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书的何尝不是如此2005-03-07 22:37:02
我愿意喂你

流行歌曲是个既好玩又无聊的东西,好玩的是在一首三四分钟内的歌曲里能唱尽人情冷暖、世间百态,无聊的是,流行歌曲写来写去、唱来唱去,能出彩的不多,甚至有些歌曲写的似曾相识,如果一首歌,你听上一两遍就能跟着哼唱,基本上都是口水歌,如果你听上十遍八遍的,还不会唱,估计那一定是不在调上。

自从有了版权概念以来,人们脑子里强化了版权意识,但凡两首歌听起来相似,你一定会怀疑谁抄了谁的。其实很简单,只要8个小节一样,就算抄袭。所以,抄袭一定要巧妙,不要让人一下听出来。比如,内地有个女歌手,唱了一首歌,作曲的是现在冉冉升起的、被人当成音乐奇才的年轻作者,他直接抄袭了一首哈萨克民歌,就没有被人听出来。天下文章一大抄,抄到妙处就是高。要不怎么被命名音乐奇才呢?

抄袭是不为人所齿的,尤其是现在信息这么发达,足不出户,可以听到世界各地的歌曲。如果你抄袭了一首智利民歌或南太平洋某个岛国的歌曲,说不定这辈子都能瞒天过海,不为人知。毕竟哈萨克民歌也在中国境内流行,一不留神被人揭发了,多不好意思,以后还咋混啊。

流行歌曲写不好就成了抄袭,听得越多越容易出问题,尤其是那些音乐功底不扎实的人,把作曲当成了熟读唐诗,听多了自然也会作曲了,指不定什么时候脑子里出来一段旋律,好像是自己的才思泉涌,实际是哼出了一段别人的旋律,还沾沾自喜地当成原创,真的东窗事发,就很尴尬,自己还觉得挺委屈。

比如,现在流行的一首网络歌曲《别说我的眼泪无所谓》,这首歌每一句你听着都熟悉,但你就是听不出它是哪一首歌里的,可能是《有多少爱可以重来》,也可能是别的。一些音乐底子不扎实的人,写东西往往无意识“引用”别人的旋律。现在口水歌很泛滥,很大程度是因为创作上不求甚解造成的。

音乐就那么几个调,音符就7个,和声就那么几个,写着写着就会写到一块去的,有时候我常想,是不是有一天会把旋律写尽,至少现在是在趋近旋律的尽头。不过,你要是不注意的话,还真听不出来,尤其是和声,它跟旋律不一样,旋律谁都能听出来一样不一样,和声就需要点专业知识了。比如说Beyond那首著名的《真的爱你》和“披头士”的《Let It Be》,听起来完全是两首歌,但是,当唱完“教我坚毅望着前路,叮嘱我跌倒不应放弃”之后,你马上就可以转到“Let It Be,Let It Be……”。如果你再仔细听听,会发现这两首歌的和声基本上一样。据说,当年老板陈健添签下Beyond的时候,他们还是一群愤青,整天总想着叛逆、摇滚什么的,陈老板看不惯,总想改造他们,这个老板是个“披头士”迷,所以在录制《真的爱你》的时候,偷偷做了点手脚,你们不是想摇滚么,先跟摇滚祖宗学两招,便把《Let It Be》的和声贴了进去,所以这两首歌可以相互找到接口。这个接口就是和声在起作用。

现在流行歌曲本来写的都差不多,所以和声走向也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比如,最近在网上流行的一首叫做《刺激2005》的歌曲,就是把二十多首歌全部串在了一起,一句歌词来自一首歌,在网上博得了网民的赞赏。其实这并没有什么难度,很多歌曲都可以这样找到接口,你顺着往下唱,就像窦文涛的“锵锵三人行”里扯淡一样,听上去不着边际,实际上都是事先策划好的,只要摸清楚这种扯淡的规律(也就是和声),怎么跑题都不离谱。

还是前段时间,出版了一张《男孩女孩》专辑,里面把许美静的《城里的月光》和王菲的《我愿意》接在了一起,串来串去,因为两首歌的和声走向太一样了,不论从哪一首歌唱都能唱到另外一首歌上面去。“爱把有情的人分两端,心若知道灵犀的方向,那怕不能够朝夕相伴,愿意为你我愿意为你,请温暖他心房,就算多一秒停留在你怀里,能不能多点快乐片段……”把两首歌唱成这个样子,你只能怀疑这两首歌的作者在当初写歌的时候都算计好了。

如果你唱S.H.E.的那首著名的《Super Star》,唱到“你是电,你是光,你是惟一的神话,我只爱你,You are my super star”之后,你可以轻松地转到张学友的《祝福》的“愿心中永远留着我的笑容,伴你走过每一个春夏秋冬。”诸如此类,你完全可以把一些听上去毫不相关的歌曲串在一起,比如,“真心真意谢谢你,寂寞的我在风雨之后,猪啊羊啊送到哪里去,大雁飞过菊花插满头。”

《刺激2005》的作者是聪明的,这首歌在网上流行,人们看到它很搞笑,但其实更讽刺,那么多的作曲家,写了那么多的歌曲,可听起来基本上一个样,写那么多的旋律看来真是多余。当然听歌的人基本不会动这个脑子,你送到嘴边,他就张嘴吃,你就唱:“我愿意喂你,我愿意喂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