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lee2016-12-04 15:31:20

家乡的回忆。

广东属于丘陵地貌,沿海一带每年都打台风,我村有三、四百年历史,六姓人之多,素有小金山、小香港之称,远近村庄都非常羡慕我村,女人都想嫁进我村为荣,全村主要以务农为主,过去也盛产海盐(解放前),我村耕地很少,水田多数是在两山之间我们叫(坑笼田),这些田(弧奇)很多(吸血蚂蟥),坑笼田是一块接一决由下至上的,我村离海边很近地势很低,在海壩附近也有一些咸田(海壩全是浪钉树,现在叫什么红树林)。

坑笼田

我村全村都是客家人,大部分男人出外工作,海外的、港澳的,国内其它城镇的到处都有,南洋特别多,村里的家务农活几乎全靠归女,总之全村以女人为主力,这一带归女特别能干,例如犁、耙、板桶(打谷用的)、篾席(围剿)这些大形农具大多都是归女一个人挑去的,春耕或收割季节狂风暴雨照常工作,收割季节遇见打台风,为了抢收那些稻谷,春耕趕季节冒着狂风暴雨那才叫苦。

板桶(打谷用的)、篾席(围剿)

我村房了一般还算好,就算那些泥砖土屋地基也很好,离一米左右全是花岗岩石条,每条最少都有一尺高一尺宽长一两米,连门框、窗框都是用此石条,我村那一带没有花岗岩山,从那里弄来不得而知。

这是公社时三排饭堂,也是祠堂,两树后是全村饮水水塘,高的那棵是龙眼树,

李姓祠堂,

这一幅是村里其中一个李姓祠堂,祠堂有三进的、两进的、也有一进的、每进中间有个天井(不是井,是没有上盖的地方,比两边厢房低两三尺左右),每进两边共有四间房,每边两间,门开在每进头尾,两边厢房门相对的,最里面是祖宗牌位,祖宗牌位前有一宽阔空旷地方拜祖宗用的(祭祀),每年春节家家户户都要在此拜祖宗,牌位底部放些公用器具,两边厢房长子居住的是离最近祖宗牌位,其次按兄弟大小往外,开枝散叶厢房不够住,移出祠堂外另找地方居住。

大鲨魚发迹屋(存庐)

这一幅是地主房,顶楼有凉亭和一个水井,读小学时经常上去听老师讲故事,是(小池塘养出条大鲨魚,一个农家子弟的另类发迹故事),发迹后回来建的,此房解放后做小学学校用,公社初期办公地也是在此屋,后又改回学校,这家人评了地主,全部人在香港,改革开放房子己归还,旁边第一家是当年公社第二书记家。

李姓公会用地

这一幅是移居香港李姓捐款建的,好像是李姓公会之类用地,公社时也做过小学,我在此屋读小学四年级,公社时小学搬来搬去换了好多处地方。

夫妇战斗原地

这一幅(摩托车处)是两夫妇在门前打架,厨房用具全被男的打破,隔几天重新买回自作自受。

公社时供销社所在地

这一幅远处楼房是当年供销社(每月每人七枝火柴在这里买),每月盘点一次,最前一家是小学同学住家,偷渡叫他走临阵退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