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haha~2007-06-25 00:59:11
披头士乐队(The Beatles),因团名Beatles源自甲壳虫Beetles的典故,也作甲壳虫乐队,香港译作披头四乐队,台湾译作披头四乐团,来自英国利物浦的著名四人摇滚乐队组合。他们在1962年与EMI百代唱片公司签约录制唱片。1963年初,单曲唱片《Please Please Me》登上英国排行榜首位。1964年,披头士首次前往美国演出。1966年在东京的日本武道馆举行了大规模的音乐会,1966年8月29日晚在旧金山举行最后一场收费现场音乐会。1970年4月10日,保罗·麦卡特尼个人专辑中的话被媒体视为宣布乐队解散,1970年12月31日,保罗正式起诉乐队其他三位成员,要求结束乐队合作并指明管理并分配乐队财产的正式人选。


约翰·列侬(John Lennon,1940年10月9日—1980年12月8日)生于英国利物浦,著名乐队披头士成员。

1959年,列侬和四位当地青年保罗·麦卡特尼(Paul McCartney)、乔治·哈里森(George Harrison)、斯达特·苏特克里(Stuart Sutcliffe)、彼得·贝斯特(Peter Best)组成了一支摇滚乐队,他们先是在本地演出,后又到德国汉堡工作。乐队几经易名,最后定为“披头士”(The Beatles 、又译“甲壳虫”)。布莱恩·易普斯坦(Brian Epstein)在利物浦洞穴俱乐部看到乐队表演后,主动提出担任乐队经纪人。此时斯达特已经离队。易普斯坦四处向唱片公司宣传乐队,引起乔治·马丁(George Martin)的注意,后者同意为他们录制唱片。由于马丁对贝斯特的技术提出异议,乐队吸收了林戈·斯塔尔(Ringo Starr)作代替贝斯特担任鼓手。

乐队在1962年10月5日发行了首张单曲《爱我吧》(Love Me Do),上升到排行榜17位。次年1月11日发行的第二首单曲《请令我愉快》(Please Please Me)引起了巨大的轰动,首张专辑也名登英国排行榜首。 1963年3首单曲连续获得第一名《从我到你》(From Me to You)、《她爱你》(She Loves You)和《我想握往你的手》(I Want to Hold Your Hand)。同年在英国的巡回演出取得了空前的成功,接着他们开始向大洋彼岸的美国乐坛进军。1964年“披头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征服美国。唱片及单曲洪水般占领排行榜,“披头士狂热”(Beatlemania)迅速在世界范围蔓延。

据统计,1964年第一季度,“披头士”的唱片销售量高达美国唱片总销售量的十分之四,《辛劳之夜》(一夜狂欢,A Hard Day's Night)和《救命!》(Help!)两张专辑在艺术和商业上取得的巨大成功,使列侬和麦卡持尼被公认为是摇滚时代最有才能的作曲伙伴。1965年的单曲《昨天》(Yesterday)深受世界各国歌迷的喜爱。1967年,“披头士”乐队发行了一张受到空前欢迎的专辑《胡椒军曹寂寞芳心俱乐部乐团》(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这张在流行音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唱片不仅是“披头士”乐队的鼎盛之作,同时也是乐队的一个转折点,布莱恩·易普斯但之死,事业上的不顺利,乐队内部的争执,给“披头士”乐队带来了不祥的阴影,尽管如此,他们还是在1968年创作并发行了一套名为“披头士”的双唱片集,因封套是雪白的,故以“白色专辑” (White album)著称。同年成立“披头士”自己的苹果公司(Apple)。约翰·列侬认识了日本先锋艺术家大野洋子。并与她合作发行了一张名为《两个处子》(Two Virgins)的唱片,随后又组建了“塑胶洋子乐队”(Plastic Ono Band)。

1969年,列侬的第一首个人热门歌曲《给和平一个机会》(Give Peace A Chance)是一首反战歌曲,同年与大野洋子结为夫妇。此时“披头士”内部矛盾重重,发行了两张专辑《修道院路》(Abbey Road)和《顺其自然》(Let it Be)之后,乐队于1970年宣布解散。1971年,列侬和大野洋子离开英国移居美国纽约。他们从1971年到1974年不断有唱片专辑问世,包括《想像》(Imagine)、《纽约城瞬间》(Sometime in New York)、《思想游戏》(Mind Games)、《墙与桥》(Walls and Bridges)。

1975年,列侬的儿子出生,使他毅然放弃了一切音乐活动,和妻儿平静地生活在一起,流行乐坛有5年之久没有听到他的声音。1980年,约翰·列侬和大野洋子的新作双重幻想(Double Fantasy)的出版似乎预示着列侬在1980年代将有更多的佳作问世。

1980年12月8日晚10点49分,列侬在自己的寓所前被一名据称患有精神病的狂热男性歌迷马克·查普曼(Mark David Chapman)枪杀,终年40岁,引起举世震惊。摇滚乐坛也失去了有史以来最富传奇色彩的人物。



占姆士·保罗·麦卡里爵士(Sir James Paul McCartney,MBE,1942年6月18日—)出生于英国利物浦,是歌手、音乐人以及音乐创作家。他的事业在于成为披头四成员时攀上了颠峰。

麦卡里被认为是二十世纪顶级的音乐标志。他被健力士世界大全纪录为史上最成功的作曲人。不论是不是身为披头四期间,麦卡里总共写了、或是协助写了超过 50 首十大热门歌曲,比任何音乐创作者都要多。麦卡里是个在歌唱、吉他、低音吉他、钢琴以及打鼓都很有成就、才能的人。

麦卡里与约翰·连侬是在披头四成员之中的主要创作人,而很多麦卡里在这时期写的歌,包括《Hey Jude》、《Eleanor Rigby》、《Yesterday》以及《Let It Be》等都经常被列为流行音乐史上最佳的歌曲。另一首他写的披头四歌 《Helter Skelter》经常被指为史上第一首重金属(heavy metal)音乐。

麦卡里的事业在披头四时期完结后仍然是成功的。自任为独立艺术家,麦卡里在他的70年代乐队 Wings里总共有30首歌曲打入英国或是美国十大歌曲榜,包括《Maybe I'm Amazed》、《Live and Let Die》、《Band on the Run》、《Silly Love Songs》、《Pipes of Peace》以及与Stevie Wonder合奏的《Ebony and Ivory》。

麦卡里有时候,特别是被英国传媒,被评为过时。可是,他仍然受到大众的欢迎。他的歌在过去三十五年的榜上不断出现,并且以个人身份进入摇滚名人堂。

除了音乐外,虽然他在近来才公开自己的画作,麦卡里还是个画家。他还极力推动动物权益与素食主义。

1997年3月11日,早已拥有不列颠帝国员佐级勋章(MBE,一个比较低等次的勋章)的他获英女王册封为爵士(Knight Bachelor)。


乔治·哈里森(George Harrison,1943年2月25日—2001年10月29日),是英国著名的吉他手,歌手,作词人,专辑制作人以及电影制作人,以身为披头四乐队成员之一最广为人知。

哈里森为乐队的主吉他手。在乐队最风光的岁月,约翰·连侬与保罗·麦卡特尼是主要的词曲创作人。然而,乔治在每张专辑中也都会创作并主唱一到两首歌曲,像是著名的“If I Needed Someone”、“Taxman”、“While My Guitar Gently Weeps”、“Here Comes the Sun”与“Something”。

在披头四时代,哈里森被印度的音乐及哲学所吸引,是当时最积极接触的西方人。而这也将影响哈里森往后的人生及音乐创作。

哈里森离开披头四后的事业不算太成功,但偶然也有佳作。畅销的作品有"My Sweet Lord" (1970)、"Give Me Love (Give Me Peace on Earth)" (1973)、"All Those Years Ago" (1981),以及 "Got My Mind Set on You" (1987)。1971年8月1日他也号召了首度的大型慈善演唱会The Concert For Bangla Desh。

2004年哈里森获选进入摇滚名人堂。

哈里森还是一个电影制作人,他在1979年建立了“Handmade Film”(手工电影公司)。此公司的电影包括Monty Python 的"The Life of Brain","Time Bandits","Withnail and I"以及"Mona Lisa"。哈里森还在一部披头四乐队的模仿片"The Rutles"中担任了一个小角色。



林格·斯塔原名Richard Starkey,出生于1940年7月7日于英国利物浦,以Ringo Starr为艺名,Ringo是一名非常出色的英国音乐人,当中以身为披头四鼓手最为人知。


下载连接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0706&postID=36831


westhorse2007-06-25 02:30:14
谢谢分享
water62007-06-25 04:26:05
奇怪今天那帮ROCKER们都哪去了? ~~ 谢谢分享.
圣牛2007-06-25 04:36:41
WOW,真的都可以下!谢谢多哈!!~~~~~~~~
磨坊小札2007-06-25 06:33:32
那我就不下了,等着你贴,我听:)
johnz0022007-06-25 16:24:48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