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412006-05-25 04:32:32



摘自网络的信息

John Lee Hooker (1917 - 2001)

John Lee Hooker从一个“佃农家逃跑的孩子”到成长为一代布鲁斯音乐大师,这个过程绝对不是偶然的(这话听着耳熟)。

Hooker与许多同时代的音乐家一样,他对于音乐的兴趣也是产生于在教堂做礼拜的时候,这种兴趣很快变成了一种痴迷。Hooker在自家的谷仓完成了他的首场“演出”。对音乐有所涉猎的继父看到了这一切,决定给Hooker一些吉他演奏方面的建议(我们有必要记住这个伟大的父亲——William Moore),不久Hooker就可以跟着父亲在镇子上的舞会上表演了。

Hooker在14岁的时候觉得翅膀已经长硬了,背着家人跑到了孟斐斯,在那里碰到了比他长两岁的风琴手Robert Lockwood(此人后改攻吉他技艺),并开始了短暂的合作。这两个小伙子可能谁也没有想到日后都会成为布鲁斯音乐界的大师。

此后,Hooker还在辛辛那提与一个4人福音乐队合作了10个年头。

应该说底特律才是让Hooker真正开始展露头脚的地方。Hastings大街是底特律黑人聚集最多的地方,这里有一些经常演出布鲁斯音乐的酒吧,Hooker经常参与这种演出中,他鲜明的音乐特点越来越引人注目。1948年,他的第一张唱片出版,一把电吉他和他的踢踏舞鞋成了所有的伴奏乐器(从这个时候开始,他很长一段时间都拒绝让其他的伴奏乐器加入到他的音乐里)。《Boogie Chillen》取得了现代唱片业的令人惊奇的商业成功。Hooke韵味十足的旋律和具有催眠作用的演唱彻底征服了听众,他绝对正点的布鲁斯男声更是给其他演唱布鲁斯的同行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Hooker的表演是真正的Solo,在他看来,一把吉他就已经足够了。难得有其他乐手的参与到他的表演中(Eddie Kirkland曾与他偶尔地合作过几次)。  

Hooker也曾经在录制唱片的时候加入了一些包括钢琴、第二吉他和鼓的部分,但是他音乐上的特质,仍使他的独奏显得十分突出。

40年代末到50年代的早期是Hooker唱片的高产期,像《Crawling King Snake》、《In The Mood》等著名的唱片都出现在那个时期。这段时期Hooker在新唱片发行时用了很多“笔名”,Delta John 、Birmingham Sam 、The Boogie Man都是他曾用过的名字,这种做法实在是很特别。

唱片的大受欢迎,让Hooker在美国黑人社会里拥有了非常高的声望。

1955年他和芝加哥的Vee Jay 唱片公司开始了长期的合作。这个时候,布鲁斯唱片市场的竞争已经越来越激烈了,在布鲁斯的演奏形式和手段上都有了很大的突破,Hooker单人乐队的形式确实显得有些跟不上形势。Hooker审时度势,于是在以后的新唱片里谨慎地添加了由Eddie Taylor担任的第二吉他,和钢琴以及一些吹奏乐器。Hooker的“妥协”让唱片公司格外满意,艺术和商业难得地得到了统一。

Hooker的几十年威风不减,这种善于“妥协”的态度,应该是个很重要的原因。

到了60年代,Hooker的音乐听众里又增添了一批年轻的白人,不但如此,一些新生代流行或者摇滚乐手也都将Hooker作为了自己的榜样,他的一些音乐元素也被这些人有目的的吸收。这时,Hooker已经有了自己的厂牌,他的目标就是让更多的年轻人喜欢布鲁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