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边野花不採白不採2019-07-16 15:39:18

“鲁迅”在中国的命运,从一个作家的命运到一个词汇的命运,再从一个词汇的命运回到一个作家的命运。其实也折射出中国的命运。

——余华

01

 鲁迅和易卜生 

挪威航空公司飞机尾翼上巨大的易卜生头像,以及这样的头像缩小后又飘扬在奥斯陆的大街上,让我感受到了易卜生在挪威的特殊地位。

当然这位伟大的作家在世界的很多地方都有着崇高的地位,可是我隐约有这样的感觉,“易卜生”在挪威不只是一个代表了几部不朽之作的作家的名字。

“易卜生”在挪威可能是一个词汇了,一个已经超出文学和人物范畴的重要词汇。 

就像我小时候的“鲁迅”,我所说的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鲁迅”。

那时的“鲁迅”不再是一个作家的名字,而是一个在中国家喻户晓的词汇,一个包含了政治和革命内容的重要词汇。

于是,我在奥斯陆大学演讲时,讲起了我和鲁迅的故事。 

02

 没有鲁迅的作品,只有“鲁迅”这个词汇 

文革是一个没有文学的时代,只是在语文课本里尚存一丝文学的气息。

可是我们从小学到中学的课本里,只有两个人的文学作品。鲁迅的小说、散文和杂文,还有毛泽东的诗词。

我在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十分天真地认为:全世界只有一个作家名叫鲁迅,

只有一个诗人名叫毛泽东。 

我想,鲁迅应该是过去那个时代里最具批判精神的作家。

一九四九年,新社会开始了,同时需要对此前的旧社会进行无情的鞭挞,于是鲁迅那些极具社会批判意义的作品成为了鞭子。

我们从小就被告知,万恶的旧社会是一个“吃人”的社会。

其证据就是来自于鲁迅的第一部短篇小说《狂人日记》,虚构作品中一个疯子“吃人”的呓语被当时的政治需求演绎成了真实的社会现状。

语文课本里鲁迅的其他作品《孔乙己》、《祝福》和《药》等等,无一例外地被解读成了揭露旧社会罪恶的范本。

那时候几乎每篇文章,无论是出现在报纸上广播里,还是出现在街头的大字报上,都会在毛泽东的语录之后,引用鲁迅的话。

“毛主席教导我们”和“鲁迅先生说”已经成为当时人们的口头禅。 

这时候的“鲁迅”,已经不再是那位生前饱受争议的作家,他曾经遭受到的疾风暴雨般的攻击早已烟消云散,仿佛雨过天晴一样,这时候的“鲁迅”光辉灿烂了。

“鲁迅”已经从一个作家变成了一个词汇,一个代表着永远正确和永远革命的词汇。 

我有口无心地读着语文课本里鲁迅的作品,从小学读到高中,读了整整十七年,可是仍然不知道鲁迅写下了什么?

我觉得鲁迅的作品沉闷、灰暗和无聊透顶。除了我在写批判文章时需要引用鲁迅的话,其他时候鲁迅的作品对我来说基本上是不知所云。

也就是说,鲁迅作为一个词汇时,对我是有用的;可是作为一个作家的时候,让我深感无聊。

因此,我小学和中学的往事里没有鲁迅的作品,只有“鲁迅”这个词汇。 

03

 我和鲁迅的故事 

我小学时和一位同学有过一个争论:太阳什么时候离地球最近?

这位同学认为是早晨和傍晚,因为那时候的太阳看上去最大。我认为是中午,因为中午的时候最热。

我们两个人不知疲惫地开始了马拉松式的争论,每天见面时,都是陈述自己的理由,然后驳斥对方的观点。

这样的废话说了不知道有多少遍以后,我们开始寻求其他人的支持。

他拉着我去找他的姐姐,他姐姐听完了我们两方的理由后,马上站到了他的立场上。这个当时还没有发育的女孩一边踢着毽子一边说:“太阳当然是早晨和傍晚离地球最近。”

我不甘失败,拉着他去找我的哥哥。我哥哥自然要维护自己的弟弟,他向我的同学挥了两下拳头,威胁他:“你再敢说早晨和傍晚最近,小心老子揍你。”

我对哥哥的回答方式深感失望,我需要的是真理,不是武力。

我们两个又去找了其他年龄大一些的孩子,有支持他的,也有赞成我的,始终难分胜负。

我们继续争论不休,直到有一天我搬出了鲁迅,一下子就把他打垮了。

我在情急之中突然编造了鲁迅的话,我冲着他喊叫:“鲁迅先生说过,太阳中午的时候离地球最近!”

他哑口无言地看了我一会儿,小心翼翼地问:“鲁迅先生真的说过这话?”

“当然说过,”我虽然心里发虚,嘴上仍然强硬,“难道你不相信鲁迅先生的话?”

“不是的,”他慌张地摆了摆手,“你以前为什么不说呢?”

我一不作二不休,继续胡编乱造:“以前我不知道,是今天早晨在广播里听到的。”

他悲伤地低下了头,嘴里喃喃地说道:“鲁迅先生也这么说,肯定是你对了,我错了。”

就这么简单,他不遗余力地捍卫了一年的太阳距离观点,在我虚构的鲁迅面前立刻土崩瓦解了。

此后的几天里,他沉默寡言,独自一人品尝失败的滋味。

进入初中以后,我和这位同学开始了另一场旷日持久的争论。

我们讨论起了原子弹的威力,他说如果把世界上所有的原子弹捆绑到一起爆炸的话,地球肯定会粉身碎骨似的毁灭;

我不同意,我说地球的表面会被摧毁,但是地球不会因此破碎,地球仍然会正常地自转和公转。 

有一天我们打篮球的时候也争论起来,我们已经争论了几个月了,我们都觉得应该结束这场争论了。

我们就在篮球场上做出决定,去找化学老师,让她给出一个权威的答案。

我们要去请教的化学老师是新来的,来自北方的一个城市,是一位三十多岁的女性,我们觉得她很洋气,因为她说着一口标准的普通话。不像其他老师,课上课下都只会说本地土话。

我们在年级的教研室里找到了她,她耐心地听完我们各自的观点后,十分严肃地说:“全世界人民都是爱好和平的,怎么可能把原子弹捆绑在一起爆炸?”

没想到这位洋气的化学老师给我们耗时几个月的争论来了一个釜底抽薪,让我们措手不及。

我们两个人傻乎乎地走出了初中年级教研室,又傻乎乎地互相看了一会儿,然后同时骂了一声:“他妈的!”

接下去我们继续争论,都是一副誓不罢休的模样。

我终于再次被逼急了,故伎重演地喊叫起来:“鲁迅先生说过,即使将全世界的原子弹绑在一起爆炸,也毁灭不了我们的地球。”

“又是鲁迅先生说?”他满腹狐疑地看着我。 

“你不相信?”我那时候是死猪不怕开水烫了,“难道我是在编造鲁迅先生的话?”

我坚定的神态让他退却了,他摇摇头说:“你不敢,谁也不敢编造鲁迅先生的话。” 

“我当然不敢。”我心虚地说道。 

他点点头说:“这‘即使’确实很像是鲁迅先生的语气。”

“什么叫很像?”我乘胜追击,“这就是鲁迅先生的语气。”

wanttosaysomething2019-07-16 16:18:08
“要不,赵家的狗为何看了我一眼。”
akuan2019-07-16 17:33:32
鲁迅有着敏锐的直觉和简洁的语言,他的洞察力无与伦比!虽然余不喜欢作为词汇的鲁迅,但鲁迅确实远不仅是作家
cheflee2019-07-16 18:57:22
净瞎说,鲁迅的作品,除了中学课文里的几篇,要在老师的讲解下熟读。其他的根本就没有强迫阅读
好酒2019-07-17 02:24:31
鲁迅开创了一个新文学体:骂人
久经沙场的枪2019-07-17 10:04:56
估计好多人没把文章看完。余华是说,逆反期过后,才知道鲁迅有多了不起。
tutu642019-07-20 16:04:18
写的真好。 我和他一样 只是到现在也没勇气去读 ,最后那句话真是点睛之笔。情感无国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