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嘶劈哑2008-06-15 02:18:52
印象派作曲家德彪西的“月光”,是德彪西早期创作的钢琴组曲《贝加莫组曲》中的第三首。 据说这个作品是受到诗人吉罗的叙事诗《月迷比埃罗》的影响。这首叙事诗是讲:在意大利贝加摩地方有一个叫比埃罗的青年陶醉在象征理想的月光下,他因为沉湎于物质生活,为月光所杀。最后,由于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得到了月光的宽恕,又回到了人间。

  德彪西的音乐风格是一种崭新的风格--印象派风格。在他之前,音乐虽然也有各种流派,但他们都是以旋律为中心,旋律在乐曲中占主导地位。而印象派则更注意的是音乐色彩的变化以及它们反映在人们脑子里的印象。

  在《月光》这支曲子里,作曲家以清淡的笔墨、朴素的音调,给人们描绘出一幅万籁俱寂、月光如洗的图画。乐曲采用了古老的多里亚调式,充满了诗情画意。

  乐曲由三部分组成,第一段,降D大调,速度徐缓而富于表情,描绘月夜幽静景色给人产生的印象。中段先转到E大调上,后来又回到降D大调,右手是一些短小的乐句,左手是分解和弦,好似描写一阵阵轻风,轻轻地摇动着树枝,稀疏的树叶发出沙沙响声,这一段与第二、三段宁静的气氛形成对比,给人以动的感觉。第三段基本上是第一段的再现,但音型上有些变化。乐曲最终是一段尾声,宁静的曲调和分解和弦,把月光下缥缈如梦的意境描绘得更富有诗歌意。

《贝加莫组曲》创作于1890年,当时德彪西28岁,属德标西早期的作品。关于组曲曲名,有多种说法。一是源于德彪西游历意大利时,对意大利北部贝加摩地区的深刻印象。1884年,德彪西曾以康塔塔《浪子》而荣膺罗马大奖,受邀在罗马美第奇别墅生活三年,作为获奖者的一种物质奖励。二是来自法国诗人魏尔伦《月光》中的诗句“去参加欢畅的假面舞和贝加莫舞”。《贝加摩组曲》由《前奏曲》、《小步舞曲》、《月光》和《巴斯比舞曲》四首小曲组成,作曲家写成后,直到1905年才出版,期间不时地推敲修改。


转贴

下面请听由Xavier de Maistre在竖琴上演奏的这首乐曲

法国薰衣草2008-06-15 07:45:52
沙嘶劈哑,问好,你好久不来了,这么美的《月光》,谢《莎士比亚》
正义女神的男朋友2008-06-15 08:21:36
喜欢此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