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itu2008-01-23 21:20:06
音乐?领导说了算!

国家大剧院,顾名思义,是国家的大剧院。它的开幕,背后依然是领导说了算!

开幕演出由俄罗斯指挥大师杰吉耶夫领衔基洛夫管弦乐团和马林斯基歌剧、舞剧团,是早就钉上铁板的事情。符合领导集体一贯联俄联共的传统情结。但是这种传统是真的热爱俄罗斯音乐吗?领导们是这样考虑的:

一、原本打算演出普罗科菲耶夫的《战争与和平》,但由于需要采用美国大都会歌剧院制作而支付昂贵的版权费用,拉倒。

二、杰吉耶夫提议成本较小的《黑桃皇后》,被告知曲终的谋杀场景不吉利,不适合作开幕演出,拉倒。

三、《叶甫根尼·奥涅金》结尾尚可,但过于资产阶级情调,拉倒。

四、《鲍里斯·戈杜诺夫》反映的倒是工农生活,但讲的是反革命暴动,与和谐社会的主旨背道而驰,拉倒。

五、最后妥协的方案便是《伊戈尔王》。因为结局属于歌唱祖国般的凯旋而归,得嘞。

感谢领导们考虑如此周到,但是群众对此一点都不领情。因为不知道有多少张赠票浪费在了欣赏不了歌剧的群众身上,而真正的知音,我的朋友又是如此描述现场感受的:

如今去国家大剧院过安检听音乐会已经成为时尚,但由于我的最低票价(380元,最高票价好像是传染病一样的2008块)的座位在三楼靠后,基本上已经算是吊在天花板上看歌剧,仿佛站在上海金茂
大厦88层观光层看着地面的汽车像蚂蚁缓缓移动地那样,注视着舞台上的一举一动,听着有零点几秒同步滞后的音乐。

三楼的观众席设计得如此陡峭以致于我与身边的女友都不约而同地首次在剧院内表现出恐高症状。不过把头靠在椅背上仰天扫视,倒是能在不经意之间目睹后排来回走动的裙底风光。不过我是来看歌剧的。字幕此番只打在底楼的竖立屏幕上,我这个近视眼只能在狭窄的座位上一个劲地把头往前伸,相信又将落下半个月的颈椎酸痛。

演出从晚上7时开始,包含半小时的幕间休息,直到10时45分方才结束。曲终原本满座的大厅只有剩下一半不到的观众,足见歌剧对听众耐心和体力的考验。

能在家门口欣赏到马林斯基带来的如此冷门的歌剧——而且是原班人马和整套舞台制作——实属不易。但从大剧院门口的长安街上打车实在是“不可能的任务”,于是为去国家大剧院听音乐会又平添了几分蹉跎感。故此,纽约爱乐来北京的演出,炎炎也就不得不不考虑了。

另一位朋友第一次去国家大剧院,因为难寻指示牌,在茫然经过大鸡蛋底下后四处打听怎么走,几经咨询终于找到话剧入口,兴奋之余,步子加快,只听咣当一声,整个人狠狠地完全拍在一面透明玻璃墙上,眼镜碎了,鲜血直流!原来这是个地下掩体处处设防啊。就这样,她努力坚持着视若无睹地听了一场话剧。她笑着说,我笑着听,一个共同的心声飞出了心窝窝:2008年,恐怖分子们一致决定不来北京了!

作者:炎炎


书童2008-01-23 21:43:49
看了半天没太明白?是在中国北京还是在俄国?很像是中国特有的...
baitu2008-01-23 22:55:48
见图和官方网站http://www.cnncpa.org/n16/index.html (图)
书童2008-01-24 00:14:32
看见了,谢谢。外观和内部都很漂亮!
weston2008-01-24 03:55:08
那剧院像个大U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