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觉得,业余学钢琴的人大部分都弹过若干肖邦的钢琴曲,而在业余拉大提琴的人中,拉过肖邦大提琴曲的人则很少。 主要原因大概是,第一,肖邦的钢琴曲和大提琴的数量之比简直就是九牛一毛,让人选不出适合练习的作品;第二,即使好不容易能练上一个乐章,也很难找到钢琴伴奏的搭档,因为肖邦为钢琴部分写的难度很高,一般人没有专业水平很难胜任。
因此,作为听众我们虽然都熟悉一些肖邦的钢琴曲,但却很少听到肖邦的大提琴曲。
钢琴诗人肖邦(1810–1849)的一生专注钢琴,对其他乐器似乎根本没兴趣。他的音乐作品几乎完全是为钢琴而作。从他的所有作品清单中,除了钢琴几乎找不到他为其他乐器写的作品;如果实在要找到肖邦还对任何其他一样有点兴趣的乐器,那似乎也只有大提琴了,因为他一生的作品中除了写钢琴曲,还创作了三个以大提琴为主角的作品,其中之一就是如图所示的这首肖邦为大提琴和钢琴奏鸣曲(作品编号65)。

这首Cello Sonata in G minor Op.65创作于1845-1847年间,是肖邦晚年出版的最后一部主要作品(1847年10月问世于巴黎),肖邦将这部作品献给他的大提琴好友,Auguste Franchomme。肖邦写这首作品时身体已经日趋虚弱,写作过程多磨投入了很大的精力。他在一封给家人的书信中写到:“关于这部大提琴和钢琴的奏鸣曲,我总是在感觉满意和不满意之间反复徘徊,我写了又放,放了又写。”(“With my sonata for cello and piano,he wrote to his family, I am now contented, now discontented. I lay it aside, then pick it up ag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