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菜得菜2008-03-15 15:55:06

陈培勋 (1921一 ) 作曲家。广西合浦人,出生于香港。1939年入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学习作曲。抗日战争爆发后,在香港、曲江、重庆、上海等地的艺术院校任教。建国后,长期任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副教授、教授、兼配器教研室主任。80年代,在香港浸会学院艺术教育系任教。

管弦乐作品《我的祖国》写于一九六零年至一九六四年,初名《江山如此多娇》, 文革期间总谱遗失,一九七六年重写,作品分三个乐章。1976年重写第一、二乐章,1989年重写第三乐章。第一乐章《前奏曲“咏雪”》、第二乐章《英雄的诗篇“娄山关”》都出色地表现了毛主席诗词《沁园春·雪》、《清平乐·娄山关》中的壮阔情怀。第三乐章《叙事曲“追怀、展望与前进”》则以更加高远的视野和胸怀为祖国追怀历史、展望未来、奋发前进,中间插部的进行曲引用了群众歌曲《在胜利的旗帜下前进》。



播放:第一乐章《前奏曲“咏雪”》

第一乐章,《前奏曲“咏雪”》乐曲一开始就描绘了银装素裹,千里冰封的北国风光,如此娇媚,小提琴的独奏更令人触景生情。我的祖国有着富饶的土地、几千年的文明史和灿烂的文化,但近百年来饱尝蹂躏,侵略者的铁蹄一次又一次地踏上我们的国土,千千万万的英雄为洗刷耻辱而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乐曲不时地表达出作者深深的爱国热情和对祖国秀美河山的赞叹以及对英雄志士的敬意。

第二乐章《英雄的诗篇“娄山关”》乐曲原表达红军攻克娄山关时那种一往无前,前赴后继的英雄气概,但更应代表所有为中华民族的站立而牺牲的民族英雄,他们那种视死如归的气节。中华民族应他们而变的强大,他们的精神告诉我们什么是无坚不摧,一个没有民族气节的种族,必将是一个会被灭亡的民族。乐曲带给我们不仅是精神上的激励更是心灵上的震撼。

第三乐章《叙事曲“追怀、展望与前进”》这一乐章更多的是抒发了作者对祖国美好未来的展望,更希望年轻一带不忘民族耻辱,奋发图强,随后乐曲步入最高潮段部分,激烈而悲壮的战斗,英雄志士为子孙后代不再遭受凌辱而进行的反抗,正因为有了这些先烈我们才有今天的生存,但愿我的祖国永不再遭受凌辱,强立于世界之颠。

“我的祖国”是任何一个有人格力量的作曲家无法忘怀的题材。一个国家最深层的精神底蕴也只有它自己的儿女才可能谱写。捷克有斯美塔那谱写他的祖国,中国有陈培勋谱写我们的祖国。

陈培勋的其他主要作品有钢琴曲《卖杂货》、《思春》、《双飞蝴蝶变奏曲》,交响诗《心潮逐浪高》、《从头越》,音画《流水》等。《第二交响曲“清明祭”》作于1980年。作品取材于1976年的《天安门诗抄》中的三首持,以表示对中国人民用真理而英勇献身的追怀。作品以单章性奏鸣曲结构写成,全曲分三段,即1、“烈士碑前”;2、“忠魂舞”;3、“遗愿化宏图”,三段连续演奏。该曲于1981年“全国第一届音乐作品(交响音乐)评奖”中获优秀奖。







(网络资料)





心境年华2008-03-15 18:34:09
非常不错的管弦乐,谢谢分享!
chenxi...2008-03-15 20:20:48
融情于《我的祖国》. 谢谢陈培勋, 谢谢分享.
秋凉~2008-03-16 03:36:59
谢谢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