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大陆来稿
小时候,我们村子东边有一个水湾(水塘),三面垂柳,一边是路。湾里长满芦苇,芦苇下有鱼。湾里的水总是清清的,里面的鱼不是很多,但是每年的八月节每家总能捞上半盆。鱼是野生的,平时也没有人去管,人们好像也想不起来抓鱼,只有到了八月十四下午,村子里的大人孩子才“想起来”抓鱼过节。
连续好几年,到湾里抓鱼过八月节似乎成了约定俗成。那时候很穷,一年到头,要吃上鱼,也就只有八月节捞鱼了。周围的村子甚至羡慕我们村有个水湾,每年可以吃到一次鱼。
有一年夏天,大队书记从县里开会回来,立即召集全村开会。第二天一大早,村里的男女劳力就下到水湾里,割掉芦苇,填上牛粪,说是要把水湾变成“全县最大的粪坑”,响应上面的号召大力积肥。
湾里的水被搅成泥汤,孩子们哄抢着捞上面浮起来的死鱼。老人们看着被割下来点火烧成灰积肥用的芦苇,叹息着……
清水湾变成了臭粪坑。本来,村子里的人夏天喜欢围坐在水湾边乘凉,它被变得臭气熏天,人们恨不得绕道走,谁还愿意到那里去?没有几天,水湾边上的欢笑声就消失了。
更令人不解的是,以前即使雨水大的年份,湾里的水满到与路面相平,多年来也没有淹死过一只鸡,更没有戏水的孩子在里面遇险。自从水湾变成粪坑后,不仅几乎天天有鸡、羊之类的家禽家畜淹死在里面,书记的孙子还差点掉进去被淹死。
书记的孙子是他们家的宝贝,从小被娇纵着,孩子的奶奶照看得十分尽心。出事后孩子的奶奶说,因为粪坑臭,本来他们要绕开那里走,孩子却像被什么拉着似的,飞快地跑过去,一头扎了进去。如果不是恰好有人经过救起来,人就完了。书记的孙子弄了一身粪,嘴里也灌了粪水,病了好久。村书记的老婆背着书记请神婆烧香还愿,折腾了好长时间,那孩子病虽然好了,却不再像原来那样灵光了。后来上学,什么也学不会。现在已经长成一个不孝之子。这是后话。
村书记的孙子出事后不久,书记又召集全村开会,说上边不让积肥了,兴施化肥了,要把粪坑填上。那时已经实行生产责任制,书记的话没有以前“权威”了,加上家家忙着秋收秋种,因此开完会并没有立即去填粪坑。
一天夜里,突然下了一场大雨。雨水把粪坑灌满了。秋忙完了,不知道谁发现里面有好多鱼。于是,几乎全村出动,跳进粪坑去捞鱼。
福洪老爷爷(人称四老爷爷)是全村最年长的人,他读过私塾,平时很少和村里的人“扯闲篇”。他看到人们在粪坑里抓鱼,急忙劝阻:“别捞这些鱼,有毒,不能吃!”人们抢着抓鱼,顾不上听他的。
老人着急地喊:“快上来吧,粪坑里待不得!”许多年轻人不但不听他的,还嘲笑说:“四老头子,别喊了,你是不是老了,不敢下水了,见不得我们好(嫉妒的意思),骗我们啊?”说完还大声哄笑起来。四老爷爷急得脸都红了,又劝了一会儿,没几个人理他,只好回家了。
快晌午的时候,四老爷爷又回到粪坑边。这次,他更大声的喊着,见里面的人不听,老人突然跪下,哭着说:“我活到胡子白了,今天求你们一回,就听我一句吧!”
好多人都说四老爷爷疯了,他的孙子把他强拽回家去。一路上老人一边哭着,一边喊着:“我不能看着你们遭殃啊,我不能对不起祖宗啊……”他的哭喊很快就淹没在村子上空煎炸鲜鱼的异香里。
当天夜里,村子里就闹腾起来。所有吃了粪坑里捞的鱼的人,个个上吐下泻。村子里的牛车、自行车(那时还没有别的交通运输工具)都被用来送病人去医院。就是这样,还是有一个小孩子和两个老人没抢救过来,死了。
然而,灾祸并没有到此结束。那些跳进粪坑抓鱼的人,不久就得了一种皮肤病,从脚底开始溃烂,一直蔓延到大腿根。他们去县里检查,打针吃药,严重的住进了医院。有人说如果烂到命根子人就死了,村子里恐慌起来。好几家把猪、牛都卖了,进省城看病。人们开始后悔不听四老爷爷的话。
我爸爸也曾凑热闹到粪坑里捞鱼,但他因为一直非常敬重四老爷爷,幸运的听了四老爷爷的话,立即喊上几个和他要好的伙伴上了岸。我们家没人吃粪坑里的鱼,侥幸躲过一劫;爸爸和几个叔叔、哥哥因为及时离开粪坑,又按四老爷爷说的及时洗净了身体,才没有遭受细菌感染得那种怪病。
事情已经过去三十多年了,现在想起来仍历历在目,由此又让我想起了2004年南亚的那场大海啸,当时人们眼前面对的是美景,耳边听到的是土著人发出的警报,就像故事中,人们面对池塘中的鱼,听到四老爷的声声呼喊、告诫,何去何从?一念之间,结果却是天壤之别。
其实,真正与生命相关的警报,谁能拿来开玩笑呢?所以,当我们听到别人的告诫,听到有人提醒我们有危险的时候,真的是应该静心想想,以免后悔莫及啊!
发稿:2017年7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