'笼中对'是三国时期,刘备与诸葛亮首次唔面时的一段对话,很有名气的。
等等儿,有人叫停说,白字儿先生,那叫'隆中对'!
都对,都对。本来是'笼中'的,后来有文人卖弄给改成了'隆中'。就好像北京有条胡同,本来叫做'奶子府'的。一听便知那是当年宫里头奶妈子住的地方。可惜后来有文人犯酸,改成了'乃滋府',不伦不类不中不西的。您耐心听我讲完,就会明白'笼中对'的典故。
'笼中'的典故出自蒙田先生关于婚姻的一句玩笑话:“婚姻就像一只笼子。外面的鸟儿急扯白脸往里钻,里面的鸟儿拼死拼活往外逃”。
不但婚姻,世上大多事物也都是这个道理。话说刘备刘玄德当年眼看着曹操孙权他们俩一天天坐大自个儿却还连个落脚处都没有,闹心啊!老刘有一种很中国的人生观,总相信人活一辈子为的是出人头地,即使不能青史留名,闹个遗臭万年也比默默无闻来的强。所以当他听说有个诸葛孔明有可能帮他实现这个梦想,就立刻找上门去请教。这孔明先生要说呢也是个同好,自视很高的一个人而且也特向往能当个体制中人,特别地,觉得自己很是当人民的好总理的一块料。但他一开始倒不是很待见老刘。老刘长相有点特别,双手过膝跟大猩猩似的,两耳垂肩又像个哈巴狗。所以诸葛亮左一回右一回地总躲着刘备。但架不住刘备左一回右一回老来一来就坐大半天儿搞得孔明躲屋里不敢出大气儿放屁都得悄悄的。更烦人的是除了刘备再没别人来请他出山。考虑到过了这村就没这店的普世原则,没奈何诸葛最后也只好出来和刘备相见。毕竟两个人还是志向一致一拍即合的:既然人要出名猪该壮是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剩下的问题就只是给自己找理由往这里面钻,于是就有了著名的'笼中对'。诸葛亮帮刘备分析形势说,曹操他占了天时坐笼子中间一大块,孙权占地利也割据小半边,我看您可以往人和上边凑。您看您这长相,绝对和人类始祖北京猿人直接相关哪。咱们是当之无愧的根红苗正,正宗!戈培尔教导我们说,谎话重复一千边就是真理。皇室正宗这话您就让宣传部门天天讲月月讲年年讲,不怕大家不相信。刘备照着诸葛亮的话做,果然后来在笼子里占了一个小角儿,到死也没想出来。拼死拼活从笼子里往外逃的是儿子阿斗,“此间乐,不思蜀”,盖因见识了笼子里的险恶。
想起这个典故,是因为看到有不少人在试图给婚姻开药方,也无非是些'笼中对'之类:在社会规范的框架下个体存在的一些战略战术。先把一件事设定为天然合理,然后再出谋划策想方设法,怎样能在设定好的笼子里翩翩起舞。开药方的人多,说明婚姻里有很多的难。其实蒙田先生另有一个不错的建议,据他说,好的婚姻是一个瞎子老婆和一个聋子丈夫。我想这很有些道理,女瞎男聋相处起来会容易许多,而且如果实行起来对残疾人也是个很大的福音。我还可以继续引伸说,最好的婚姻是双方都既看不见也听不见还都出不了声儿,换句话说这是两根木头棍子。两根木头棍子的婚姻保证地久天长。让人伤心的是人却不是木头棍子,人会千差万别千奇百怪。这个世界据说正在鼓吹一种叫做diversity的东西,同时却只给千差万别的人一个婚姻模式,甚至gay们也哭着喊着往这一个模式里钻。世界可真是奇妙得不可思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