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惠英2022-01-19 06:34:28

18日香港再添一宗源頭不明變異病毒初步確診個案,至此第五波疫情已累計三宗源頭不明確診個案;此外銅鑼灣寵物店驚現倉鼠染疫,新型傳播途徑「鼠傳人」造成嘅播疫危機再度急劇升級。一邊係複雜嚴峻嘅抗疫苦戰,一邊係受疫衝擊而被逼停擺嘅行業危機,同時仲有「只欠東風嘅」與內地通關,特區政府為統籌兼顧實現「三贏」,一改以往拾級而上嘅抗疫策略,一面「猛料」加辣抗疫舉措以「堵毒」;一面精准推出抗疫支援以紓困,與疫情「死磕」嘅抗疫決心唔單止喺較短時間取得良好收效,亦令市民齊心抗疫早複常嘅信心更強、方向更明、力量更足。

「魔」高一尺道就該高一丈。面對「咄咄逼人」Omicron和Delta雙重病毒夾擊,特區政府超前部署以快准狠嘅措施切斷傳播鏈,做到防微杜漸,成功撐過咗爆發危險期。但鑒於Omicron嘅超強傳播力、病毒嘅潛伏性及以往「反彈」經歷,政府決定將預定嘅現行社交距離措施一度延後14天,咁唔單止打擊咗期盼樂享新年嘅市民熱情亦給寄希望於新年旺季沖業績嘅餐飲行業以致命衝擊,政府又何嘗不知此舉將帶來嘅經濟損失與從業苦況,但市民健康安全係至高無上嘅,防疫係有淩駕性嘅。於政府而言,咁係兩害相較取其輕;於市民而言,則係相衡短期代價與長遠利益取其利。無論角度如何付出幾許,最終目標都係一致嘅,為速戰速決可以喺時間上做減法,咁相應措施上就要做加法甚至做乘法,從而以最大限度縮減抗疫「時長」,結束與對弈病毒嘅呢一場拉鋸戰。

或者係新一波疫情「聽聞」政府力拔山兮嘅「出征號角聲」而選擇退避三舍,令香港避免咗「海嘯式」爆發嘅可怕局面,但病毒何其凶戾又何其狡猾,爆發危險期雖暫時躲過,但潛在反彈嘅風險實則更大,此時仲唔係斷言疫情拐點已出現嘅時候。為助力多行業度過「寒冬」年關,政府推出總額約35.7億港元嘅第五輪防疫抗疫基金,並爭取趕喺春節前部分發放,但面臨眾多亟需「救火」嘅各行各業,抗疫基金僅能「解近渴」,並不能改變受疫所困企業嘅根本困境。於受疫所困嘅行業而言,政府支援下嘅維持又可以撐幾耐?與其坐等政府派發基金仲不如想辦法自行「造血」完成「輸血」嚟彌補損失盤活企業。於政府而言,「加辣」防疫固然值得肯定,但想真正打贏呢一場仗,既要「紓」亦要「堵」,準確把握薄弱環節隨機應變,築起強大穩固嘅防控體系。如同我哋熟知嘅木桶原理,縱容「短板」必然導致水桶裝不滿水,因此需拉長短板堵塞漏洞,讓優勢更優、劣勢成優。對比香港抗疫歷程與防疫機制,足見缺乏追蹤密接者嘅漏洞,令每每發現確診都被動調動多部門人手嚟實施追蹤,既無法克服隱瞞行蹤者嘅弊端,又拉長找尋全部密接者嘅時長增加傳播風險,且影響及時回應處置嘅預警預判。因此香港需要建立一套高效嘅病毒追蹤系統,利用更科學更高效手段尋找潛在感染者,增強追蹤密切接觸者嘅能力,確保喺源頭上撲滅疫情「火種」。

所謂困難與逆境如同一把打向坯料嘅鉄錘,打掉嘅係脆弱嘅鐵屑,鍛成嘅將係鋒利嘅鋼刀。呢啲都說明逆境中唔應該喪失堅強與希望,但更重要嘅係喺順境中保有居安思危嘅警惕與清醒。政府從嚴從速、寧緊勿松嘅抗疫戰術成效顯著,在此基礎上我哋不可大意,要做好最壞嘅打算最充分嘅準備,齊心協力構建嚴密嘅防疫屏障,相信這將係我哋與新冠走過嘅最後一個寒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