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嘶劈哑2008-06-18 05:07:32
请大家坚持到38秒,看看大师是如何把母夜叉的厉声尖叫变成天籁的。




Amadeus (film)
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Jump to: navigation, search
Amadeus

Theatrical release poster
Directed by Miloš Forman
Produced by Saul Zaentz
Written by Peter Shaffer
Starring F. Murray Abraham
Tom Hulce
Elizabeth Berridge
Music by Wolfgang Mozart
Cinematography Miroslav Ondříček
Editing by Michael Chandler
Distributed by Orion Pictures
Release date(s) September 19, 1984
Running time Theatrical cut
160 min.
Director's Cut
180 min.
Country USA
Language English
Italian
German
Budget $18 million
Gross revenue $51,973,029
Allmovie profile
IMDb profile
Amadeus is a 1984 drama film directed by Miloš Forman. Based on Peter Shaffer's stage play Amadeus, the film is based very loosely on the lives of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and Antonio Salieri, two composers who lived in Vienna, Austria, during the later half of the 18th century.

The film was nominated for 53 awards and received 40, including eight Academy Awards (including Best Picture), four BAFTA Awards, 4 Golden Globes, and a DGA Award. In 1998, Amadeus was ranked the 53rd best American movie by the American Film Institute on its AFI's 100 Years... 100 Movies list.

1984 八项奥斯卡奖 得主——《上帝的宠儿》
zt
电影“Amadeus”以半虚构的方式叙述了莫扎特与宫廷乐师萨利埃里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影片透过萨利埃里的视角,折射出莫扎特的惊世天才。萨利埃里兢兢业业,但资质平庸,莫扎特才气逼人,但不知天高地厚。妒火中烧的萨利埃里最终害死了莫扎特,但另一方面,他又是保守的维也纳音乐界中惟一能领悟到莫扎特作品精髓的人,是莫扎特绝无仅有的音乐知己。两人本可成为西方的俞伯牙和钟子期,却由于一方的嫉妒,最后以悲剧告终。

影片的配乐绝大部分都是莫扎特谱写的那些美妙而动人的音乐, 基本上包括了他各个时期、各种题材、不同风格的代表作,现整理如下:


1. 歌剧《唐璜》序曲

电影的开场音乐是歌剧《唐璜》序曲开头那两个威严的和弦。这个阴暗的和弦贯穿全片一直到莫扎特的死。它成了一个象征符号,代表了莫扎特心中的父亲形象,每当老莫扎特出现在他面前时,都会响起这个和弦。莫扎特父亲去世后,那个催讨《安魂曲》的面具黑衣人出现时,也同样响起这个和弦。


2.《g小调第25交响曲》第一乐章

急促的旋律,渲染着一种烦躁和不安,又似乎预示着悲剧的来临。这段音乐出现在电影的开始不久,画面是:维也纳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70多岁的萨利埃里割喉自杀未遂,倒在殷红的血泊中。慌了神的管家把他用简单的担架抬往疯人院。因为在那个时代,所有企图结束自己生命的人都被视为疯子。音乐伴着骤雪飘落,风中传来担架上萨利埃里断续的忏悔声“莫扎特,原谅我的罪,是我杀害了你……”


3.《G大调弦乐小夜曲》第一乐章

萨利埃里向神父忏悔他害死莫扎特的罪过。为了表现一下自己的音乐才华,萨利埃里充满信心地在钢琴上弹奏了自己引以为傲的两个作品,但神父都摇头说没有听过。当他弹起莫扎特的《G大调弦乐小夜曲》第一乐章的片段时,神父却能在萨利埃里停止演奏后仍然跟着旋律线继续兴奋的哼唱。神父反问道“这是你作的?”,萨利埃里面带哀伤得叹了口气说“是莫扎特作的”。曾经显赫一时的萨利埃里已被世人遗忘,而莫扎特的作品却成为人类音乐殿堂里的瑰宝,在世间永远传唱。


4. F大调快板(K.33B) 钢琴小品

萨利埃里回忆莫扎特6岁时为教皇先用古钢琴后用小提琴所演奏的曲子,这应该是莫扎特最早写的作品之一了。


5.《圣母悼歌》 佩尔戈莱西作曲

佩尔戈莱西(1710-1736)和莫扎特也是一个英年早逝的作曲家,才活了26岁。他的有生之年没有享受到丝毫的荣誉,死后才获得天才的评价。《圣母悼歌》是他最著名的作品。这段曲子在影片中,成了少年时代的萨利埃里在教堂作祷告时的背景音乐,表达了少年萨利埃里对音乐的虔诚和渴望。


6.《第10号管乐小夜曲作品》第三乐章

影片中,萨利埃里第一次在这首曲子里领略到莫扎特的天赋。因为他参加了莫扎特为萨尔茨堡大主教举行的音乐会,听到莫亲自指挥这曲子,受到了有生以来最大的冲击和震撼,他怎么没想到自己先前看到的这个油头粉面、满嘴脏话的小子就是他一直崇拜的莫扎特。他对上帝的信仰第一次产生了动摇。用萨利埃里的评论来说:“乐曲的开始简单的要命,可笑的象生了锈的铁盒子。可突然,一个充满自信的旋律从黑管里飘出,停留在空间萦绕不去,这是上帝的音乐……”本片导演福尔曼也曾自豪的回忆说,当时很多年轻的影迷就是伴着萨利埃里的介绍欣赏这首曲子,才走进古典音乐殿堂的,可见此曲的魅力。


7. 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的咏叹调“不要再做花蝴蝶”

作为皇帝御用音乐家的萨利埃里特意创作了一曲意在欢迎莫扎特、本质却为炫耀自己才华的钢琴小品。未曾想,约见时莫扎特仅仅听了一遍,便凭自己惊人的记忆力在键盘上将这部作品顺畅地弹奏出来。点睛之笔则是,他微笑着却毫不留情地指出了曲子中蹩脚的段落,进而才思敏捷地根据原作的主题,加以拓展和创新,即兴改编出全新的一曲。将在场两位作曲家的创作一前一后做对比,任何人都能品出其中的味道 —— 萨利埃里先前写出的旋律显得那样的呆板和乏味,而莫扎特的即兴之作却充满了丰富的色彩和饱满的韵律。此段旋律原为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著名的咏叹调“不要再做花蝴蝶”。


8. 歌剧《后宫诱逃》终场合唱“萨利姆万岁”

《后宫诱逃》是莫扎特来维也纳后,首次应约瑟夫二世皇帝之邀做的歌剧。在皇家歌剧院首演即获轰动效应。虽然剧本取材于当时被认为野蛮国度的土耳其宫廷,剧院长卢森堡伯爵称之为“太多的音符,除了刺激一无是处”,萨利埃里评为“象游乐场的焰火一样上上下下”,但这出歌剧还是受到了皇帝和维也纳市民的喜爱,使莫扎特在维也纳一炮打响。


9. 为了让莫扎特得到公主钢琴教师这一职位,莫扎特的妻子康斯坦斯拿着莫扎特的手稿跑来向萨利埃里求助,萨利埃里羡妒万分地翻阅这些手稿,伴随着乐谱的画面,莫扎特的天堂般的音乐片段流淌出来,依次是:
  
  Concerto for Flute and Harp, K. 299:2nd movement 长笛与竖琴协奏曲第二乐章
  
  Symphony No. 29, K. 201; 1st movement 第29交响曲第一乐章
  
  Concerto for two pianos, K. 365; 3rd movement 双钢琴协奏曲(第10钢琴协奏曲)第三乐章
  
  Symphonie Concertante, K. 364; 1st movement 小提琴与中提琴交响协奏曲第一乐章
  
  Mass in C Minor, K. 427; 'Kyrie' c小调弥撒"垂怜经"
  
这些都是莫扎特维也纳时期春风得意时的创作,音乐纯净优美。他几乎能为所有的乐器作曲,尤其是给木管乐器:单簧管、双簧管、长笛、竖琴所作的音乐,只能说这是天堂的声音。影片中,当萨利埃里手捧这些没有丝毫修改痕迹的原稿时,不禁被谱中流淌出的莫扎特独有的甘美旋律和乐思感动得潸然泪下,并且震惊于莫扎特的天才,心生恨意。


10.《第15钢琴协奏曲》第三乐章

萨利埃里故意介绍莫扎特到一个养着很多狗的贵族家里去教钢琴。莫扎特在那里弹起了第15钢琴协奏曲的第三乐章,而那些狗也在一旁乱叫。莫扎特无法忍受,甩手而去,喝着酒走在维也纳街头,而这首钢琴协奏曲的音乐继续伴随着他,直到回家。


11.《后宫诱逃》中的禁卫军合唱, 德意志军歌(K.539)

莫扎特的父亲从萨尔兹堡来到维也纳。 在欢腾的《后宫诱逃》的禁卫军合唱中,莫扎特一家换上了假面具,去假面舞会狂欢。在舞会上大家做起了抢椅子的游戏,此时的配乐是莫扎特编曲的德意志军歌(K.539)。


12.《后宫诱逃》中的二重唱“酒神颂”
  
莫扎特在假面舞会上被罚弹钢琴,他分别以三种风格恶搞他自己的歌剧《后宫诱逃》中的二重唱“酒神颂”。第一种是以“巴赫”的风格演奏,音乐像流动的珍珠;第二种是翻过身子来弹,类似于中国的反弹琵琶;第三种是以“萨利埃里”的风格演奏,节奏四平八稳,了无生气。萨利埃里又一次受到了嘲弄。

  
13. 《第22钢琴协奏曲》第三乐章
  
约瑟夫二世的露天音乐会,莫扎特演奏第22钢琴协奏曲兼任指挥。扮演莫扎特的演员tom Hulce在这部电影中有大量弹琴、指挥的镜头,他都亲自完成,没用替身,为了这个他没少下苦功练习。


14.《费加罗的婚礼》第3幕:婚礼的舞蹈

这段大胆华丽的舞蹈音乐曾一度被歌剧院长卢森堡伯爵下令删除,理由是这里采用了芭蕾音乐,而约瑟夫二世曾有法令禁止在歌剧中加入芭蕾舞。18世纪末的法国文化中的某些成分曾一度成为西欧诸保守国的攻击对象,奥地利皇帝为了保留意大利式歌剧的纯粹性而禁止加入芭蕾。但约瑟夫二世在这里最终折服于莫扎特的才能,破例让他把乐曲加了回去, 让这段舞蹈配以音乐再次演奏。


15.《费加罗的婚礼》终曲:宽恕的合唱

《费加罗的婚礼》的终曲合唱描写的是公爵跪在自己妻子面前企求宽恕的场面。这段合唱在影片中使萨利埃里嫉妒的几欲疯狂。他坚信这不是莫扎特的作品,而是上帝通过莫扎特向全世界讲道,使人们从完美的音乐中理解宗教的救赎思想,莫扎特则代替上帝受全人类的称颂。萨利埃里觉得这首曲子的“每个音符都让我加倍尝到失败的痛苦……” 而约瑟夫二世此时却听的打起了哈欠。


16. 歌剧《斑蝶/奥尔姆斯的合唱》萨利埃里作曲

影片中出现的萨利埃里唯一的作品选段,这部由神话传说改编的意大利正歌剧曾被约瑟夫二世赞叹为有史以来最好的最雄壮的歌剧(当然有抬高自己老师萨利埃里的成分),并授予萨利埃里金马刺勋章。事实上,1784年由于格鲁克的帮助,此歌剧曾在巴黎上演并获得空前成功。由此,这部作品成了萨利埃里终生的夸耀。这段合唱节奏勇壮,颇有力度,旋律干净利落,也算得上是正歌剧的精品。


17. 歌剧《唐璜》第二幕终曲 石客登场,唐璜下地狱

萨尔兹堡来人通知老莫扎特的死讯,莫扎特如五雷轰顶。他和父亲的隔膜太大了,而父亲戴着面具的黑衣人形象就再也磨灭不掉了。他把对父亲的愧疚和畏惧写进了歌剧《唐璜》,唐璜这个浪子的形象终遭谴责、惩罚,这部歌剧是莫扎特最具反省力度的作品。这里出现了第二幕终曲的场景。一个男中音和两个男低音(唐璜,仆人雷波雷罗,骑士长的幽灵即石客)的对唱交织出灵魂的震颤。石客一出场,阴森压抑的气氛立即笼罩了一切,喜歌剧瞬时变成了正歌剧。莫扎特往日的放荡不羁和玩世不恭一扫而光,剩下的只是让人心悸的紧张与恐惧。萨利埃里认定唐璜就是影射莫扎特本人,而身披黑衣的亡灵则代表莫死去的父亲里奥波,他坚信莫扎特通过音乐唤醒了沉睡中的父亲,当着全世界指责自己的不肖儿子。这段对唱对心理的压迫,不仅给予萨利埃里,也给予了莫扎特本人,也许已经预示了他的死。莫扎特更能切身体会那种精神上无以名状的苦痛,正像唐璜唱出的“啊,多么可怕,是谁在撕碎我的脏腑?啊,多么恐惧”请大家注意结尾处唐璜掉下地狱一瞬间凄厉的嚎叫。


18. 《第20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

莫扎特在父亲去世后,心神不定,身体也每况愈下。萨利埃里知道自己的机会终于来了,他购买了莫扎特父亲生前用过的那种假面道具和黑色斗篷,装扮成黑衣人来到莫扎特住所。这一过程配的是莫扎特的第20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这是莫扎特所有钢琴协奏曲中最为阴郁的一首,其开头的音乐主题骚动不安,带着不详的预感。


19. 《安魂曲》Introitus "进堂咏"

黑衣人敲开了莫扎特的家门,要他创作一部《安魂曲》。莫扎特打开房门时看到的是他心中无法躲避的面具,这里照例出现的是《唐璜》序曲开场的和弦。莫扎特感到了莫名的恐惧,他有一种不祥的预感,那黑衣人就是索命的冥间使者,而《安魂曲》将是自己的临终绝笔。此时响起的是莫扎特《安魂曲》的第一乐章 "进堂咏"。


20.《后宫诱逃》、《费加罗的婚礼》和《唐璜》中音乐改编的喜剧音乐

莫扎特全家去平民歌剧院观看演出,看到自己的歌剧在那里很受欢迎。 莫扎特决定再写一部新的歌剧给他们演出。


21.《安魂曲》Dies Irae "震怒之日"

莫扎特深夜写作《安魂曲》的"震怒之日" 乐段时,响起了急促的敲门声,莫扎特不加理会,仍然沉浸在自己的作曲中。


22. 歌剧《魔笛》序曲

莫扎特在家构思歌剧《魔笛》,伴随着《魔笛》序曲的欢快节奏,他发疯似的在屋中跳舞,并向他父亲的遗像示威。


23.《安魂曲》Rex Tremendae "赫赫君王"

半夜里莫扎特溜出房间去酒馆痛饮,在那里弹唱起自己正在写作中的《魔笛》的音乐片断,直到天亮才回到家里。来回的路上配的音乐都是《安魂曲》的"赫赫君王"这一段落。


24. 《魔笛》中夜后的咏叹调“复仇的火焰在地狱中燃烧”

这是影片后半段最为幽默的一段情节。莫扎特的岳母在那里训斥莫扎特。而在丈母娘喋喋不休的唠叨中,莫扎特却构思起了自己的音乐。他天才的将丈母娘的吼叫化为了夜后愤怒的咏叹调,花腔女高音的经典唱段就此诞生。


25. 《魔笛》咏叹调 "Ein Madchen" "Pa pa pa"

莫扎特完成了歌剧《魔笛》,并亲自去平民歌剧院指挥这部作品,但他也已经灯尽油枯, 在为捕鸟人的咏叹调"Ein Madchen"作钢琴伴奏时昏倒在地, 萨利埃里装作是莫扎特的朋友把他抬上马车,送回了家。此时歌剧院里《魔笛》正演到捕鸟人的咏叹调"Pa pa pa"。


26. 德国舞曲(K.509)

康斯坦斯出走在外,在舞会上突然感到不安,决定带儿子回家去看看莫扎特。舞会配的音乐是莫扎特的德国舞曲(K.509) 。


27.《安魂曲》Confutatis "受判之徒"

莫扎特回到家后,身体已极度虚弱,萨利埃里仍然骗他继续写《安魂曲》。莫扎特只好给他口授《安魂曲》的总谱。虽然莫扎特此时已经极度困倦,但乐思仍源源不断,萨利埃里精神百倍,却还是跟不上莫扎特的节奏记谱。在听完莫扎特对《安魂曲》"受判之徒"乐段的分析后,萨利埃里更加折服于莫扎特的音乐天才,虽然他正在致莫扎特于死地。而此时康斯坦斯和儿子正坐在赶回家的飞驰的马车上。

  
28.《安魂曲》Lacrimosa "落泪之日"

莫扎特最终也没能完成《安魂曲》,在第二天见了刚回到家的妻子和儿子一面后,就告别了人世,走完了他短短36年的人生历程。莫扎特的葬礼举行的非常潦草。葬礼当天下起了瓢泼大雨,莫扎特的妻子康斯坦斯也没能一同前往。莫扎特像大多数穷人一样被埋入了贫民墓地,而且还没有墓碑。雨过天晴之后,人们已经无法辨认出他所在的坟墓。电影中莫扎特的葬礼配上了他的《安魂曲》中最悲伤的段落"落泪之日",异常感人。


29.《第20钢琴协奏曲作品》第二乐章

在《安魂曲》的悲壮和肃穆中,萨利埃里的自述结束了,影片也到了结尾,伴随着射进疯人院铁窗的几线阳光,新的一天到来了。这时,气氛骤然一变,背景中响起了这段柔美,宁静,舒缓的钢琴协奏曲。坐在轮椅上的萨利埃里向疯人院里的疯子们道早安了。“全世界的庸才们,我宽恕你们的罪”声音是那么仁慈,那么真诚,似乎成了上帝的代言人。而此时莫扎特那怪异的笑声又突然响起,仿佛来自天堂的讥笑。电影结束。据福尔曼导演回忆,每次观赏这部电影时,在这个结尾画面出现并列出剧组人员名单时,没有任何一个观众离席,直到钢琴声终止,剧场的灯光重新亮起的时候,才报以热烈的掌声。人们仿佛不是在看电影,而是在欣赏一场古典音乐会……



南极人2008-06-18 05:45:53
顶!!!! 这可是满汉全席
正义女神的男朋友2008-06-18 06:07:20
顶!!!! 这可是满汉全席(ZT)
法国薰衣草2008-06-18 06:38:04
很好的介绍,谢谢。
冯蘅2008-06-18 06:51:04
喜欢这段经典的花腔女高音,谢谢沙翁的介绍!
青青草-2008-06-18 15:14:11
顶!!!! 这可是满汉全席(zt)
lili~2008-06-18 16:10:48
这么详细的介绍分享,顶八项奥斯卡奖得主《上帝的宠儿》!
johnz0022008-06-18 22:08:55
“萨利姆万岁” 差点成 “萨达姆万岁”,谢谢享尽的介绍。
cat012008-06-19 01:30:25
谢谢这么详细的整理。存下来对着影片找。
somt2008-06-19 15:40:33
谢谢莎翁详细介绍!一定找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