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obeibei2021-07-18 19:50:47

他叫Kaan Baysal,2003年出生,多么年轻啊,又多么有才。他是一个土耳其人,他的母亲想成为钢琴家,没有成功,就把希望寄托于儿子身上。他出生于医学世家,本不应该成为音乐家,但是命运就是这么奇特,偏偏他很有音乐天赋,五岁开始学琴,11岁举办音乐会,后来他碰到朗朗,成为朗朗大师班的学生。他得到过很多国际上有名的大奖赛的名次,反正到《Weltklassik》来演出的都是钢琴的明日之星。

朗朗亲自把他选进大师班培养。

他在以朗朗名字命名的国际钢琴大奖赛中获得第二名。真是个严峻少年。

终于,又可以听音乐会了。会场的布置同以前不一样了,二个一组,中间放一个小桌子。座位空隙都在一米半之间。椅子都套上了白色的布套,看上去很典雅。

Kaan Baysal今天演出的节目主题《请爱吧!只要你还能爱》:

LUDWIG VAN BEETHOVEN
Sonate Nr. 4 - Grande Sonata Es-Dur op. 7
I. Allegro molto e con brio
II. Largo
III. Allegro
IV. Rondo
第四号钢琴奏鸣曲,降E大调,OP.7,作于1796—1797年,呈现给当时匈牙利贵族凯格勒维茨 (Keglevics)的女儿巴巴拉(Barbara),巴巴拉当时是贝多芬的学生,这首作品当时也有《所爱的女郎》(Die Verliebte)的标题。


FRÉDÉRIC CHOPIN
Aus: Études Buch II op. 25
1. As-Dur
8. Des-Dur
10. h-Moll
练习曲作品25第1号萧邦的一首练习曲作品,作于1836年,出版于1837年。此曲为降A大调,4/4拍,连绵的快板(Allegro sostenuto),琶音充斥全曲。萧邦指出此曲像一名在石洞中躲避风雨的牧童在吹笛,而舒曼则为此曲起了一别名"风弦琴"

第8首《降D大调练习曲》六度双音练习曲,技术上要求比较高,要求高声部非常连贯。左右手两个外声部形成“二重唱”像是长笛与大提琴在对话。

第10首《b小调练习曲》双手八度练习曲。两只手四个层次各自连贯,中间加入和弦音构成真正的曲调。中段仍然保留着八度音进行,但是隐含着内声部的众多线条,要高度组合起来。作品25当中的第6首三度、第8首六度、第10首八度练习曲,是肖邦对钢琴演奏中双音技术的重要贡献。

- Pause -

FRÉDÉRIC CHOPIN
Ballade Nr. 4 f-Moll op. 52

F小调第4号叙事曲作品52,此曲在1842年在法国诺昂维克巴黎创作,在1843年订正。根据舒曼的说法,此作是受到亚当·密茨凯维奇诗作The Three Budrys的启发,该诗讲述三兄弟被父亲派去寻找宝藏,以及他们偕同三名波兰的新娘回家的故事。此曲为F小调,6/8拍,注为动态的行板。在7小节的引子后为第一主题,主题出现四遍后,第二主题开始和它纠缠在一起,乐曲主体以一连串的激昂和弦,然后为五个平静的和弦作结。主体以后是一段弹得极快、以对位法创作的尾声。此曲为四首叙事曲中最完整地使用对位法的作品,也被许多钢琴家视为当中需要最多技术和音乐的表达的作品。

FRANZ LISZT
Aus: Grandes études S. 137
7. Allegro deciso - Eroica
Aus: Liebesträume S. 541
3. O lieb', so lang du lieben kannst
Aus: Grandes études S. 137
4. Allegro patetico - Mazeppa

 

李斯特在1837年根据自己创作的钢琴练习曲S.136 修订后的《十二首华丽的练习曲》Douze Grandes Etudes S.137 ,又名《高级音乐会练习曲》或《大练习曲》。原意图创作24首,但最后只完成了12首,除第七首外,其他11首就是李斯特1851年完成的著名的《十二首超技练习曲》S.139 的前身,也可以把这个练习曲集叫做超技练习曲第二版本,但在技术上比起李斯特同类题材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只能说是完全没有创作道德的艰深,但音乐形象却没有《超级练习曲》丰富,因此如今也鲜为人知。李斯特的《12首超技练习曲》是钢琴史上令人生畏的高难曲目,当年李斯特将此曲题献给他的恩师车尔尼,而车尔尼则是贝多芬的学生,因而李斯特在音乐中所表现的豪放不羁和宏大的气势,可以让人看到与乐圣一脉相承的艺术传统。从技巧上看,李斯特的这12首作品难度过分艰深,仿佛是钢琴演奏艺术的象牙塔尖,即使在20世纪钢琴大师如过江之鲫的年代,也很少有演奏家敢于挑战,这就是为什么这作品至今留存于世的录音较为鲜少的原因所在。

《三首夜曲“爱之梦”》Drei Notturnos "Liebestraume" S.541 ,是李斯特于1850年用自己的同名歌曲改编而成的三首钢琴夜曲作品。其中的第三首是家喻户晓的钢琴作品之一。第一首的歌词是德国使人乌兰德的短诗《崇高的爱》。音乐写得平静安详,富于朴素的美感。标题即为《崇高的爱》Hohe Liebe 。第二首也是为乌克兰的诗而作,它描写了“神圣的死亡”,是对爱情的深深陶醉。标题为《幸福的死》Gestorben war ich 。第三首根据德国诗人弗莱利格拉特的诗《爱之梦》而作。这首歌的三段歌词被李斯特处理为三个音乐段落,第一和第三段曲调相同,温柔平静,犹如美丽的幻境。中间一段则显得比较激动,由于采用了色彩性的转调手法,增强了情感起伏的力度。李斯特把这首歌改编为钢琴曲之后,在谱子上题了诗人弗莱利格拉特的另一首诗《爱吧,能爱多久》O lieb, so lang du lieben kannst : “爱吧!能爱多久,愿意爱多久就爱多久吧!你守在墓前哀悼的时刻快要来到了。你的心总是保持炽烈,保持眷恋,只要还有一颗心对你回报温暖。只要有人对你披露真诚,你就尽你所能让他时时快乐,没有片刻愁闷。还愿你守口如瓶,严厉的言辞容易伤人!天啊--本来没有什么恶意--却有人带泪分离。”《爱之梦》引用原歌曲的旋律,首先出现一段轻声吟唱、情意绵绵的旋律,这就是乐曲甜美的爱情主题,其中含有爱的柔情和愉悦。乐曲中段伴随着情绪的不断高涨,难以抑制的爱的热情终于爆发出来,原来含情脉脉的内心独白,发展成大胆而炽热的爱情倾诉,散发着火一般热情。乐曲进入高潮,表达了对纯真爱情执著的追求。尾声部分重复爱的主题,在梦一般美丽的感觉中,恋恋不舍地结束全曲。第三首在整部作品中最为著名,一般提起李斯特的《爱之梦》,指的就是这首乐曲。改编以后的钢琴曲比歌曲更为自由,感情的高潮也更加充分了。这一类抒情小品表现了李斯特性格中温柔多情的一面,这正是他使无数女性迷恋的原因之一。他的爱情通常是甜美的,如愿以偿的,而不想柴可夫斯基,总是幸福与痛苦相伴,希望与绝望交织。《请爱吧!只要你还能爱》,这也是今晚音乐会的主题。

这是他当前的模样,看到这样的形象,我想少年时期的肖邦和李斯特大约都是这么潇洒的吧?生命真是个迷,它不断地制造奇迹。疫情期间,艺术家没有收入,度过了艰难的日子。音乐会主持人告诉大家,他们想了许多的办法,为艺术家筹资。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他们在全德国筹集到了50万欧元,资助艺术家度过难关。所以,Luug女士也在台上向我们鞠躬致谢,因为都是众人来相助的。

这位土耳其少年能够演奏这么高难度的曲子,实在惊人。手指的速度极快,力量也足够。总结一下今天的感受:听贝多芬有点无聊,听肖邦最浪漫,听李斯特气势磅礴。论这位年轻钢琴家的长相,不太像典型的土耳其人,很有艺术家的风范,长长浓密的黑头发,像女孩子那样要用头箍收紧,不然,演出时会挂下来。动作也有点害羞忸怩,很像女性。最后,他加演了莫扎特《土耳其进行曲》变奏曲,由土耳其人来演出,再合适不过了。好像在土耳其很少有出色的钢琴家,我是第一次听土耳其人弹钢琴,弹得真是太好了。

感谢生活对我的恩惠,在目前德国严重水灾的情况下,我还能这么悠哉游哉地去听一场这么高级的钢琴独奏会,心里多少有点愧疚感。不过,我们也算是支持艺术,支持艺术家吧!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