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心2011-11-09 16:39:38

李斯特练习曲《钟》

 

来点儿轻松的,李斯特的练习曲《钟》大家应该很熟悉的(不知道的童鞋看帖子最后),这里贴的是三位女钢琴家的演奏,风格各有不同。童鞋们自己欣赏吧。

 

Alice Sara Ott (爱丽丝·纱良·奥特)



Aya Nagatomi (長富彩)



Valentina Lisitsa (瓦伦廷娜·李斯蒂莎)



作品简介

 

《钟》, 作于1830--1834年,钢琴独奏曲,升g小调,稍快板,6/8拍。由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意大利小提琴家帕格尼尼的《B小调第二号小提琴协奏曲》的主题改变的钢琴独奏曲(第三乐章(“钟声回旋曲”)的主题)。这是李斯特为献给德国钢琴家克拉拉·舒曼而作的钢琴曲集《帕格尼尼主题大练习曲》六首中的第三首。据记载,1831年3月李斯特在巴黎听了帕格尼尼的音乐会之后,对他精湛高超的创作和演奏技艺惊叹不已,决心要成为钢琴上的帕格尼尼。翌年他创作了全名为《依据帕格尼尼的“钟”而作的华丽的大幻想曲》。《钟》即以此曲为基础而写成。乐曲基本上采用三段体曲式。由于运用了多次主题变化和反复,因此也具有变奏曲和回旋曲的特点。

乐曲一开始,经过简练的前奏,很快在高潮音区出现了“钟的主题”钢琴高音区清脆悦耳的音色和泛音奏法形成短促有力的音响,组成了一连串生动逼真的小钟的鸣响。由于钢琴高音区的音色比小提琴更易于模仿钟声,因此钟声的效果更加明显。接下来的主题继续用钢琴高音区的音色特点,奏出了不同节奏的钟声。这两个主题交替变奏形成了高难度的辉煌华丽的段落。最后乐曲运用舞曲的体裁特点,在热烈欢快的歌舞气氛中结束。演奏时间约4分钟。

《钟》用回旋曲式写成,主题每次出现都变换一种新的演奏手法,充分发挥钢琴演奏的技巧。李斯特改编的《钟》比帕格尼尼的小提琴协奏曲《钟》篇幅要短,由于主题多次出现,给人印象很深刻。《钟》这首乐曲是钢琴家们经常在音乐会上演出的曲目,因为,它可以充分表现出演奏家的高超技巧。

yy8882011-11-10 01:03:46
有趣的比较,谢谢介绍!
switchover2011-11-10 10:40:05
分享俺收藏的:
法国薰衣草2011-11-10 11:29:06
还是蛮喜欢Alice Sara Ott 的
sandanke2011-11-11 05:25:18
长富彩令人耳目一新!
sandanke2011-11-11 16:50:52
再听,长富彩是用心在弹,不是炫技。喜爱备至!呵呵。。。
TibetanYak2011-11-11 21:38:09
谢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