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isamd2005-12-05 20:03:48
小曲,

给你说说我的故事。这一个故事的主人公是柯,我的邻居,兼小学同学。

先给你说说我童年的居住环境。我的童年是在广州西边的老城区中度过的。叫荔湾区。
也就是一个长满荔枝树的珠江上的河湾的意思。挺有诗意的,对不?
那是真正的老城区,因为在珠江边上,从明末起就有很多和外国做生意的商人
在这附近开铺子。
最有名的一条马路叫十三行,因为集中了十三家对外贸易的洋行在那同一条街上。
到了清初,十三行作为中国唯一的官方特许海外贸易经营机构,
更是河上樯橹连云,陆上车水马龙,曾经辉煌。
听说意大利画师郎世宁也是通过十三行进入中国的。
鸦片战争之后,清朝政府决定“五口通商”,以代替广州独口垄断(包括厦门吧)。
十三行终于败落。

那些和外国人做生意的中国商人慢慢在十三行附近建造自己的住宅,安家落业。
荔湾区的中心地带叫西关。解放前广州很流行的一个俗谚是“西关小姐,东山少爷“。
说的就是从前广州的东边住了不少大官军阀,有权有势的人。
而住在西关的则是有钱的商贾殷实人家。(但我们不是其中之一;-)

我们住的是一条古老的,窄窄的,弯弯曲曲的,还铺着青条石板作路面的小巷子。
因为窄,巷子本身没有什么树,倒是错错落落的不时有一两棵树丫或花枝
从这家那家的庭院里探出头来,给小巷子一些颜色和点缀。
巷子的名字叫远怀驿。
远怀驿故名思义就是古代的一个驿站,有马匹驿馆供来往的朝廷命官休憩住宿。
从名字你就知道它有多古色古香,历史悠久。
我们巷子离十三行很近,走路只要两分钟。巷子里确实有几户大户人家。
其中姓柯的一家祖上是经营布匹的。他们家的房子在巷子里占了好长一段地面。
墙是上好的一色水磨青砖,白灰砂浆挑的极细的缝,大理石墙脚,青瓦盖顶,
做工相当精细。当街两扇红漆大门和一扇广州特有的横着开的“趟门“,
一进去迎面一道从天花板落地的大红屏风,很有气派。
我小时候跟他们家的小孩玩进去过,那真是书轩暖阁,深宅大院,里面还带着小花园。
所有这一切当然花费不菲。
不过后来历经风风雨雨,下辈的出国走了很多,
渐渐不行了,文化大革命后更是寥落凋零。

回想他们家当年的富贵显赫,真是今夕何夕。。。
而远怀驿整条巷子以及附近的地区也在近年里大变特变了。
到处是高楼大厦,路面也改铺了水泥。
那些我小时候光着脚丫噼叻啪啦在上面跑的青条石板早已不知去向,
“檐下归鸟倦,巷口夕阳斜“的景致也不复见了,
而那种南国城市小巷人家的味道更是荡然无存。。。

我不知道厦门是不是还有这样的古老的铺着青条石板的小巷子。
如果有,我以后很想去看看。欢迎吗?
本来想讲柯的事,想不到扯远了,不好意思。以后书归正传。

汉子
----------------------------------------------------
吴涤清的烟花三月(我的最爱之一,希望你也喜欢)
http://210.61.218.209/grm.cdn.hinet.net/xuite/dd/f8/13044079/blog_49430/dv/4143014/4143014.mp3

牵住你的手相别在黄鹤楼
波涛万里长江水送你下扬州
真情伴你走春色为你留
二十四桥明月夜牵挂在扬州
扬州城有没有我这样的好朋友
扬州城有没有人为你分担忧和愁
扬州城有没有我这样的知心人
扬州城有没有人和你风雨同舟
烟花三月是折不断的柳
梦里江南是喝不完的酒
等到那孤帆远影碧空尽
才知道思念总比那西湖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