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沙落雁2005-04-24 08:25:07
我觉的西方的古典音乐似乎有两个源头,一个是宗教音乐,象赞美诗什么的,后来演变成亨德耳的《弥撒亚》,莫扎特的《安魂曲》等等,另一个重要的源头就是宫廷音乐--------这个也很好理解,莫扎特以前的音乐家全是受雇于王公贵族或是教会,他们拿薪金,唯一的目的就是取悦于主人,他们的大多数作品都是为了特定的场合,庆典而作的,所以他们的作品在很大程度上不可能完全表现他们自己的个性。

莫扎特为了摆脱这种命运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而他以后的音乐家无不彻底摆脱了别人的控制,他们的音乐无不是表现自己的个性和对人生的体验,从此音乐才进入了一个完全个性化的时代,它的魅力才完全显现出来,但是并不是说那以前的音乐就一钱不值了,那些音乐也还是有着永久的魅力,事实上莫扎特本人的一些作品中还有着明显的宫廷气,直到了贝多芬这种气氛才彻底地被抛弃。

我这里有一本小册子,把音乐分为好几个时代,巴洛克时代是从1625—1725,洛可可时代是从1725—1800---------我不是太同意这种分法,因为它把贝多芬给算在洛可可时代里,而贝多芬作品的风格可是与洛可可风格背道而驰的,所以我更愿意把1625年到莫扎特之间的音乐家放在一起介绍。

这期间的音乐及音乐家也有一大把---------就象我以前说的,我不是专业搞音乐的,绝大部分我都没听过,这里只讲讲我最喜欢的几首曲子。

PACHELBEL的CANON是我最喜爱的曲子之一,现在让我们想象在夜晚,月光照在宫廷花院的一角,大理石的廊柱上缠绕着玫瑰花藤,鲜艳的玫瑰正倾吐着芳香,穿着十八世纪盛装的贵族男女正在月光下随着音乐翩翩起舞,他们时而伴着音乐肩并肩缓缓而行,时而背着手对着转圈子,含情脉脉地对视,此时馥郁的花香,美妙的音乐和缠绵悱恻的情意纠缠在一起,飘飘渺渺向空中升起。。。

再让我们来听PERGOLESI的G大调长笛协奏曲的块板,想象一对身着十八世纪盛装的美少年和美少女在随着音乐欢快的舞蹈,少年手持银光闪闪的长笛,不时吹出美妙的旋律,一边翩翩起舞,美少女在他身边,边舞边深情地望着他。。。

PERGOLESI的另一首曲子《D大调第2号长笛协奏曲》也极为美妙,那个很有田原牧歌般恬静悠远的调子,充分表现了长笛优雅轻盈的音色之美,其中欢快的旋律也可以想象成宫廷中正在表演的芭蕾舞,其中的悠扬的旋律则可以想象是在漫步在原野之中倾听微风的声音,一切都是如此的和谐和优美。

但这些都比不上莫扎特的《C大调长笛和竖琴协奏曲》的小行板,那个才是真正的来自天国的仙乐,我要把它放在颐和园,在夏日清晨的昆明湖上要有两艘画舫并行在湖面上,乐队要穿上十八世纪的服装,戴假发,一艘船的船头站着吹长笛的美少年,另一艘的船头上要坐着弹竖琴的美少女,两艘船不能距离太远,此时乐队开始奏乐,然后长笛和竖琴同时款款出来,一时长笛和竖琴此起彼伏,交相辉映,画舫缓缓穿行在莲花丛中,幽雅的花香浮动在空气中,船划过水面引起的声音和音乐交织在一起,船头上美少年吹出了明艳如蓝天般的旋律,晨风吹拂过他的头发,吹拂着他的绣花衬衣。。。

我希望莫扎特的在天之灵能够同意我的安排,他那个时代正是欧洲崇尚东方情调的时代,而在开满莲花的湖面上演奏他的音乐怎么也比在宫殿中要美得多。

巴洛克音乐中还有好多好多优美动人的曲子,象巴赫的---------有人不喜欢他反复重复的曲调,其实他每一次重复都是有深意的,象他的《G大调小步舞曲》,那个极其简单,但又极其优雅,我听的是吉他版,觉的那个比钢琴版更妩媚多姿,你可以想象一对贵族男女在合着音乐跳舞--------这个本来就是舞曲,男的围着女的转圈跳时,女的停下来,两人含情脉脉地对视,当女的跳时,男的停下来,这里它有一个装饰音,表现贵妇的妩媚--------我管它叫“回眸一笑百媚生”,的确有没有这个装饰音大不一样,如果你听进去了,你会发现巴赫的音乐极其合谐优雅,他的一些作品有着很浓厚的虔诚的宗教味儿--------这个也难怪,他本是个极虔诚的新教徒,里头透着一种不为任何所动的坚贞。

还有亨德耳的《皇家焰火晚会》和三首《水音乐》都有着极浓的宫廷味儿,我早就说过那个最合适跳芭蕾了--------曲调都非常好听又易懂,非常适合跳舞--------我怀疑他就是为宫廷舞会写的。

其实我倒觉的巴洛克音乐可比后来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音乐容易接受多了,别忘了前者是为取悦王公贵族们而作的,而这些人都并不见得懂得多少音乐了,要为他们所接受就得通俗优美,而后世的音乐都是作曲家内心的独白-------那个就难多了,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不同,所受教育不同对音乐的理解也不同,接受起来也会千差万别。




Lisaandpia2005-04-24 17:12:50
回复:you don't understand music
bosanova2005-04-25 06:33:00
Easy pal. Although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