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60年代,文革开始。挂历上便出现了毛主席语录、毛主席接见红卫兵等内容。图为1968年印有毛泽东头像的日历,每一页上面都印有一句毛泽东诗词,封面题字为“毛主席万寿无疆”。 ![]() 在文革的前几年,毛泽东是挂历上的主角。图为1969年的毛泽东头像日历,中间一行字为“伟大领袖毛主席是我们心中的红太阳。” ![]() 到了七十年代,挂历上除了毛泽东,也出现了人们在田间地头、工厂车间学习毛主席语录、样板戏经典镜头、英雄模范事迹、丰收场景等内容。图为文革期间和文革后的挂历。 ![]() 文革的日历翻过,时光流转到单纯、自由、热烈、积极向上、拥有众多正面词汇、被今人无限向往和怀念的八十年代。挂历上的面孔,无论男女,都充满了自信、阳光和青春的朝气。当红的电影明星们,更是当仁不让地登上了挂历的封面。图为1981年,挂历上的斯琴高娃、陈冲和刘晓庆。 ![]() 那时候,常在挂历上出现的刘晓庆、陈冲、李秀明、龚雪、张瑜、潘虹等人是一代少年心中的女神。1980年张瑜在电影《庐山恋》中“一吻成名”。而在1981年还是电影新秀的陈冲,到了1987年,凭借《末代皇帝》成为好莱坞巨星。图中左为陈冲,右为张瑜。 ![]() 八十年代末,中国的挂历上又增加了两位大明星,她们是巩俐和史可。巩俐在1987年主演张艺谋电影《红高粱》一战成名,此后一发不可收,成长为国际巨星。史可1988年出道,1989年登上经典老牌电影杂志《大众电影》封面。图中左为史可,右为巩俐。 ![]() 除了大陆明星,八九十年代,港台明星也频繁亮相在中国挂历上。人们哼着着邓丽君、罗大佑的歌,看着刘德华、张曼玉的电影,同学之间互赠周慧敏、关之琳的卡片,如饥似渴地吸收港台文化。图为90年代的挂历,左为张曼玉,右为关之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