砧板2006-03-13 20:05:05

抄袭,剽窃被人为令人不齿的勾当,但是,抄袭剽窃充满了我们的生活,只是一些抄袭剽窃被发现,被追究,更多的抄袭剽窃没有人发现,没有人在意,更没有人追究,相反大多数的抄袭剽窃被认为是创造。我们谈论的大多数是学术,文学或文艺作品的抄袭,最容易引起注意的是学术作品的抄袭,经常被追究的也是它。但是,如果你处在研究人员的圈子里,你会发现,抄袭依然是普遍的事情,赤裸裸地抄袭被逮着,巧妙的抄袭被视为成果,为个人带来好处。而从七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之间,众多研究人员的抄袭和模仿,却实实在在地移植了欧美,日本,港台的大量学术成果,客观上为中国的学术发展做出了贡献。道理很简单,如果一个村子一贫如洗,出了几个贼到外面去偷东西,贼自己得到好处,比你阔绰一点,但是他冒了被捉的风险,但是因为赃物是分享的(学术作品总是分享的),全村人都比从前富裕起来,而无需冒风险。从这个角度看,中国这样相对落后的社会,抄袭是一种迅速提升发展程度的手段之一。昨天写了一个帖子,百年后见证“全盘西化论”在中国的得胜   ,全盘西化的过程,也就是抄袭模仿甚至剽窃的过程,比如超级女生节目就是对美国偶像节目的剽窃,所有的法律,制度的建立都是对西方制度的抄袭,模仿甚至剽窃,教授抄论文现在开始被追究了,但是更多的抄袭剽窃不可以被追究,否则,所有相对落后的社会需要更加巨大的成本而不可能达到今天的发展水平。

下面是一个转贴,看花儿乐队抄袭事件及评论之后,你不得不想,这些抄袭者是很恶心,依靠抄袭让自己获得好处,但是进一步想,这种抄袭却创立了让没有机会直接聆听迈克尔-杰柯逊,或者玛丽亚-凯丽的中国听众有了自己喜爱的乐队。这种抄袭是要追究,还是要暗中保护。三宝吉祥因为抄袭大获成功,没有人忍心去追求起才抄袭,而大家最不忍心追究的是盗版光盘,那可是赤裸裸的剽窃啊。

世界上的事情善恶交错,道德标准似是而非,我们最憎恶的却是我们有意无意依存的或者就是必须依存的。

 转贴 超级恶搞:花儿乐队抄袭访问,乐翻了,不过看完之后悲哀啊,真的是抄袭,就是抄袭

 
 
 
关于花儿乐队涉嫌抄袭之事,以前我写过,我说,只是涉嫌抄袭,因为没有专家作最后鉴定。现在结果出来了,因为版面问题,杂志只刊出了4首歌曲的鉴定结果(请看下图)。其他歌曲鉴定结果也出来了,都属于抄袭,详细列表以后有机会再登出来。
  鉴定人:钢琴家晨琪。晨琪,本名陈祺,曾在广西艺术学院任教,二炮文工团担任作曲和钢琴演奏,现任中国国际文化交流出版社艺术总监。
《燕子》vs《天子第一宠》
两乐段为小调式,小节数也完全一样,为8小节乐段的完整结构。速度前者为每分钟100拍,后者为每分钟108拍,属于较快型的歌曲。在低音声部两者也相似,都是从主属音开始。在演唱风格及语调处理上也很相像,从谱子上更看不出有什么区别。
《Turn Back Time》vs 《童话生死恋》
这两段乐段结构完全一样,速度都是每分钟96次,调式属于同一调式,音乐感觉属中速轻快活泼,而这个乐段都在歌曲开始部分占重要位置,在曲式解构中两者多次反复地一部分,具有回旋式曲式特征,只是两者的中止式有所区别,前者结束在属和弦上,后者结束在主和弦上。
《K2G奔向你》vs《嘻唰唰》
这两段乐段基本上完全相同,只是后者在一些不重要的地方做了些改动。如后者在开始的地方加了两个音,使本来从第二拍进入的音乐变成了从第一拍进入;还有在第七小节处,后者把前面的长音改掉了,在结尾处扩充了两个小节。但这些变化并没有改变音乐的一致性,且画蛇添足。
《Calling》vs《星球歌剧》
  此乐段作为歌曲的副歌部分多次反复成为歌曲的高潮部,两者以特有的和声小调,伴有大小调交替的特征。虽然两乐段的半中止与终止的地方有些不同,但这些终止式的变化不能改变整个乐段音乐性质。6度大跳是这乐段的核心内容,终止式的变化对其并无影响。
鉴定者晨琪说:
——他们就是直接拿来用,根本就不是模仿或者巧合,就是抄袭,其中相似乐段早就超过了相关版权法律限定的8个小节。从音乐的节奏、速度、风格甚至到和声,模仿只能模仿出其中一点,不可能所有部分都一致。再说你模仿也要有所变化啊,而花儿乐队在把乐曲拿过来用的时候,都选其中最出彩的段落,只改动那些最不影响音乐整体效果的部分。比如《嘻唰唰》,旋律大体一样,就在前面增加了几个音符,这叫什么模仿呢,而且还画蛇添足,这不可能是创作的巧合。音乐创作是一个很私人的东西,人与人的情感本来就不一样,创作出发点也不一样。怎么会巧合到开始一样,高潮一样,音乐构成的方法也一样,还同时“巧合”这么多首呢?
——可笑,可怜,不会写就别写。花儿乐队就像一个乞丐,讨来别人的东西装饰自己,这多可悲啊。不管是有意识地模仿也好,改编也好,你总要拿点自己的本事出来,抄袭算什么?完全是为了商业利益,什么都不顾。
——如果觉得自己的人格一文不值的话怎么担保都行;要觉得人格有价值,就别用它来担保这个担保那个,心里面清楚就行了。把人格挂在嘴边的说法太幼稚,只能吓唬吓唬人。
——归根到底还是因为花儿成名太早,太过浮躁,没有什么音乐修养的积累。音乐创作需要社会经验和阅历带给自己灵感。可是他们没什么真正的经验,所以只能在没有能力去发展创造的情况下,把别人的东西直接拿过来用。可以这么说,如果我们真要找一个理由去为他们辩解,只能说他们太年轻。迟早有一天他们会为此感到愧疚,或者30岁,或者35岁。那时他们就会明白现在的举动是多么的无知和可笑。
  有关花儿涉嫌抄袭引起音乐风云榜评委的关注一事,我看了最近几天的报道,评委们认为,这件事要慎重一些,因为还没有鉴定结果(屁话,这一百多个评委里有大部分是做音乐的,不是专家让你们当评委干嘛?鉴定一首歌曲就是半天的事儿。其实还是不想惹麻烦、担责任,万一哪天自己抄袭了呢?现在结果出来了,那些评委们又该怎么说呢?)
  花儿抄袭这事儿,从头到尾跟我没有任何关系,我也挺喜欢这支乐队的,但是,这种偷偷摸摸的做法实在是对听众的侮辱。还是那句老话啊,莫伸手,伸手必被捉。你能听到的,别人也能听到,虽然目前还不会出现第二个这么明目张胆的抄袭的人。
  抄袭是最可耻的行为,如果连这个我们都纵容了,以后还能听到好的音乐吗?你们不想听到,我还想听到呢。
  那些护花使者们,别成了“胡话使者”。
  2006年,我终于对“人格”二字有了新的理解。作为百代唱片公司,一个在全世界都非常著名的唱片公司,一个曾经用无数歌星、乐队缔造出的音乐品牌,为什么旗下的艺人做出如此令人发指的事情?对得起这个品牌么?
原作者:按摩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