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蛋2007-11-01 00:10:24
魔幻的高音:肖邦第一叙事曲第185小节

一段旋律,可以在任何不经意的时候从脑中回旋着飘出来,甚至是在梦中。这一段叙事曲就是,不知道是小时候什么时候第一次不经意地听到的,经常不知不觉地就哼出来了。如此优美,如此悲怆。自己弹奏的时候,时而会感觉到浑身一个寒颤,有时会让你突然想哭。

对我这个业余的来说,肖邦第一叙事曲似乎偏难了点。但是那不断飘来的音符推动着我,今年的Recital我就选了这首。几个月下来,从支离破碎的啃,到全曲弹奏,可以说,我感觉还没有一次正真弹成过,从来没有一次让自己满意。弹下来没有错音就不容易,最后一段的急板,好像从陡峭的高山雪地上飞滑下来,嘎然而止,双手不容任何错误。九分多钟的曲子,每次弹完都气喘吁吁。看一些大师,比如霍罗维兹,齐莫曼的弹奏,他们实在是天才。

可是,弹下来是一回事,弹出来却是另一回事。

别说我自己的理解,就连那些大师的,似乎也没有一个能让我完全满足。就这185和186小节的两个高音,我听了十几个版本,练了几百遍,可总找不到我梦中为之感动的那个天籁之音。和其他部分的庄严,深沉,波兰壮阔或者暴风骤雨不一样,这是最优美的一个旋律。不知道二十一岁的肖邦在写这一段的时候心里是想说什么,而且每个人的诠释大概都不一样吧。我心中,这一句是歌唱性的,似乎是古老的一个传说,两个高音应该是黑夜的天空中传来的天使的歌喉,女高音?童声?也许是夜莺,云雀?

用什么力度弹这两个音是最有表现力的?不知道。有些,轻描淡写,敷衍了事,简直忽略不计。有些,如霍罗维兹有着娴熟的双手,在这两个音上我怎么觉得有点僵硬,难以捕捉那种美妙?可能还是鲁宾斯坦的稍稍符合我的感觉。唉,找不到某种想象中的感觉是痛苦的。弹下来了,觉得会了。然后一句一句地去理解,然后把理解的用心,用手表现出来。表现不出来,就是没有弹出来。也许,那个理想中魔幻的音符是海市蜃楼?或者某一天真的能突破?是不是大家有时也会有同样的感觉?眼看着上台将近,突然找不到感觉了,都急死了。心灰意冷,连放弃的念头都有。大家帮我看看?

这里在网上找了个谱,是16页的,在185小节。

霍罗维兹弹的如下。如果觉得太长,可以直接拉到07:40的地方听。

齐莫曼弹的如下。如果觉得长,可以拉到06:40处。

几年前,看过一个电影叫钢琴家。“波兰斯基” 被德国军官发现时,他弹了这首叙事曲,也许波兰和立陶宛同病相怜。大概电影情节的要求和长度的限制,全曲被砍掉一半,刚巧不见这个主题,这两个高音。

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

Horowitz plays Chopin Ballade 1




Zimerman plays Chopin Ballade No. 1



鲁宾斯坦教学片断



The Pianist Trailer (钢琴家预告片)



The Pianist(钢琴家)里的“肖叙一”



箫笛2007-11-01 02:23:46
感谢介绍与分享!
书童2007-11-01 04:02:47
Trick-or-Treat,but not 茶叶蛋!
您太有才了2007-11-01 05:35:57
喜欢如冰似潭地, melody, melody, 他说地
皆因有缘2007-11-01 08:27:06
这个需要自己感觉吧,很难说清楚的,
TyHongAu2007-11-01 15:29:32
深不可测.頂一个!
johnz0022007-11-01 15:48:09
颇有“推敲”之味。
茶叶蛋2007-11-02 05:01:38
谢谢大家。我大概是走火入魔了,而且太着急了,到了一个瓶颈的时候。
茶叶蛋2007-11-02 05:06:56
大家对我的帮助“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