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2012-03-02 04:19:55

《五洲同春》演出又来多伦多了。一如既往,这台被誉为“海外春晚”的文艺演出,还未开演就被赋以了许多美丽动人的宣传语汇。对于许多加国华人而言,就算没去现场观看,也会在演出之后,见到中文媒体上出现的那一幅又一幅美仑美奂的剧照和高度赞扬的文章。《五洲同春》演出的水准到底怎么样?其整体策划、艺术性、娱乐性有何可圈可点之处?相信也只有到了现场观看了节目,经过思考分析后,才能得出答案。


 


     为时两个小时十分钟的《五洲同春》演出,从时间长度上讲,还是挺适合许多从城市的北面赶到市中心观看演出的观众。与许多海外华人文艺活动不同的是,《五洲同春》演出的开场没有拖拉,八时正准时开幕,上半场结束后,中间休息二十分钟又开始下半场,整场演出十时半落幕,可以说是非常紧凑。《五洲同春》今年演出的节目,包括序幕和尾声共有十六个,这些节目能在两个小时多一点的时间内完成,可见安排还是化了些心思,主持人也完全没有拖泥带水,废话连篇。当晚,担任男主持的是前国家广电局副局长、现在的中国广播艺术团党委书记、《五洲同春》演出团团长江平。他也是曾经在东京国际电影节中,不满主办方没有将台湾称呼为中国台北,为了捍卫“一个中国”的原则,一怒之下率团退出电影节的“新闻人物”。演出还有两位女主持,一位是童星出身的中国内地的艺人蒋小涵,另一位是加拿大蒙特利尔的刘宇佳。身为文艺界“领导” 的江平,虽然不是专业的节目主持人出身,他的声音也有些吵哑,远不如电台播音员的嗓音。但他的主持风格却令人舒服。轻松随意,没有多余的语言,表述也很有分寸,不见任何夸张肉麻的吹捧。另外两位女主持,尤其是蒋小涵语言能力相当之强,吐字清楚、反应敏捷、表述流畅、滴水不漏,绝不用依赖任何“猫纸” 的提示。这三位主持除了江平的“全中文”之外,蒋小涵和刘宇佳不时以中英文穿插、补充,对节目内容的解释和翻译也非常精准贴切,水准远远超过去年在多伦多索尼中心剧场的那场由中国国家级文艺团体担纲的“纪念辛亥百年”文艺演出中的几位主持。


 


     已经到访过加拿大多次的《五洲同春》演出,仍旧是由中国广播艺术团唱主角,另外还包括了其他内地文艺团体。在当晚的演出中,除了广播艺术团自己的节目之外,还有中国杂技团、四川遂宁杂技团、广东艺术团、新疆艺术剧团的节目。全场十六个节目中有的精彩感人、紧张刺激、艺术水准上乘;有的则老调重弹、欠缺新意、俗气平庸、不知所谓。本文从节目给笔者的个人感受出发,对节目进行分析和点评。


 


其一:最精彩、刺激、水准上乘的节目。


 


    作为一台综艺晚会,今年的《五洲同春》演出中,最精彩的节目应归为杂技类别了。整场演出中共有三个杂技节目,包括《倒立双人技巧》、《球技》和《滚杯》,其中《倒立双人技巧》最受欢迎。这是一出演员的体能与极限进行抗衡的表演。两位男演员在三角型的阶梯上,不用任何保护装置,时而单手倒立时而双手倒立,表演一个又一个高难度动作。其中一位男演员在单手倒立时,沿着一级一级梯阶由上往下,又由下向上登梯,展示出惊人的人类对抗地心引力的绝活。据说这出节目在法国和俄罗斯的国际杂技比赛中都获得过大奖。另外两个杂技节目《球技》和《滚杯》也相当精彩,尤其是表演《球技》的刘斯炜双手抓着十个小球通过抛、传、扔、接、弹等绝技,让运动中的小球在空中勾画成一道道漂亮的弧线,令人目不暇接。其灵巧的手法、反应及零失误率,也让人称奇。


 


其二:艺术水准最高的节目


 


     由中国广播艺术团的八位乐队声部的首席合奏的《阿细跳月》是当晚艺术水准最高的节目。乐曲一开始,七零后的中国著名的笛子演奏家侯长青就吹出了一个极长的不露丝毫循环呼吸痕迹的笛音。那悠扬、稳定、空谷清音般的乐音一下子抓住了听众的心。这首以笛子为主与扬琴、琵琶、二胡、笙等其它民族乐器交相辉映的乐曲,表现了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风情,乐感生动、气氛活泼,各个不同的民乐器既有独立的音效又有和谐之美,足以媲美西方室内乐队的演奏,显示出了传统的中国民乐在合奏方面不凡的艺术魅力。


 


其三:最令人不可思议的节目


 


    与民乐小合奏《阿细跳月》成反比,同样由中国广播艺术团的八位乐队声部首席演奏的《春江花月夜》就相当失败。以委婉、质朴、优雅、流畅为特点的《春江花月夜》是首中国家喻户晓的名曲。如果当晚只是纯粹的民乐合奏,观众也许可以从演奏员的高超技艺中,享受音乐带给人的优美意境。但是,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演出的策划者,居然在如此高雅的音乐中,让九位搔首弄姿的女子在演奏员的前后来回穿梭、扭腰摆臀、翩翩起舞。这一完全令人摸不着头脑的策划,让现场的观众不知是在听音乐,还是在舞厅里观赏舞女。一首好端端《春江花月夜》几乎变成了“青楼圆舞曲”。


 


    姜克美是中国胡琴界最优秀的演奏家之一,当晚她演奏的京胡独奏《夜深沉》本来可以让她尽展高超琴艺。但同样令人不可思议的是,策划者或者导演,竟然在鼓点的伴奏之余,还同时用伴奏声带放出的浑厚乐音为其协奏。浓浓的混音和声,虽然在形式上为姜克美的独奏提供了一支“假”乐队的支持,但同样也令观众“真假难辩” ,实在难以欣赏姜克美真正的胡琴演奏绝技。


 


    在音乐演奏中,SOLO的弦乐曲,往往最能体现乐器的本真之美和测试演奏者技巧掌握的程度。在音乐史上,小提琴乐曲方面,就有被称为“小提琴圣经”的巴赫的六首小提琴独奏曲,帕格尼尼的二十四首随想曲,伊萨依的小提琴独奏曲等等。在大提琴方面也有巴赫的大提琴独奏曲。这些乐曲都是名垂千古的经典,很难想象有人会为了音响效果,另外为之加上钢琴或者乐队伴奏,更不要说用伴奏声带当作乐队来滥竽充数了。也许是出于音响效果的考虑,导演在《五洲同春》中用伴奏带来为姜克美的独奏担任乐队支持,但是这样的做法,无疑是在愚弄观众,也对不起姜克美精湛的琴艺,更让高雅的国粹京剧音乐变得如同酒吧摇滚乐。


 


其四:最愚不可及的节目


 


    “节目不够,舞来凑”,这句话是观众对文艺演出中,舞蹈节目过多的批评。在当晚的《五洲同春》演出有十六个节目,其中舞蹈节目占了近一半,不少舞蹈如《莲──荷韵》、《清风》等还是没有脱离俗套,而编排最差的舞蹈就是男女群舞《丰收夜》。凭心而论,在《五洲同春》的演出阵容中,所有演员的个人艺术功力都不弱,即使是跳群舞的演员,个人基本功和表现力也是任何海外华人艺术团体所无法相比的。但是与之不对称的是,节目中相当一部分舞蹈的构思和编排在观念非常陈旧、落伍。以表现农村男女庆祝丰收为主题的《丰收夜》就是一出明显失败的作品。舞蹈中,十几位男女舞者,女的拿着酒坛,男的端着酒碗,在音乐中尽情舞动。女舞者不停地给男舞者倒酒,男舞者狂饮之后,东倒西歪。然后,女舞者也和男舞者一起大口喝酒,整个舞台上,只见一群嗜酒如命的酒鬼。编导者想通过舞蹈来展现丰收的喜悦,可惜展现给观众的效果不是丰收的喜悦,而是喝酒的喜悦,醉酒的丑态。如果此时舞台上能出现一条“酒后严禁开车”的标语,那没准还能成为宣传“反醉驾”的文艺作品。


 


     由中国有关部门出资,不少中国优秀文艺人士组成的《五洲同春》演出团,本来可以成为一台优质的海外华人的“春晚”。可惜由于制作方和编导者老套陈旧的思路,使得这台演出虽然年年来到加拿大,却年年没有大突破。所以观众面也越来越窄。今年的演出中,民乐合奏《阿细跳月》无疑非常出色,但这出曲目已在多伦多演出三次,其它的有艳舞相伴的《春江花月夜》和民乐配书画的《乐府画韵》也在去年的《五洲同春》舞台上出现过。而在《乐府画韵》节目中出现的那位书法家也和去年是同一个人,至于他在舞台上是否写同样的字,人们不得而知,因为他写什么字,现场有一大半观众看不清,而主持人也没有念给大家听。加拿大的华人观众并不傻,中国广播艺术团千里迢迢每年来到加拿大,花了国家不少钱,却不化大力气准备好作品,这样的演出每年来,究竟有何大意思?


 


     本应成为“海外春晚”优质品牌的《五洲同春》演出没有新意思,这不是演员的问题,主要原因还在于领导和策划者老旧的思路。什么时候,当《五洲同春》的总策划冯巩和江平先生以及中国文艺部门的领导们,能够明白这一点,那么这台由中国“出口”的“海外春晚”也就会真正赢得观众、赢得市场了。

路边群众2012-03-02 17:34:07
五洲同春? 地理不及格!
lensview2012-03-02 23:30:59
“即使是跳群舞的演员,个人基本功和表现力也是任何海外华人艺术团体所无法相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