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晰2016-02-12 19:02:43

混乱的汉语人名拼音
张晰

汉字是一种语素文字,有时也被称为表意文字。虽然汉字中有90%以上的字是形声字,但汉字中的声符本身并不是专门的表音符号,声符与字音之间的对应随着语言的发展又在变化,不懂汉字的人仅从字形结构上无从推导出其读音。汉字有别于世界上广泛使用的表音文字,后者在表达内容的同时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出其符号的读音,与口语达成一定程度的吻合。为了和外部世界交流,使用汉字的华人为了使不懂汉字的人能较为准确的读出自己的名字就必须使用罗马字母(也称拉丁字母)来拼写自己的汉语名字。

同样的汉字,大陆,香港和台湾有时使用不同的罗马字母拼写。拿笔者的姓氏“张”来说,大陆拼写为 Zhang,香港拼写为Cheung,台湾拼写为 Chang。 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不同的罗马字拼写体系。大陆使用的拼写系统是《汉语拼音方案》,香港使用的是粤语拼音方法,而台湾使用的是威妥玛式拼音法(Wade-Giles romanization)或称威氏拼音法。

威氏拼音法是由英国人Thomas Francis Wade于1867年开始创建,后由另一英国人Herbert Allen Giles加以修订,于Giles的汉英字典(1892)完成。威氏拼音法将以罗马字母为汉字注音首次加以系统化规范化,其标音对象是具有代表性和实用性的北京官话。威氏拼音诞生之后被广泛应用于邮政电信,外交护照中的汉语人名及地名的译音以及各种英文参考资料,成为20世纪中文的主要音译系统,英文中许多有关中国元素或概念的词汇均来自威氏拼音,如功夫Kungfu,太极Taichi,道教Taoism,易经I-Ching等,至今仍在使用。以威氏拼音法注音的汉语人名和地名也流传甚广。例如孙逸仙(孙中山)Sun Yat-sen, 宋庆龄Soong Ching-ling,北京Peking,台北 Taipei等。威氏拼音法的特点之一是利用送气符号(‘)来表示送气的声母,例如ch'ang用来表示“常”的读音,chang用来表示“张”的读音,p'ei相当于“裴”的读音,而pei对应的是“北”音。威氏拼音法照顾到了英语使用者的发音习惯,保持了接近英文拼法的一些特点。一旦熟悉了威氏拼音法,说英语的人能够比较容易地读出罗马字母组合起来的发音,近似汉字原先的读音。按照威氏拼音法的规则,约有38% 的汉语音节需要使用附加符号,而过多的附加符合使威氏拼音书写起来极为累赘,给使用者造成很大的负担。许多附加符号在实际运用中往往被人省略,这又反过来造成了大量的音节混乱。同时用威氏拼音标注的读音和汉字的实际发音有时也相去甚远,例如用 Peking标注北京。

中国学者探索汉字拼音化的步伐也始终没有停止过。上世纪二十年代中国曾有一股制定汉语拼音体系的热潮。林语堂,赵元任,黎锦熙等学者都是积极的设计者和实践者。汉字拉丁化运动最重要的成果应该是《国语罗马字》(又叫“国语罗马字拼音法式”)的诞生。《国语罗马字》是民国政府1928年颁布的汉字拉丁化方案。其特点之一是用罗马字母本身而不是特殊的附加符号表示汉语的声调。也就是说,同一个字音要用不同的罗马字母表示其不同的声调。例如用ai-air-ae-ay表示汉语中ai 音的四声, 用jiou-jyou-jeou-jiow表示汉语中jiu 音的四声 。中国著名数学家陈省身的拼音名字Shiing-Shen Chern就是基于《国语罗马字》的规则。 虽然这一体系避免了附加符号的使用,但复杂的声调拼写规则不便学习与运用,无法真正普及。

在大陆影响最大的汉字注音体系当属《汉语拼音方案》(以下简称为“汉语拼音”),是中国学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经过反复讨论审议而发明制定的,于1958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颁布。汉语拼音在罗马字母的选择和顺序, 语音标准的确定,音节的拼写和分界,标调方法等方面都可以说是既充分考虑到汉语的特点,书写的便利,同时又是尽量与国际音标接轨,相对来说是比较科学的。从汉语拼音的诞生之日起,就在大陆得到大力推广和普及,取代了以前的各种罗马字母拼写法, 同时也逐步为国际社会所接受。除了历史上形成的约定俗成的名称之外,地名人名的罗马拼写都开始使用汉语拼音。2011年中国政府进一步颁布了《中国人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规则》并与2012年开始实施。文件中对单姓,复姓,单字名,多字名等各种情况作出了详细的规定并举例说明。根据规则,书写汉语人名时声调符号可 以省略,采用“姓和名分写 ,姓在前 ,名在后 ,姓名之间用空格分开”的格式。名字是双音节的,音节之间不用连字符,同时姓和名的首字母大写。 例如, 习近平 Xi Jinping,邓小平 Deng Xiaoping。这一格式不仅见于中国的媒体,同时也被国际社会所采纳。不管是BBC还是CNN等英语媒体报道习近平时都没有使用名在前姓在后的英语习惯,无一例外都使用的是 Xi Jinping。这恐怕是出于尊重中国人自己的选择,和中国媒体保持一致以免引起混乱。有意思的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人物如毛泽东,蒋介石,孙中山,宋庆龄等在以往的英文媒体中都采用的是姓在前名在后的格式,不管他们的名字是用汉语拼音法,威氏拼音法或国语罗马字哪种方法拼写的。

严格地说,姓在前名在后的人名拼音格式应仅仅用于以拼音书写的文件中,而不是英语行文中。对于我们这些生活在海外的普通人来说最好遵循英语的习惯,使用名先姓后的格式,不然容易发生误解,尤其是当姓和名都是单音节时。比如 Wang Li 不知是王莉还是李望,Yang Xia是杨霞还是夏阳?解决办法之一是把姓的所有字母都大写。如果你的拼音名字中有罗马字母q或x的话,让老外正确地读出你的名字往往是件头疼的事。汉语拼音中的字母q和x与其在国际音标中的读音毫不相干。q在国际音标和世界上大多数语言中发音为“科”,而x 在国际音标中的读音接近“喝”。汉语拼音则硬性规定q代表汉语中的“七”音,x代表汉语中的“西”音。带有q或x的汉语拼音名字老外很难唸出来或很难唸得准确。我有一个朋友姓李名琦,拼音写作 Qi Li。老外叫她的名字有各种发音,最为可笑的是一次她候诊看病,护士叫她的名字发音听起来就像喊“快来”。

为了入乡随俗,或由于自己的汉语名字用其他语言不太好唸,在英语世界生活的不少华人也给自己起了英文的名字。这种起名五花八门,因人而异,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有些人起的英文名字和自己的汉语名字谐音, 比如叫王丽丽的起了英文名字Lily Wang,丽丽照应lily“百合花 ”, 发音相近,寓意又好。有些人起的英文名字扣合自己汉语名字的意思,比如 李玉起了英文名字叫 jade。还有人起个英文名字同时还保留自己的汉语名字的, 比如 Roy Yue Li,  Alex Xi Zhang。大部分人的英语名字与自己的汉语名字在发音上和意思上毫无关联,个中原因只有本人自己清楚,或许根本没有特别的原因仅仅出于喜欢而已。例如Brian Li,Nancy Zhang,Jason Liu,Michael Zhao等等都极为常见。一般来讲,中国人只是 “改名”而不 “换姓”。但也有人连自己的姓也改的。笔者以前有一位姓王的同事,起了个英文名叫Gary,他自称全名叫 Gary King, 单位里也确实用了Gary King作为他的Email地址。这种改姓的现象毕竟很罕见,因为这样做多少有数典忘祖之嫌吧。说起中国人的英文名字还有一件有趣的现象。也是一位同事,他的汉语名字是刘宇华。他嫌老外唸他的名字不准,起了个英文名字叫 Henry。这样老外倒是唸准了,但中国同事却不叫他Henry,而是喊他“刘亨利”。这种“逆向翻译”得来的中文名字和他原来的汉语名字可谓风马牛不相及,只能付之一笑了。

汉语拼音是以普通话(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汉民族共同语)的发音为基础的汉字注音,而同一个汉字在汉语方言中读音是不同的。香港传统上以说粤语为主。香港人基本上是用粤语的发音来为汉字注音的。例如张拼写为Cheung, 刘为Lau, 陈为 Chan,梁为 Leung,这不同于大陆的汉语拼音体系,也有别于威氏拼音法或国语罗马字拼音法式,形成了独特的港府粤语拼音模式。受英语的影响,不少香港人还给自己起了英文名字。有些人的名字已经家喻户晓,广泛传播,不能以其它拼音形式所替代。比如说Jackie Chan,大家可能知道是说成龙,说Jacky Cheung,人们可能知道是说张学友,如果用汉语拼音拼写他们的名字,有可能不知所指是谁了。

上文提到的由民国政府1928年颁布的《国语罗马字》 尽管在大陆没什么影响,在台湾长时期以来却被认为是官方的汉字注音体系,直到1986年台湾才对《国语罗马字》进行了修订,以《国语注音符号第二式》公布。2002年台湾又颁布了另一套新式汉字拼音《通用拼音》。为了与大陆对接,2009年台湾的官方汉字译音标准又全面改采大陆的汉语拼音。但是所有这些拼音方案并未以强制方式加以实行,再加上早期的威氏拼音法,形成了几种拼音体系并存的局面。具体到台湾人汉语名字的罗马字拼写,可以说是五花八门, 各取所需,各取所爱。就拿前些时间参与角逐台湾地区领导人的几位候选人的拼音名字来说,其混乱程度就可见一斑。在英文媒体中,蔡英文的拼音名字是Tsai Ing-wen,比较一下马英九的拼音名字Ma Ying-jeou,读者就会立刻发现同是中文的“英”字,在二人的拼音名字中却拼写不同,是同字异拼。在报道朱立伦时,媒体却没有使用姓前名后的格式,而是使用了英语名前姓后的习惯,Eric  Chu或 Eric Liluan Chu。注意Liluan的拼写中也没有台湾惯用的连字符。宋楚瑜的拼音名字在某些英语媒体(如南华早报)中更为奇特,写为 James  Soong Chu-yu,可谓是名+姓+名的中英文格式的混合体。同时,宋楚瑜的“楚”字和朱立伦的“朱”字在台湾拼写中用同一样的拼音Chu, 可谓异字同拼。

中国人的汉语名字本来明明白白,一清二楚,在大陆,香港和台湾拼音写出来却不尽相同。这种现象在世界上其他民族和其他语言中都是少见的。 这种混乱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原因,恐怕还有政治因素参杂其中。同为炎黄子孙,我们做到了“书同文”但却做不到“文同拼”。不禁令人唏嘘。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金色的雨2016-02-16 06:40:44
有些汉语方言和普通话的区别不比几个欧洲主要语言之间的差别小。汉语拼音只代表大陆的普通话发音,和港台海外的拼法不一致正常
dudaan2016-02-16 18:24:32
潮州话又不一样,一些新加坡马来西亚人的名字,郑好像是T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