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MCK10252016-02-13 05:55:20

陈岚:上海姑娘,不是逃饭,是逃命

上海姑娘逃了!

吐糟男友家的年夜饭,晒出了一张可以有一千种解读的饭桌照。姑娘起初被舆论一边倒地谴责,“嫌贫爱富”“没有教养”“歧视农民”,“这样的乡村饭虽然粗糙但是很有风味!”,最常见的一种说法是:“装什么小资,往上数三代,谁家不是泥腿子出身。”

但同时姑娘也赢得了上海市民和许多女性的声援:“门当户对很重要。”“凤凰男又骗婚了!”

不过,不管正方反方,都指出了一个基本事实,这样的婚配,完全不看好。

支持小伙子的人口气都比较浪漫但苍白:“你值得更好的姑娘!”可以肯定的一件事:说这样话的人,自己家闺女,断然是不会许给这样的小伙子的。若自己家妹子或女儿打算嫁进这样的家庭,没准反应比事件女主的父母激烈n倍。

为什么?一张餐桌照,洞见了一条暗水涌动而不见底的深河。要越过这条河迈入婚姻,非大机缘、大勇气和大智慧不可——而且是双方兼具上述过人之处。当然,实在都没有,还有一种可能叫“大愚”。如果没有逃,“也许结局难讲?”

先给大家说说真实版的结局吧。我的一个闺蜜,经历与这个姑娘几乎完全拷贝,这是一个北京姑娘和一个xx籍乡村男的故事。所不同的是,北京姑娘当时没有逃。这个新闻和餐桌照就是北京姑娘微博上发给我的。附带了一句:依稀往事似曾见。

七八年前,我的北京闺蜜,第一次去了乡村男朋友家。她男友家庭应该比这个上海姑娘的男友经济条件要好很多,为了她的到来,还做了最大程度的房屋装 修,给未来儿子儿媳准备了独立卧室、洗手间,洗手间里装了热水器,开饭时,摆出的是事先已经打听好的她爱吃的菜肴。北京姑娘不是不识好歹的,很感念这样的 厚待,尤其是男方家庭因为她,还特意改变了女子不上席的规矩。她的男友也是个优秀的男孩,但最后,临到结婚,她退却了。

“纵然感激,但从第一餐饭起,有些块垒就已经种下。”姑娘说。

块垒一,她发现除了她是坐席的,所有的女子,嫂子、堂嫂、小姑、大姑,都是站在桌子边吃饭的。包括忙前忙后的未来婆婆,也没有座位。相反,嫂子家那 个才6、7岁的小男孩,大喇喇地和自己的爹坐在席上,在男孩尖利的叫声里,他爹把圆桌上的转盘嗖嗖飞转,方便把儿子爱吃的食物优先搬运给自己儿子。与小男 孩同辈同龄的一个女娃,站在已坐满了人的餐桌边,挨挤在一堆男性的腿脚边,由自己的母亲,眼疾手快地从跟前经过的碗碟里,叉起一块肉,塞进自己的嘴里。她 这才明白,为什么男朋友的吃相一直难堪而屡教不改,即使他十分地想改,但餐桌上一坐即忘,要么叭哒嘴,要么筷子来时,忙不迭地伸长脖子尖起嘴去唆食物。

块垒二,所有人吃饭都吧唧着嘴。响亮地吧唧。

块垒三,竟然把一只整鸡,剁成指头大的碎块。男朋友准确地夹住鸡腿的一块,麻溜地放到她碗里,她嚼了一口,立即被鸡肉里包裹的碎骨刺了牙龈。而她无 法向男友解释,她从小到大吃过的鸡,要么是白斩鸡,要么是煲汤整鸡,要么是炸鸡,再不然是鸡脯或鸡茸,从未见过可以把鸡剁碎了炒吃的作法,《食经》上不是 有说,鸡不宜切过碎?

块垒四,所有人都非常不见外地打听她的收入、她父母的职位、在北京有几套房,听说她是独生女后,马上都毫不掩饰地向她男朋友表示祝贺:那以后那些几百万的房产,不全都是你小子的了?

块垒五,非常不客气地问她打算什么时候结婚,什么时候“给某某”生孩,乘“你婆婆”还年轻,带得动小孩,多生几个。

她说,我最不能忍受的,倒还不是这些废话。

“我反复在心里犯拧的,是那一桌子,明晃晃亮灿灿的——不锈钢餐盘。”

从小到大,她没有使过这样的器皿。她从小的餐饮习惯也并不讲究到色香味形器诸色具精。只是喝碧螺春使白瓷,为的取其色悦,喝明前龙井使一只透明玻璃 厚矮杯,为观其形逸,喝普洱使一只粗陶杯,喝红茶要么是英国瓷器,要么是紫砂,这在她家,并不刻意,是一种至少已经延续了三代、而且已经无感了的生活习 惯。

无论如何,那一桌子不锈钢餐具,在她来看,非常有损食相。扎眼地难受。金属撞击声更让她反胃。那些筷头己发黑的筷子,她尽快忽略,礼貌地吃完整顿饭。毫不失礼。是因为确实相爱。但从这顿饭开始,她开始参悟,参悟彼此那些总会引起磕碰的差异的根源。

原来以为,爱可以克服这一切。她安慰自己,人的可塑性是很强的。生活习惯需要彼此调适。她和男友因为相爱又走了一年多。分手是在结婚前夕。双方谈及 了孩子,男友认为,孩子最好由他爸爸妈妈来带。她想起了那些不锈钢餐具,一个激灵。坚决摇头。男友非常郁闷,我爸爸妈妈不好吗?生活习惯有什么问题吗?即 使再不好,不也把我养得这么大、这么出色么?

双方又谈及了孩子的数量。

男友说,生男生女都无所谓,但至少要两个。而男友的一个堂嫂,非常自信地和她说起来自己的生子经历:怀到4个半月,找了医院的朋友,b超一看,发现 是个女孩,直接打了。第二胎果然如愿是个男孩子。——就是那个在饭桌上把转盘转得呼呼起风,在自己爹的支持下,一口气叉走半盘腊肠的小男孩。

她打了个激灵:我的后裔,将来就是这样?我的生活,将来就和这样的一群人和这样的一种生活方式交织?无论她怎么抵抗,无论她怎么切割,它都将透过婚姻和繁衍,渗透到她的现在、未来和后代身上。

她在最后一刻逃了。

男友非常怨怼。“你说说,我哪里对不起你?”她只能勉强着回答:“结婚这个事,不是对得起或对不起的事。”彼此这么问答时,她再一次明白,她和他之 间,差异的根源,在于,他考虑的和她考虑的,层面差异至大,完全就是刚吃饱了饭的劳动人民和用刈鹿刀割肉,雪夜里放在网子上细细烤来吃的小资产阶级布尔乔 亚的区别。这种差异,将决定她自己和后代会选择何种价值观与生活方式。从一开始,他们生长的根就完全不同。

特别令人遗憾的是,历史上的江西,宿儒倍出,大家如云,原有许多积年的旧家。贫困是一回事,贫困却未必一定要活得粗糙鄙陋。我姥姥常说:“江南有大 户,江北有大家”。我外祖家在解放之初己如《活着》所写的,因男人赌博而败落。但女人们依然以勤勉所创造的清洁光净,维持着一个家庭的体面。即使来客了只 奉得上一杯清茶,杯子也是最廉价的玻璃杯,我姥姥也断然不会用搪瓷缸给客人。

一切从那个亮晃晃的不锈钢盘子和乌糟糟的筷头开始的。它意味着一切。生活方式的差异,审美和审丑的差异,金钱观的差异,养育后代方式的差异,对未来 预期的差异。无论你承认与否,接受与否,建国之后,社会阶层曾经被命运剧烈地晃动,泥沙、粗盐、水、草根全部黄汤一样地浮沉不定,大家伙都成了一锅浊汤, 许多虚伪的价值观附庸在一些宏大的口号里,被强行推销给人们。粗暴、鄙陋、野蛮和不卫生的一切,曾经被视为光荣的,甚至话语里也充满了暴力的砂砾。

但这锅浊水,随着时间推移,正在清晰地复归它的自然的分层。——宏观的话语也许还在唱高调,但是社会自己正在通过若干符号、生活方式及社交圈自然地 完成它的分层与分级。该沉淀的沉淀,该轻扬的轻扬。有稳定的阶层及其文化积淀的社会中,原本不应有这样巨大的地域文化差异,更不应有因户籍资源而产生的灭 绝式的发展差异。这种制度式的差距,不应该让一个逃跑的上海姑娘,用道德买单。

说风凉话的人,你自己为什么不嫁?或为何不娶同村的小芳?社会正在象一个正常的社会。有着越来越明确的社会阶层的区别。再建立它自然的流动和上升渠道。不应再有一个粗暴的意识形态的手,把这样的自然守序搅乱、掠夺、破坏和颠倒。

上海这个姑娘,逃的倒不是饭,而是命——一种她说不清道不明却凭直觉感觉到了的宿命。

婚姻是自然流动和上升渠道之一。

下嫁,也不是不可以。通常是建立在下嫁的对象有极大的优势,可以弥补阶层的差异的基础之上。

高攀,也不是不行,通常发生在女性有极强的生育优势的基础上。比如,一个姑娘即使出身贫寒,但长成了一绝代佳人,又或灵巧聪明过人,那么,她通过婚 姻通道改变自己和后代的社会阶层的可能性就比较大。一个小伙子即使出身贫寒,如果智识过人,人才出众,在社会中取得了家庭所不曾赋予他的立身之本,如于 连,当然也比较有可能改变自己和后代的社会阶层。

除此自然的进阶之外,任何以欺骗、道德、舆论绑架或失序暴力如阿q最向往的暴力滚牙床,去改变阶层及自然婚配取向的,都是赤裸裸地耍流氓。

 

 

第一顿饭就分手的上海女孩和乡村的真相

 

文 | 杨时旸

最近网上有个挺火的新闻,题目叫做《上海女孩跟男友回农村过年,见第一顿饭后想分手》,说一位小康家庭的上海女生,过年跟江西男友回农村,交通不方便一路颠簸,但见到第一顿饭她后悔了,决定和男友分手并立即回上海。

这件事让我想起了自己听到过的一个故事,几年前,由于必须参加一个形式化的培训活动,我被要求去往西柏坡,与那里的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一周。

我住在当地一个村子的副村长家里。老人把儿子结婚的新房让给了我们。晚饭后和他聊起他们一家的经历,他说起,儿子如今在河北一座城市定居,两年前, 第一次带着女朋友回家的时候,女孩穿着一双靴子,打着太阳伞,行走在村庄的土路上。乡亲们纷纷在背后向他打听,为什么你这个儿媳妇在大太阳下面,打着雨伞 穿着雨鞋过日子,是不是脑子有点不太清楚?

如今,儿子和那个女孩已经结婚,在城市里生活。说起当年的故事,老人像讲述一个旁人的段子。但问题在于,我们都可以想见,当年,那个场景背后是怎样无法调和的文化差异。

我所去往的那个村庄,大多数人家里已经盖起了砖房,甚至还都有单独的厕所,镶嵌着抽水马桶,但是每当一按抽水阀,就会发现排泄物混着水一起流到了院墙外的地面上——那里没有地下排水系统。所有现代化的设施都只是徒有其表。我能理解,一个生长于城市的人第一次看到这一切时的心情。

长期以来,我们粗鄙的实用主义文化语境中滋生出了一种莫名其妙的浪漫主义情结:

就是把贫穷品德化,把农村乡村化,把落后浪漫化。

每年,每天,都有那么多人义无反顾地离开贫穷的乡村,奔赴城市,死不回头,然后每到过年,都有一群从未真的见证过真实农村的小知识分子含泪抒发着对于想象中乡村的思念。这种妄想式的抒情相当于表演一种思乡向的不忘初心。

很多人都被那种“乡村想象共同体”的景象迷惑了。中国当下这个转型期中,只有农村没有乡村。农村是经济意义上的,乡村是审美意义上的。中国的农村不具备成为审美客体的基本特征。

某种程度上说,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就是以彻底牺牲乡村作为代价的,北上广有多么灿烂,农村就有多么腐烂。这没有什么可慨叹的,万事都有代价。

这次,那个跟随乡村男友回乡吃第一顿饭就分手的故事,看起来是个悲伤的话题,但某种程度上讲,或许是件好事。毕竟用短痛瓦解了长痛的可能性,当然前 提是如果分手的话。有人说那个姑娘缺乏教养,有人说那个男孩儿的家里多少也要尽力做些改变和准备,更有人念及只要有爱,就能携手战胜一切之类。

但很多人忽略了一个事实,就是那个姑娘其实处于一种文化休克的状态中,突然选择离开是一种感性的应激反应,并未经过理性处理,这就像我们的手碰到火本能地回缩。

很大程度上,这是由于这个姑娘缺乏对于真实贫穷的认知造成的。

或许,在她的想象中,农村还有着乡村的样貌,具备某些淳美而古朴的审美特征,而不是像真实看到的那样,只有擦不净的桌子和长短不齐的筷子。

她能与男友回乡,按常识来想,多少是做过心理建设的,只是这一切或许超出了姑娘想象力的极限。但现实总算教育了她,同时也震撼了很多人。她所见证的就是农村,而且还远远不算赤贫的农村。长期以来,我们都在歌唱想象中的田园牧歌,对现实存在的赤贫视而不见。这遮蔽了很多人,包括这个上海姑娘。

有些人觉得,姑娘应该温文尔雅地与男孩儿的父母谈笑风生,然后默默地与男孩儿一起接纳下这份突如其来的命运。但实际上,这样的结果就像人们幻想乡村 的美景一样虚无。我们仍然相信有超越阶级的爱情。长久以来,我们的文化中都把“门当户对”这个词汇异化了。取缔了它的本意,单纯地把它变成了一句批评人们 势利的道德判词。

但问题是,我们的生活从来就是门当户对的,无论友谊还是爱情。在同一个阶层中,我们才可能会具有相近的三观,共同语言,和对于未来同向的选择。这不是势利,而是我们作为人,就是被阶层的文化所浸染出来的。你每天都收快递,快递小哥即便再帅,你最终也不会和他走到一起,因为当你超越表层,就会发现那些庞大而残忍的障碍,横亘在你们之间,无从穿越。

但现在,出现了一个残酷的现象,就是原本不同阶层的人们,在大都会相遇了。那些伴随着城市化进程,流动进都市的年轻人,与那些大城土著偶然相交,在平日里,他们一起生活在一个半径很短的横截面中,从而避免了剧烈的文化碰撞,他们误以为彼此可以天长地久,但是,春节的回乡,让一切现出了原形,那个尾大不掉的城市化代价前所未有地展现着力量。残忍一些讲,很多犹如这个新闻故事中的男孩和女孩,其实都不过是相交于一点,然后穿越彼此各奔东西,但他们误会成了彼此重合。

不知道这次的际遇,会给两个年轻人带来怎样的未来,或许,他们再次寻找恋人,会有一些矫枉过正地情绪,这真有点悲凉。    

最近,周星驰的《美人鱼》正在创造着新的票房神话,创造这个神话的其实是一个童话——一个已经跻身巨贾阶层的男人爱上了一个灰姑娘,被她感化后,放弃尘世中的一切,与她过上了平静的生活。

但问题在于,这个童话的结尾其实是这样的:即便捐了款,邓超仍然坐拥着海边豪宅,用巨额财富支撑着一切,以便他和美人鱼之间的阶层差异不会暴露出来变成划破二人关系的利刃,而更重要的是,那条美人鱼只是出身贫寒,但它并无负担。

我们想想,如果那条罗志祥扮演的八爪鱼,那个一直瘫坐在水里叨逼叨人鱼历史的老太太,以及那一条条身体残缺的美人鱼兄弟姐妹都需要邓超赡养的话,如果邓超的未来必须长期在大海中生活的话,这将是怎样的景况?童话之所以美好,就是因为那只截取一个截面,做出理想状态。但现实中从来没有童话。

几年前,我在西柏坡那个村子里听到过的那个故事,似乎有个明亮的尾巴,但实际上,那个打着阳伞,穿着靴子的女孩,也来自其他村庄,所以,她即便被误解,也不会感到震惊,因为那一切都未曾超越她的经验。

本质上讲,她和男孩儿仍然属于同一个阶层。这个故事里也仍然没有童话。那个活动结束,我们临走的时候,副村长送我们,这个满脸皱纹的男人说,这个村子里,他是年纪最小的,换灯泡之类的活儿,有时都叫他帮忙。他指着前面的两座院子说,那两家的老人,去年都自杀了,喝农药和上吊,觉得自己老了,活着没用,就死了。

 

霍真布鲁兹老爷:上海女孩逃离了新农村,农村人自己也逃离了

 

这几天看了《女孩跟男友回农村过年,见第一顿饭后就分手》这个新闻,一顿饭何止引发了一次分手,更引发了持续几天的讨论。

而这餐饭不过是一顿寻常的农家饭菜,甚至有人驱车跑到几百公里外,去吃一顿这样的农家乐,如果是一个驴友把这样的一餐晒到朋友圈里,也许会博得不少赞同,或许还会加上“原生态”这样的评语,但是这样一餐饭,却把一个上海姑娘吓跑了。

很多人提到了教养,礼貌,事实上没有人可以指责这个姑娘没有教养,没有礼貌,因为别人都不需要直面姑娘可能遇到的风险,而这姑娘真有“一头牛”,她 的所作所为,不过是面对可能存在风险的本能反应,用文雅一点的话说,这姑娘陷入了文化休克的状态,用通俗的话说,这孩子懵逼了而已。

乡村意味着什么?这姑娘来男朋友家乡以前,一定无数次憧憬过这次会面。也许在这个姑娘的认知里根本没有乡村的概念,哦,也许有,乡村是诗与远方,是 白云深处的一缕炊烟,是牧童骑牛沿着河边吹着笛子,是大片大片金黄的油菜地,是秋风吹过起伏的麦浪,或许这些都没有,但也至少应该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宣传片 里那样,一个大娘在水泥地的场院里搓着玉米,新盖的砖瓦房前挂着两串红红的辣椒,屋里壮实的儿媳妇炖好了五花肉,炕桌上摆放着鸡鸭鱼,咧着豁牙的老太太冲 着记者乐:我活了九十多了,现在的日子是最好的,感谢党感谢政府。最不济也应该是咱们那个屯那样,有奇葩的亚洲舞王赵四和同样奇葩的村民,但个个家有特色 产业,每天除了撕逼逗闷子没有任何烦恼。

但实际上,真实的农村是什么样的?我觉得年前看到黄灯老师的《一个农村儿媳眼中的乡村图景》大概更接近这个姑娘实际看到的农村,农村意味着落后,贫 穷,陋习,意味着掉漆的碗筷,缺口的杯盘,粗陋的饭菜,昏暗的灯光,油腻的床铺,可能有螨虫或跳蚤的被子,哦对了,还有厕所,那无处落脚的厕所。

有人说,这些饭菜只需要ps一下,把光调亮一下就可以了。可是饭菜能够ps,难道贫穷还能ps吗?吓坏姑娘的不是饭菜,还有这饭菜折射出的贫穷。

从田园诗一下子落到了现实主义小说,这姑娘从生理上产生厌恶是正常的。我敬佩黄灯老师的慧眼如炬和悲天悯人的情怀,我也同样尊重这个姑娘的选择。

乡村不应该是这样的!是的,乡村不是这样,但农村很多就是这样。我在这里分别用了乡村和农村,因为我们惯于把农村美化,给它蒙上一层玫瑰色的面纱,把它美化成故乡和乡村。不要说这个从来没见过农村的上海姑娘,就是我这个从农村出来的人,也无法相信农村的现状。

春节期间,因为祖坟的一些事情,我和父兄去了两天老家,一路上我见到因为政府项目搁置,已经拆成残垣断壁的农村,在一片废墟之上,有寥寥几户人家贴 着对联,我见到因为工业严重污染,堆放着矿渣和污水横流的农村,我也听我的老乡们谈起,哪个村的村长是B社会,哦不,是有活力的社会组织。

那姑娘吃的饭菜与我这两天吃到的饭菜相比还算不错的,那至少有鱼有肉,而且还分盘装菜,而我的老乡们,很多现在还习惯把猪肉和各式青菜炖在一起熬 煮,悲哀的是,这个村的还是中等偏上。我能做的也就是尽可能多吃几碗这样的菜,夸几句还是家里菜香,然而这样除了慰藉老家亲戚的内心,满足他们的虚荣心之 外,没有任何卵用。

我并不觉得我比那个上海姑娘更有教养抑或礼貌,礼貌和教养对于我的老乡所处的困境而言,没有任何卵用。

我注意过,我经过的所有农村都面临着生活垃圾的问题,几乎所有的村里都随处可见垃圾。

这样的农村,基层秩序崩坏,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几乎为零,而环境污染和破坏得不到任何重视。这样的农村,连我们自己都恨不得逃离,为什么我们要责怪 一个从来不识贫穷为何物的姑娘有那些并没有什么卵用的教养呢?她可以以贤良淑德的准儿媳形象和江西男孩儿的父母笑语嫣然,体现一个大城市人民的教养,然而 教养之后呢?潜台词无非还是让这姑娘分手呗。

有教养也无非是表演之后回上海分手,而她甚至不是选择了没教养,而只是懵逼而已。

她应该懵逼,她有懵逼的权利。一个国家造成的乡村的制度性贫穷不应该由一个个体来承担,即使她善心大发,嫁给了这个男孩儿,也不过是看客们拍个巴掌,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会因为记者采访而建成,同样也不会因为王子和公主的童话而建成。

城乡二元体制正把中国撕裂成两个截然不同的部分,农村和城市,从经济到文化都是两个彼此完全没有交集的单元,但不幸的是,春节这个不合时宜的传统节 日,和高铁这种太过超前的交通工具,一下子把两个单元就这么尴尬的碰到了一起,这个事件无论是不是写手刻意营造的,城乡之间的巨大差距都是随后引起网络对 立根本原因。

在两个单元不接触以前,在文宣和想象里,我们可以给城市以富裕,给农村以道德和诗意,在这猝不及防的触摸之后,这样的幻象就被打碎了,农村就是被抛弃的群体,甚至一些地区的城市化工业化就是以农村地区的贫困为代价的。

有人说,我的老家也是农村根本不是这样的,确实如此,社会主义新农村并不是完全是一句空话,在东部,甚至一些农村的富裕程度傲视大中型城市。所以,这些网友可以吐槽为什么不换一个灯泡,不买几件宜家的家具,从淘宝上买几个碗筷。

但这对很多中西部农村来言看起来很容易的事就是不可能,至少对这个家庭而言不可能。贫穷的意思是什么?古人的解释里,无财曰贫,无路曰穷,贫穷本来就包含无路可走之意,对现代的农村人而言,贫穷还意味着获取信息渠道的狭窄,因为贫困只能看到眼前利益不敢做长期谋划。

我在一个农村亲戚家,因为屋里黑,顺手拉亮了灯,可一转身马上就让主人偷偷拉灭了。我不认为一个电灯能耗费多少电,但对于他们来说,大白天亮灯简直 是大逆不道,他们能看到钱在燃烧,而这个钱他们可能用来买种子化肥或者做打工的路费。而对于他们而言,好好的桌子碗筷还没坏就要换新的简直造孽。

我们也无须指责这个男孩没有给这个家庭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因为背负这些苦难的家庭,是无法改变的,如果可以改变,就不用逃离到北上广了。

他们是现代化进程中被抛弃的一群,默默承受现代化让他们付出的代价,我也看不到这样的农村家庭有任何改变命运追赶现代化的可能。面对这样的农村,上 海女孩逃离了,农村男孩也逃离了,我们不能说上海女孩没教养,反过来说农村男孩励志,这样的逻辑不通,逃离这样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本来就是应有的态度。

也许真的只能等待老一代的老去,等着下一代的逃离,然而我也看到很多失学的留守儿童,或许他们无路可走,也无路可逃。

 

 

润涛阎:智商与情商VS孔雀女与凤凰男

 

网友电邮给我“上海孔雀女与江西凤凰男”吃饭风波的新闻报道,让我谈谈看法。我把新闻报道的“农家菜”黑乎乎的照片看了又看。文章话语简单,照片就一张。 出生在上海大都市过着现代生活的女孩突然见到她做梦都梦不到的场景令她震惊后决定在大年三十晚上离开,等于这段恋情划上了句号。这件事虽然是平凡人的平凡 小事,然而,它身后代表的意义是令人深思的。下面谈谈我对此事件引发的思考与一些往事追忆。尽量从理论到事实两方面进行阐述。


(一)门当户对的理论基础


当我们说到门当户对,那是在古代“阶层固化”时的“般配”合理婚姻。一旦这个平衡被打破,比如陈世美考上了状元,原本两家“门当户对”的匹配婚姻一下子就 失去了平衡,大字不识的秦香莲与状元郎再无法享受共同生活因为连共同语言都没有了,从此心的交流已经不复存在。当今的时代,很多年轻人身份地位的变化可以 是沧海桑田般的。润涛阎曾经写过一篇经济活动指数与离婚率的关系。有兴趣的可以去读。

 


就是说在古代,哪怕是毛泽东年轻时的一代,社会固化程度很高。毛泽东这样的农民一下子成为伟大领袖可以随便羞辱富豪、知识分子的大人物,其比例相当低。今 天,离婚率极高的重要原因便是原本“门当户对”的平衡地位频频被打破。我们无法预测这个上海女孩将来是否会后悔,端看那位江西男孩未来是否成为另一个刘强 东。当年刘强东的女友就是因为看到了刘强东家太穷才分手的。诚然,假如前女友未嫌弃刘强东太穷而跟他结了婚,刘强东是否还会如此拼搏,或者发财后会不会成 为陈世美而跟奶茶妹妹结婚,我们无法得知。这并不影响刘强东那位前女友事后的感慨,毕竟她当年分手的原因是因为她看不出刘强东有发财的潜力。周永康把他当 年同学好友再门当户对不过的前妻给杀了,其原因就是他当上了大官后二人就不再“门当户对”了,他可以找到与他升官发财后配得上他的下一代美女而与其“户 对”了。


所以,“门当户对”哪怕是经历相同、家境相同、文化习惯包括吃饭穿衣方言等都相同,由于地位的巨大变化,当年的“门当户对”的平衡便不再存在,双方的匹配 不再成立,得势的一方便会有新的更匹配的对象在身边晃荡。在理论上讲,门当户对的婚姻幸福是有条件的,本来就是阶级固化的产物。在沧海桑田变化无穷的新时 代,门当户对远不能保证婚姻的稳固。


(二)门当户对现象具有普遍性


我来到美国时国内还没有随便能离婚一说。我误以为美国不会有什么门当户对观念。可遇到一件事才把我吓了一跳。一位聪明高帅白人男孩对一位貌相不怎么样学习 也赶不上男孩的白人女孩穷追不舍,大献殷勤。可那女孩跟他翻白眼。我看着有点别扭,不知道那男孩干嘛那么不尊重人家的尊严也不尊重自己的尊严。人家不同意 就算了,天涯何处无芳草?何况她还真的算不上什么芳草。一天,我跟女孩摇头,因为那男孩低三下四地样子巴结她,她置之不理他才走开。我哎了一声后问她: “难道他就不怕你报警说他扰乱你的生活?”她说:“其实他是我前男友,是我主动追他很久才得到手的。同居一段时间后才跟他分手。”我便问她一个聪明热情勤 奋性格好长得还帅尤其对你好的他,你怎么就不喜欢了?她说:“我后来才知道他出生在西弗吉尼亚州大山里贫穷落后红脖子小镇!”我一听头都大了,便问她他出 生在哪里与你何干之有?你们将来去哪里安家,那是你说了算,他会听你的,你不愿意去他父母家,不去就是了啊。她说:“润涛,他那个地方你没到过,那里的出 来的穷人再聪明怎么会有长远眼光?天天想的就跟看到的差不多。”

 


我不想跟她抬杠。但我还是没忍住问她:“林肯不是出生在农村?难道林肯没有远大目光?如果说你对政客不喜欢,那好,近代公认的有战略眼光的当属洛克菲勒。 出生贫寒阻挡了他成为美国历史上保持第一财团时间最长的顶级高瞻远瞩的战略家吗?”她听后说:“润涛,你不能拿个别例子来说事。个别人在统计学上没意 义。”


后来,男孩发誓要干大事,毕业后自己开公司。倒不是我一直关心着他俩,而是这个地球太小了,一位老同学告诉我,他的公司越办越大。而那女孩倒是找到了曼哈 顿出生的拿工资生活的丈夫。因她也是曼哈顿出生的。我不知道这类故事是否在美国很普遍还是她是特例。我没研究这个课题。从她的口气看,门当户对(实际上属 于地域歧视?)是理所当然的。可我也认识有女教授嫁给管道工的。管道工挣钱可能更多,但在受教育水平与专业爱好上毕竟不属于有共同语言的“门当户对”范 畴,可人家幸福着呢。


(三)婚姻与智商、情商的关系


拿江西凤凰男来说,他的智商可能不低,否则一个上海女孩能看上他尤其在被父母极力反对的条件下依然跟他去老家过年,至少不仅仅是因为他长得好就行的。估计 智商还是到了能让她这个在外企当白领的佩服的地步。可是他的情商可能有点问题。他应该知道出生在上海的女孩从来都没到过贫穷的农村,那么,家里的卫生条件 至少可以临时改善一下的。比如,在上海临走前买一块桌布六个盘子,花不了几个钱。


诚然,邋遢的人未必是农村出身的。我就有北京出生的同学,邋遢到了难以容忍地步。而农村出生的,在尽可能的条件下把卫生搞好的还是有很多的。邋遢的高智商 人未必不能成就大事。王安石就是一例。他把精力注重在如何把国家管理好,而很久不洗澡不换衣服。作为宰相,他是不缺钱买衣服的。吃饭他就更不讲究了,一次 宋仁宗带着他和一帮大臣钓鱼,就他坐在桌子旁冥思苦想。桌子上有一盘鱼饵,他误以为是小吃,就抓起来放在嘴里吃得津津有味。可把宋仁宗吓了一跳,那是活的 蚯蚓,他竟然能吃进去。


回头说这个上海女孩。如果她智商情商都可以的话,也能把这件事干得漂亮一点。比如,怀疑那双金属筷子还是不干净,那就用碗里的米饭清理。很简单:把筷子在 米饭的一端插进拔出反复几次,只吃另外一半米饭就可以了。至于六大盘子菜,就说怕辣,只吃鱼。把鱼的皮扒拉到一旁,只吃里边的白肉,再吃半碗米饭,就很好 了。还可以表现出非常喜欢这鱼的表情,给对方一个面子。等过了年回到上海后再跟男友说分手。连处理这样的事都干不了,在未来的生活上以及社会上都无法过上 幸福生活。何况在分手前还把照片发至网上,要是碰上个走极端的男孩,说不定一气之下来个鱼死网破都有可能,毕竟中国人的面子等于西方人的尊严,是绝对不能 任意碰的。


(四)年轻人不论男女都应该有逆境生活心理准备
别以为中国没有了毛泽东的政治运动,经济三十年都处于高速发展期,中国社会就没有了危机,没有了逆境灾难甚至战争的可能。中国过去十年的经济大发展与美国 1920年到1929年的经济失控般高速发展特别相像。到了1929年经济突然撞南墙,硬着陆,产能过剩什么都卖不掉,到处裁员。没有了工作,就没有了收 入,连牛奶都买不起时别指望资本家会把牛奶白白送给饥民喝,人家宁肯倒入河里。那些有在逆境里历练过的人,即使没有灾难临头的遭遇而活下来,也不会因为工 作或生活有一点不顺就抑郁就自杀。
我举几个例子来阐述“逆境生活心理准备”对人的一生是多么重要。


一个是我的室友,小郑。他本是大教授的独子,可他长得身材魁梧,看上去像个将军。他高中毕业直接考大学没吃过苦,可他在上大学时暑假期间为了体验生活,也 为了自己挣钱想买什么就买什么,比如最时髦的录音机,他就跟同学搞起了最简单的挣钱方法:倒小买卖。在郊区买了菜到市区去卖。挣钱多少不说,在跟小商小贩 争地盘还要用吃奶的力气蹬自行车,的确是大教授家庭出身的孩子另类生活体验。

他发现,有了这个经历以后便可经商。可他爸盼望着他成为科学家。他是孝子,毕 业后服从分配到了我们研究所。那时我们都是光棍,他就成了我的室友。我们屋里有三个床一个大书桌,另一室友是广东人。他俩是大学刚毕业,我是研究生刚毕 业,所以,他们俩就喊我大哥。我给他俩定规矩:每天晚上吃完晚饭不去看电视,而是读书。我们到图书馆借各类书,文学的科学的还有英文的《自然》《科学》等 刊物。读到10点,然后用半小时交流学习心得。他俩常常为我的“颠倒黑白”言论而吃惊,久了,他们反而喜欢听我“把黑的说成白的”了,还说我在给他们讲 “理论”。一旦哪天我不说话了,他们就开始央求:“阎大哥,快!该来段新理论了!”


一天,小郑去找所办公室主任。这办公室主任可不是一般的办公室主任,他本是院部领导,是院组织部第一把手,刚提拔到副院长还没公布时,他女儿被逮捕了。他 是司局级,可以看到中央保密文件,比如发到司局级的绝密文件。他老婆就说把文件拿回家我也看看。这样,他女儿就把绝密文件拍照,然后卖给外国人。不知道是 第几次卖情报时被便衣公安给当场逮住了。他女儿干的事他虽然不知情,可还是被下放到所里当个办公室主任。


话说小郑一进办公室的门,刚说一句李主任,李主任立刻高兴地打招呼。“坐坐坐!我知道你找我的缘故,年轻人吗,我特别理解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结婚就得有房 子,我负责所里分房子,就有责任让年轻人早日结上婚。”这话可让小郑高兴死了。当小郑眉开眼笑时,李主任把小册子拿出来了:“看看吧,这是副研究员们需要 解决住房的排队表。这个快完工的楼就给他们了,明年可能还会有一栋新楼,那就给一部分助理研究员了。咱们所能分到几套,所以,所有的助研都解决住房可能要 等三年以后了。你现在还不是助研,我是搞行政的,对科学还是你内行。估计你那么聪明很快就有大成果了吧,那就很快升为助研甚至副研究员,那你的房子很快就 排上队了。”


小郑只好站起走了,他知道李主任在忽悠他。他满肚子的气不是因为不给他房子,而是把年轻人玩弄于股掌之上。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连自己搞课题的资格都没有, 怎么可能会突然间自己搞出大成果?搞出来也是人家课题带头人的。性格直爽为人诚恳的他无法忍受李主任那意思是说“你想要房子?不是不给你,是你没资格。以 后别找我了,你自己去埋头苦干吧!”的骂人不吐脏字的把戏。


我们去食堂吃饭,出来往东走回宿舍楼,李主任应该往北走。可万没想到李主任刚好去找人也往东走,他就在我们六个年轻人后边,可我和走在前边的都不知道。小 郑突然想起了上午去找李主任的事便大声骂:“李XX, 我-艹-你-妈!”我后边的那位与李主任几乎平行走路,他没想到小郑会突然来这么一句,便用手捅我的后背。我马上明白了,李主任就在后面呢!便立刻用手捅 我前边的小郑。他聪明得很,立刻明白了李主任在身后,便快速前行。我们大家没人往后看,给李主任留个面子,假装不知道他在后面。进了宿舍楼,我们谁也不走 停在那里也不说话。等了一会,小郑大喊:“你们怕什么?”大家说你骂李主任时他就在我们后面啊。

小郑说:“那又怎么样?大不了我去倒小买卖!比当教授研究 员都挣钱多,还自由,想怎么干就怎么干。”小郑有了“大不了去倒小买卖”的逆境生活心理,根本就不认同人会有绝路。一点都不害怕会遭到掌权人的打击报复。 有了自信,自然不需要当一个唯唯诺诺的窝囊废。这事是真的。我们这个地球很小,小郑虽然不来这里,可他的亲戚就在文学城,就是茶坛的“加州花坊”大姐。

远一点的例子更多。说毛泽东的经历吧。


把毛泽东引上拼命也要成为大英雄的是肖瑜的弟弟。他给了毛泽东一本书,是介绍世界历史上的500个伟人的故事。年轻血气方刚的毛泽东对此书爱不释手,读完 后跟肖瑜说他准备去打仗,不想当农民或小学教员。肖瑜说那你需要历练,先有对付逆境的本领。这样吧,今年暑假我们俩一分钱不带,去行乞,靠讨饭度过一个暑 假。
二人在当乞丐的过程中,风餐露宿。发现富人有院墙和看家狗,可恨之极还不好对付,他们便煞费苦心找寻对付吝啬富人的办法,打劫他们。这当乞丐的经历让毛泽 东在北大挨李大钊张申府批评字写的太糟糕、傅斯年教给他写字他竟然不服从而被傅斯年扇了耳光后毅然决然去到湖南搞暴动,后来上井冈山,都是有了当乞丐能吃 苦的经历,自信能靠杀富人打家劫舍发展军队。


可见,年轻人经过历练而具有逆境生活心理和本领对后来一生的影响有多大。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乃人间常识。谁也不想过逆境苦难生活。然而,世事难料。年轻时有点逆境生活心理准备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这需要在逆境来临前自己 主动去找锻炼自己的机会。我女儿在经历了帮助贫民窟里的穷人修房子的经历后深有体会。她参加了一个国际慈善组织,到时按照组织的安排去帮助穷人。比如上次 在积攒了一周的假期时间后就被安排飞到东欧保加利亚。从美国去的一个小组几个人互不认识,共同点都是自愿去的,都是自己买机票,旅馆吃住都是自己掏腰包, 还得自己买修房用的建筑材料和工具梯子等。那是一个贫民窟,房子下雨时漏水,靠盆子接雨水。

冬天,冷风通过倒塌了的墙洞进入屋里。生活条件极端恶劣。他们 几个人就分工,男的负责修房顶,女的负责修墙。没有指导,靠自己摸索。好在这活并不难,靠的是不怕脏不怕吃苦。想想看,她们都是没摸过砖头的,学会左手拿 砖右手拿瓦刀抹水泥,很快就是一手血泡。用手机查看油管的视频,学会了用多少水泥多少沙子多少水搅拌,用水平尺和尼龙线把砖垒齐。一周的时间他们干了很多 活,她把她修的墙照片发给我,看上去蛮专业的。那是些无家可归的乞丐聚集的地方,屋里多脏是出乎她的想象的。

从小每天都洗澡,衣服只穿一天就放在衣篓里等 周末洗。碰到一点尘土就会立刻弹掉。可在那贫民窟里修房子,干水泥的粉尘、砖末一下子就遍布全身,那种经历如果不是自己主动去干的,抵触情绪就会让心情糟 糕到立刻逃跑的程度。尤其是看那些乞丐吃饭,从饭馆里要来的还好,从垃圾桶里翻出来的,先要把上面的蚂蚁吹掉。他们还买一些皮砸之类的给那些穷人。看着穷 人们在那样的生活环境下还能高高兴兴地唱歌跳舞,他们以后遇到逆境,便会自问:再怎么难也不会到那些乞丐的地步吧,人家还唱歌跳舞呢,我有何资格抑郁?


这种历练完全是为了锻炼自己,除了家人,无人知道。她已经研究生毕业参加工作了,与做义工申请藤校无关。我非常高兴孩子们自己主动参加这样的慈善组织活 动,比仅仅是捐款强太多了。谁也不知道人的一生会遇到怎样的逆境。连慈禧都有夜间坐马车一路向西逃到西安的经历,何况平民。没遇到当然好,可万一遇到了难 处,有了逆境锻炼经历,就可泰然处之。


说起这次的上海女孩看到江西凤凰男父母给做的饭颜色不好,实木桌子老化变黑,菜放在大盆子里色彩难看,便无法容忍。这让我想起了唐山大地震救灾。那是夏 天,我负责到各家各户收集吃的,用拖拉机送到唐山。每家必须用白面做成馒头或烙饼,不能给窝头。就把收集来的馒头烙饼装入麻袋,没有冰箱,一天一夜后就成 了馊的。把馒头烙饼一掰开,全是丝状物。别说灾民了,就是我们自己也只得吃从麻袋里拿出来的馊馒头。不吃,怎么干活?还需要用全身力气挖人呢。挖了半天, 连洗手的水都找不到,那也得用赃手拿出馊馒头来吃。谁也没办法讲究干净。有的人几天后才被挖出,他们活下来靠的是喝自己的尿。这样不怕脏的人才能有机会活 下来。如果这次事件的上海孔雀女能把去农村看成是一次逆境生活炼励机会,对她的未来是有帮助的,哪怕是回到上海后与凤凰男分手。


(五)往往是凤凰男能成大事


在和平年代的古代,很多人没机会施展抱负,要不是何进引狼入室招董卓进京而导致天下大乱,在农村躬耕的凤凰男诸葛亮是没机会出茅庐的。诸葛亮还是被当时的 出身贵族家庭的人骂成“村夫”,成了历史上有名的“诸葛村夫”称呼。在战国时代好一些,百家里有不少是凤凰男。孔子出生在纯粹的农民家庭,是地地道道的靠 自学成才的凤凰男。还是他老爹跟他妈在野地里嘿咻怀孕生的他。孔子还当过送葬吹喇叭的屌丝,后来成了儒教的创始人和万代师表圣人。耶稣出生在马厩里,也是 地地道道的凤凰男,成了基督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更是穷人,连上学的钱都没有,是地地道道的文盲。他后来也算的上是凤凰男了,因为他成就了一番大事业,打 下了伊斯兰教的地盘,还成了伊斯兰教的创始人。
除了上述宗教的创始人外,古今中外的凤凰男成了大事的数不胜数。刘邦朱元璋毛泽东是耳熟能详的凤凰男的代表。


那么,孔雀女是否就可以嫁给“潜力股”凤凰男?
答案是非常难给出的。有很多孔雀女嫁给有潜力的凤凰男后幸福美满。比如洛克菲勒便是一例。洛克菲勒出身贫寒,小时在一小店里打工。在他上高中的时候遇到了 孔雀女劳拉。劳拉可是大家闺秀,父亲当时是议员,家族里很多名人。劳拉看准了这个有抱负聪明有道德的穷小子。劳拉说服了她的父母,最后得到了父母的认可。 英语里有一句话“婚姻是最重要的投资”,就是根据洛克菲勒与劳拉的爱情说的。还是现在我们中文网上描述的更贴切:孔雀女嫁凤凰男。


然而,另一方面的例子也不少。毛泽东就是典型。哪个女人嫁给他都是倒了八辈子的血霉。他第一个妻子20岁左右死了;第二个妻子30岁左右死了(死前还写了 长信放在墙的夹缝里,直到毛泽东死后房子拆迁才发现这封信。信中指责毛泽东是“政治流氓加生活流氓”,她清楚毛泽东在外边有了新欢才不与她联系不把她接到 井冈山去。可信中她还说要忠于丈夫为他去死);第三个妻子在第二个妻子活着时(杨开慧死于1930年)俩人就结婚了(1928年),后来被送到苏联,不知 是康生还是他人,告诉苏联说贺子珍是精神病患者便被关押在精神病院,并给她剃了光头。后来碰上王稼祥的妻子才把她从精神病院救了出来;第四个妻子在中年时 就不得不分居,哪怕去看他也得通过张玉凤的批准,最后还得为丈夫顶罪而死。


孔雀女如何区分凤凰男是可靠的(诸葛亮、洛克菲勒一类)还是不靠谱的(陈世美、毛泽东一类)?
其实很简单:你别为男人的甜蜜的言论所迷惑。要把他的道德人品放在能力之上。绝不能利令智昏。只要你稍微留意一下,你便可看出他是怎样的人。才能与品德的顺序是:


有才有德>无才有德>无才无德>有才无德
最糟糕的是有才无德,比无才无德还糟糕。
当你把车子房子票子放在你追求的高度,那你连寻找到幸福的资格都没有。幸福不是靠金钱能给的,物质带来的只是虚荣。真正的爱情是心灵的合拍,在奋斗中一起享受酸甜苦辣,其中包括物质成果。如果失败了,一样同舟共济,再创辉煌。


生活本身是走在颠簸的路上,有险滩有平坦。认为被生活欺骗了的人,都是不知道生活的全部含义而片面理解了生活的人。“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句话是不成立的欺人之谈。就好比雾里看花,你看不清楚,不是花的缘故,而是你缺乏一双慧眼。


(六)上海女孩与江西男孩关系的另类解读
其实,这位还没露面的江西凤凰男把上海女友带到老家的举措还有另外两种可能:


1. 他想找个机会测验一下她对爱情的忠贞度。这是可能的。我在旧作里写过我们县里的一位军人就这么干过。女孩是全县有名的大美人,是百货公司售货员,那时最吃 香的职业。她跟一个高中毕业非常帅的男孩定了婚,订婚时他有后门去当兵,走之前举办的订婚宴。三年过后,她害怕他复员而不是升为军官。他的确升了军官,可 在回来前他想如果自己是复员而非升军官能把她带到部队,那她还会跟我结婚吗?他便想出了个测试方法:军官是穿四个兜的上衣(我只是听说,到底军官穿的上衣 是怎样的,我没注意过),所以,他回家后穿不是军官的军衣去找她。当她看到他穿的衣服便知他复员了,加上他回来前没脸给她写信。她当即不认他,也不理他, 第二天就拖人告诉他她不会跟他结婚了。在他回部队前先去了百货公司去看她,此时他穿的是军官服。她知道自己没经得起考验,白白耽误了青春时光还被他人耻 笑,便当即自杀,把头放在煤球炉子上,被同事拉了起来,自杀未遂,但脖子上留下了个烧伤后的疤痕。所以,穷山恶水出刁民是没错的。他一个军官如此对待一个 没经历的女孩表明他就是一个刁民。


2.江西凤凰男设计这样一个套子让没经历又善良的上海女孩往里钻。这也是可能的,虽然可能性很低。假如他是一个花花公子又是一个刁民,想玩完了就扔掉,可 没想到她死活不肯,她就看上了他的能力。他说不定到她父母那里整,比如不尊重她父母,令她父母要她分手。这一招也不灵,他才想到带她去老家,她受不了那样 的环境,便对以后的后果害怕。


这个可能性实在不大,因为现在的社会就是他玩弄完女性就扔掉,女孩能做什么?无外乎去他单位闹。除非他害怕去单位闹会影响他的仕途或者失去工作。唯一的一 点可以对此有支持:当女孩告诉他她想回上海时,他说可以,那等于分手。如果他真的爱她,那他应该理解她的感受,要么道歉哄哄她,比如去市区找旅馆去住,俩 人一起去。要么干脆答应跟她一起回上海,反正父母那里已经清楚他一个人留下来等于这婚事黄了。俩人一起走,告诉他们就说她父亲病了他们俩一起回去。那他父 母的面子反而更好看些。在农村,被人甩了是很丢面子的。可他偏偏选择让她自己走。


这第(六)里的两条都属于阴谋论的范畴了,而我不喜欢阴谋论。所以,这第(六)里的两条可能性微乎其微,可以忽略不计。主要是因为没有更多的资料可以分析,万分之一的可能性也不能完全排除才写出来。所以,第(六)不应该算是本文的主要内容之一。

 

 

知乎:如何评价文章《上海姑娘,不是逃饭,是逃命》?

 

文章发表了个人对上海姑娘逃饭的看法,但最后关于社会的总结是不是和屁股的位置有关?一个正常的社会应该是有稳定的阶级分层?

我只想说这个锅女权不背。

虽然以前看到这类文章也吐槽,但现在也总算明白了。对这些文章,这些作者,其实还真的是「认真你就输了」。他们不过是追随 热点,怎么写能一石激起千层浪就怎么来,能引起很多人共鸣但又显然有争议能引起分歧的话,最有传播效果。再加点「女权」啊,「自由」啊之类的标签撩拨撩拨 更好。

其实很多言之凿凿的文章的出炉,就类似一场辩论赛接到了题目。有的人并不有所想有所感于是写出文章,而是看到了素材觉得可以做一篇文章,然后站队, 然后找论据。当然,站哪边的队一般有两个因素,第一个就是上一段说的怎么能引起共鸣又有争议,第二个大概就是作者自己的三观——并不是说言即所想,而是说 三观往哪边倾斜,往哪边写对他来说就跟容易。一个瞧不起凤凰男本来就爱靠臆想乱贴标签的人,要他写这样的文章自然比较容易,要他写同情男主的文章他可能根 本憋不出来。

所以这篇文章的作者倒还真不一定同情女主。文章本身,说不定只是上面两个因素的权衡之下的产物罢了。

(小声吐槽:其实知乎上很多回答也是这样的)

很多现实问题本来说不清道不明,要站队其实是有难度的,因为不见得就是明确的是非题,尤其是很多信息对局外人而言都是盲点的情况下。这种情况下那些 明确站队的,非要嚷嚷着反对某某某,或者明明没有人反对他他非要口口声声塑造一个的,可能文字并不真诚。而如果你觉得他说的话都是不真诚的了,怎么能指望 跟他讲道理甚至辩真理呢?

“从未见过可以把鸡剁碎了炒吃的作法,《食经》上不是有说,鸡不宜切过碎?”
这是沙县小吃请来黑黄焖鸡米饭的吧。

恶心、*****,跟风营销自己阶层固化、满脑子优越感的不正三观。
恶心*****:“她从小到大吃过的鸡,要么是白斩鸡,要么是煲汤整鸡,要么是炸鸡,再不然是鸡脯或鸡茸,从未见过可以把鸡剁碎了炒吃的作法” 没见过别人的吃鸡法就埋怨别人吃鸡法low不就是没见识吗?拿无知做优越,拿狭隘当没教养的理由。
“我反复在心里犯拧的,是那一桌子,明晃晃亮灿灿的——不锈钢餐盘。从小到大,她没有使过这样的器皿。” 试问这不锈钢餐盘若是宜家克罗地不锈钢托盘呢??
通过对生活细节、做菜方式的诘难来满足和保有自己权贵优越者的身份,这种挑刺说明自己的low。那么文章后来的三观不正、固步自封就更加令人不寒而栗了。
“社会正在象一个正常的社会。有着越来越明确的社会阶层的区别。再建立它自然的流动和上升渠道。”言下之意,明确的阶层区别、阶层固化是好现象,穷人错在穷人的命,穷人和富人结交更是大错特错,在穷人面前已无需再有教养和礼貌。
再看看支持这篇文章的点赞数和跟风言论,一种药丸感扑面而来。

刚写下这个答案的时候比较激动,因为的确是被文章恶心到了。但回过头来再考虑整个事件的热度,我一直在想,到底是什么触发了大家高涨讨论的神经?凤 凰男、城乡差异、男权女权的争吵……有人说,对于上海姑娘的指责是道德绑架、是评论者因卑微出身而受伤的自卑外现。他们说,现实本身就是这么赤裸裸!我知 道,我们对陈岚为代表的这批人的批驳是那么的无力,事实就是这篇文章不断地引起了很多人的”正面共鸣“。但我们之所以批判这种三观不正,更多是因为看到这 些阶层论被不断被”理所当然“、不断被公开合理后的一种悲哀。我不反对你个人用阶层匹配去诠释爱情和交往,我只是不希望这种思维那么地站稳脚跟,并固化进 女孩们的大脑。

这个“女权主义者”为自己精致的物质生活方式而沾沾自喜,并认为这种物质生活方式被农村生活威胁甚至把这种威胁上升为一种对女权的威胁。
殊不知,她所属于的小资/中产阶层的小型社交圈,正是通过这些物质生活方式而构建、粘合、维持的。而这种小型社交圈,规模与农村用宗族构建、粘合的社交圈处在同一数量级——数十人左右;功能与农村的宗族社交圈也是类似的——压制女权。
农村的人际圈同姓、同祖、同宗。小资的人际圈吃同等级的饭店、用同等级的品牌、逛同等级的商场。农村的人际圈用宗族价值观来扼杀女权。小资人际圈用“白领 价值观”、“白领家庭观”之类的东西来扼杀女权,并且通过人际圈内部的各种攀比、借鉴来巩固对女权的扼杀(你看看那谁谁的老婆怎么就没有你这么多臭毛病? 我一听那谁谁谁的老婆给她老公洗脚再想起家里那个公主病我就气不打一处来!)。
小资为自己的物质生活方式、为自己吃的不一样的鸡和用的不一样的餐具而自豪,就和农村宗族成员为自己的跟邻村不一样的祠堂、家谱、姓氏自豪一样,两者本质上是完全相同的,都是对自己所属的人际圈以及这种人际圈所维持的价值观的认同和自豪。
而这种人际圈以及人际圈维持的价值观,无一例外,是男权的。女权的宗族?呵呵,从母系氏族消失起就再没有过了。女权的小资人际圈?呵呵,去看看易卜生的《玩偶之家》吧。那就是小资的人际圈,女性在其中的地位是——玩偶。
所以,你可以为自己的物质生活方式自豪,为这种物质生活方式支撑起的人际圈而自豪,甚至为这种小资人际圈的共同价值观而自豪;就好像农村女性也可以为自己的宗族、宗族人际圈、宗族价值观而自豪一样。
但就请不要再谈论什么女权了。谢谢。

如何评价啊,其实只要把不锈钢的盘,换成镀银的餐具。
小孩子都长了白人的脸,换上花裙子,花裤子。
用刀叉。
放一点西洋歌。

作者就会写到:
在迷人的西班牙(或西西里,或勃艮第的一个小村庄或美西山区,自行脑补),他们孩子多,女人多。男性是这个家庭的主宰,被女人们簇拥着,享受着特权。银质的餐具在昏暗的灯光下发出迷人的光彩。陈年的旧桌,散发出吸收了几十年食物精华所产生的特殊光泽。
人们的天性毫无压抑的被释放着。
他们笑着,我从来没有听过如此纯真、豪爽的笑声。
他们大口吃着,我的食欲被他们感染着,那些大块的肉,大块的鸡一下子让人胃口倍增。
小孩子总是最可爱的,他们要吃什么,大人总是第一时间满足。
特别是小男孩,承担着这个家族今后的各种重任,所以第一时间给予最多的关心和宠爱。
我看着,吃着,痴迷的看着边上吃的如狂的男人,看他忘乎所以吧唧着嘴巴。
这一生,交给你,是我最大的幸福。

//欢迎收看银河电视台《舌尖上的地球第一集——爱的跪舔式》:庆祝地球人发现引力波

无怪说“中产阶级是对自身地位最焦虑的一群人”,作者必须要在每一个生活小细节上反复确认和肯定自己的阶级,否则就要被危机感淹没。这种确认是一丝不苟武装到牙齿的——鸡剁的太碎都会导致她的中产阶级认同岌岌可危呀!

然而我还是坚持认为鸡肉斩小块爆炒+酱焖是很好吃的,而且出锅要撒蒜末!( •?_•? )

所以说,她蠢也是情有可原,毕竟她都已经焦虑成这个样子了啊,不是嘛!

这锅我们女权不背。

本来只是一个简单的营销媒体炒作的八卦。倒是暴露了互联网社区的阶级分化。

男权社会中的上层男性在自诉合法性,刘春这类貌似以一个父权家长的尿路似乎理客中一般给事件定调,结果暴露了思维中男权意识的本性,将女性物化成适配奖品。

男权社会的流氓无产阶级在抓着教养和地域优越感狂轰滥炸。(注意:“抓”和“狂轰滥炸”)

老一辈文化小资阶级(一般自我认同为新中产),在试图敲打无数生活方式细节,来试图与底层划清界限,塑造天然的”区隔感”,来抵御阶级本身的身份焦虑,然而却无意识继续陷入男权规则中自以为是。

文化话语权不高的二三线小资阶级在试图弥合修补原来带有部分积极女性意识但整体属于男权的”三观”,试图在小圈子给这个事件用城市婚恋市场的逻辑去定调,以修补逻辑上与原三观冲突的部分,塑造情感共鸣。

文化话语权较高,作为资本主要取悦方的那部份小资阶级,在跟随主流和反主流之间无数次反复,试图取得话语妥协后的主流解释,直到这个话题从议程中消失

而政治失语的新穷人阶级,对于主流舆论的打击感到惶恐,只能在自己原有逻辑中继续充当平庸之恶,无意识延续原有的父权规则体系。

你们人类真有意思,也胆敢自称一个”文明”?

这个时候我就特别怀念老罗曾经讲过的一句话。当时好像是为了回应和菜头王佩的骂战:

“我出身不好,教养也差,但一直努力尝试做一个体面的人。”

希望大家不要觉得从农村或者从小城镇里出来的青年没见过世面就是穷酸相「凤凰男」,或者年纪轻轻没什么过硬的本领比较穷的时候就是有原罪的,他们其 实挺苦的。一个人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已经非常辛苦了,这个时候总盯着人是否吃饭吧唧嘴,家里人用不锈钢盘子或者是不是有独立卫浴真的挺伤人的。毕竟人家念着 你的好,你要是觉得不舒服可以不接受,可是行为和言语真的不要太伤人。做人做事留一线,婉转点不好吗。

他们已经很拼命地在工作了,奋斗了二十多年才有资格和她们坐在一起喝咖啡,刚刚开始喝的他们手法很拙劣着装看上去很可笑,真的再正常不过了。我们谁都知道真正的贵族会嘲笑盖茨比那些花衬衫,可是哪个少女内心不会心心念念那个一贫如洗空有壮志心怀旧爱至死不渝的盖茨比。

城市中产阶级出来的女孩子受的教育比较好,或者家庭环境比较富足,培养出来的孩子温良恭俭让是很正常的,物质条件精神生活比较丰富也是好事,能得到 她们的喜欢,这些男孩子肯定都有过人之处。从农村出来的有为青年们,或多或少内心都是有些自卑的,但是“只有自己喜欢的人也喜欢自己,自己的自卑才能被治 愈。”

可人的出身是由不得自己选择的。他运气不够好没有抽到「卵巢股票」,这不是他的错。他的家人或者亲戚说话直接动作粗鲁不注重隐私,这不是他的错。因 为毕竟他们就是从那些所谓「土得掉渣的农村山沟沟」走出来的。那是他们成长的环境。如何一瞬间就消除一个人成长环境里形成的习惯。况且,人非草木,孰能无 情,他们对自己的家人有感情,这些穷苦的家庭能把一个人培养成才,已经是竭尽全力了。

我不愿意给人贴标签说这个人是「凤凰男」是「yp」,我觉得一个人能凭自己的本事堂堂正正养活自己和家人,已经是铁骨铮铮令人敬佩了。

古语有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