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严先生不同,《独裁者手册》认为独裁不独裁,与政体无关。政治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获得和保住权力。其余都为这个目的服务。开篇分析了美国加州贝尔城的实例,一个民主国家民主体制的全面选举的城市政府,一帮人独裁了二十年,最后从市长、常务官员到议员们,都因贪腐被判刑。因为案发不远,大家都有印象,却都有些模糊,毕竟家丑不宜多宣扬。这帮人在腐败独裁期间,居然与中国政府类似,将贝尔建设得欣欣向荣朝气蓬勃,还实现了财政盈余。。。
贝尔市三万多人口,九千多登记选民。我臆想起码要有个五千人投票赞成才是民意民主吧?事实上历次实际投票人数从不超过三千。一次改选两个议员,第三名得票三百,所以只要比第三名多一票就能当选。因而选举完全是可以操纵的。为了躲开州里审查,他们安排了一次“全民公决”,只有一个议题:改城市性质为宪章城市,就是自治。听起来很好,免于州里层层叠叠的官僚主义干涉。普通人当然不感兴趣。市政府动员到四百人来投票,三百出头同意,于是就通过了。这样贝尔市的财政预算和使用就不再送州里审查了。
而这场独裁和腐败盛宴的总设计师和领头人,是城市CEO罗伯特·里佐,一个政府雇员并不是民选官员。他在位十七年,薪水从七万五升到七十八万美元,成功地超过美国总统一倍。而他上台掌权保住位置更精简,只要搞定市长和议员,一共五个市议员,他只需要收买其中四个,保证下次改选也不会立马失控就行了。收买议员手段也简单。与其它城市类似,贝尔市议员一个月只有几百元的津贴。里佐就給议员一个月发八千元的开会“误工补贴”。收入顿时涨十倍。他竟只肯发四个,“国家的钱么,能省就省一分”。
问题是这一切都是完全合乎民主程序的,还是符合所有联邦和州法律的。当这些人的工资单被人在垃圾桶里意外捡到,激起民愤。州检察长忙了半天,勉强找到他们的一个漏洞,就是那些开会补贴的会议,从来没开过。起诉了诈骗公共财物罪。若是当时这些议员老实点,开会时别乱出门,事后补个签到和会议记录,连这一个罪名都没有了。正因为如此,里佐先生至今还在狱中拿着六十几万美元一年的退休金,这是完全合法的!
作者用贝尔市这个案例告诉读者,再好的制度政体法律,都无法阻止“独裁”现象的出现。再大的“民主”,也与“人民”无关。政治权力的走向和掌握,永远是少数人决定的,远比我们这些局外人想象地要少得多,少若干数量级。所以本书将参与政治的人群分为名义选择人集团、实际选择人集团、和致胜联盟。贝尔城的名义选择人就是九千多登记选民;实际选择人就是二千多来投票的;致胜联盟就是能拉到三百多人支持就能保证胜利的那个最小的圈子。所以,作者提出,划分“民主”还是“独裁”政体的依据,就是这些小圈子占大圈子的比例。小圈子相对越大的,靠民主这一端多点,反之则靠专制近点。而根据这三层或三位政治的特点,作者将名义选择人集团称为可以替代者,即换谁都没有影响。实际选择人集团成为不可替代者,即换了人就能改变结果。致胜联盟称为不可或缺者:即少了谁一定不行。
本书说,普通美国公民,在决定领导人方面,和前苏联古巴公民等也差不多,都仅是名义上的。但是他说美国总统的致胜联盟,和实际选择人(即参与投票人)是高度一致的,所以很民主。这一点不敢苟同。我们知道,今天中国或朝鲜,全民投票选国家领袖,没人会认为是选民选择的。因为一党执政并只有一个候选人。那么两个党两个候选人,就一定是真选举么?考虑到美国多年没有过独立候选人当选,基本上还是党选。所以,我觉得美国的实际选择人集团和中共的党代会差不多哈,致胜联盟和中共的“顾问委员会”差不多。但因为有两党,这样美国的“民主”应该是中国的两倍。。。不对,美国两党是无界限的,可以随便跳槽。组合一下,应该有三到四倍。不过,按照我的算法,就不能谁便地将中国民主程度定义为零了。零“民主”乘以4可能还是0啊。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