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即通2019-12-05 00:48:14

2019年11月26日,卫健委在上海虹桥机场举行人体捐献器官转运绿色通道新闻发布会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
媒体界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非常高兴向大家介绍我国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工作以及人体捐献器官转运绿色通道有关情况。我将从三个方面进行介绍。首先是,我国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工作情况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各级卫生健康部门和红十字会团结协作、积极探索,发挥制度优势,不断健全我国器官捐献与移植工作体系,推动器官捐献与移植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强化顶层设计,完善器官移植制度保障。2007年国务院颁布了《人体器官移植条例》,标志着中国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工作进一步走上了法制化和规范化的轨道。在此基础上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红十字会等部门着力构建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管理的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制度管理体系,陆续颁布实施一系列相关管理规定和技术规范、落实法律法规规定,在人体器官捐献、获取分配、移植临床服务、数据登记、监管等各方面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制度建设,理顺工作机制。2011年《刑法修正案八》中明确将人体器官买卖作为严重的刑事犯罪,为打击相关违法犯罪行为提供了法律保障。(二)保障公平公正,构建科学合理的器官获取分配工作机制。一是积极推动器官捐献。2015年以来,公民自愿捐献已成为我国器官移植来源的唯一途径。我们依托红十字会进行广泛的社会宣传动员,创新捐献动员举措,鼓励公众积极参与。二是规范器官获取。建立器官获取组织,明确工作机制,形成了兼顾脑死亡和循环死亡的器官捐献标准,规范器官获取流程。三是公平分配器官。启用中国人体器官分配计算机系统,将患者病情紧急程度和器官匹配程度等医学指标作为分配器官资源的唯一准则,保障器官分配科学透明公平公正。(三)加强质量管理,不断提升器官移植技术水平。建立以大数据为支撑的信息化质控平台,实现了从器官捐献、获取、分配到移植的全过程可追溯管理。成立各大器官移植质控中心,开展器官移植质量控制,将器官移植质控纳入全国医疗质量控制体系,保障质量安全。鼓励开展器官移植技术创新,不断提高器官移植质量,推动技术能力和水平健康可持续提升。
  二是,我国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工作成绩。(一)器官捐献和移植数量大幅提升。2015年-2018年每年完成器官捐献分别为2766、4080、5146、6302例,增长迅速,2018年捐献数量位居世界第二位。同年,实施器官移植手术量突破2万例,手术量同样居世界第二位。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肝脏移植、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的心脏移植以及无锡市人民医院和中日友好医院的肺脏移植数量均位居世界前列。(二)器官移植技术能力水平不断提升。我国器官移植手术操作技术不断改进创新,部分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国际上已开展的器官移植我国均已开展,部分器官移植技术实现突破,国际领跑。如:自体肝移植技术,无缺血肝移植技术;手术机器人完成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已开始临床应用,并逐步普及;儿童肝脏移植技术国际领先。同时,在器官维护和获取技术能力方面,生命支持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器官保存技术取得突破。有关医院和单位积极研发器官体外机械灌注修复技术和设备,与国外保持同步。(三)器官移植质量不断提升。我国器官移植术后受者生存率等指标达国际先进水平。我国活体肝脏移植术后受者1年和3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92.5%、89.8%。心脏、肾脏移植术后生存率居国际前列。2018年我国心脏移植手术术后一年生存率为90.8%,高于于国际心肺移植学会的85.4%;肾脏移植的1年/3年受者生存率96.7%,95.6%,居国际先进水平。
  三是,人体捐献器官绿色通道建立与运行情况。器官捐献和移植事业的发展,得益于良好的工作机制,也得到了相关部门的全力支持。2016年,我委联合公安部等6部委共同建立人体捐献器官转运绿色通道,这是我国“政府主导、部门协作、行业推动、社会支持”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工作机制的具体体现。随着我国捐献与移植工作的推进,捐献器官全国匹配共享的数量及比例逐渐提高。尽管器官的共享有利于实现公平高效的器官分配,但是受制于现在的医学技术,可移植器官均有可以耐受的最大缺血时间,例如肝脏耐受冷缺血时间上限为12小时,超过此时间受者原发性移植肝无功能、移植肝功能延迟恢复、胆道缺血性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增高,受者术后生存率明显降低。肾脏耐受冷缺血时间上限约为24小时,心脏耐受冷缺血时间上限约为6-8小时,肺脏耐受冷缺血时间上限约为8-12小时。即使在可耐受的时间内,缺血时间越长,器官的质量及器官接受者的预后越差。所以器官转运是一场生命与时间的赛跑。受限于我国广袤的国土面积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同时为降低患者器官移植总花费,我国大多采用由医务人员携带,通过民航班机、高速铁路及公路运输的形式转运捐献器官。转运过程中面临较多不确定因素,转运时间较长,对器官质量造成不利影响,因转运问题导致的器官浪费也时有发生。为缩短人体捐献器官转运时间,减少因转运环节对器官移植质量安全影响,保障患者生命健康,2016年5月,我委联合公安部、交通运输部、中国民用航空局、中国铁路总公司、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印发了《关于建立人体捐献器官转运绿色通道的通知》,建立了以民航、高铁为核心的低成本、高效率的人体捐献器官转运绿色通道工作机制。据统计,绿色通道建立3年以来,器官转运时间平均缩短1-1.5小时(其中,绿色通道建立后,肝脏平均冷缺血时间由6.88小时降低至6.44小时,肾脏由6.5小时降低至5.5小时,心脏由4.89小时降低至3.78小时,肺脏由8.87小时降低至7.42小时),全国器官全国共享率总体上升7.3%(其中肾脏全国共享率上升了6.41%,肝脏全国共享率上升了8.24%),器官利用率提升6.7%,捐献器官共享半径大大扩展,数以千计的终末期器官衰竭患者得到救治机会。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健康中国”“质量强国”战略,以问题为导向,围绕人民群众对移植服务的需求与移植事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个主要矛盾,我们在注重发展数量和速度的同时,更要推动器官捐献与移植事业由高速度增长向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在积极推动捐献的同时,进一步优化器官移植临床服务资源布局,着力解决区域之间、学科之间器官移植技术能力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加强捐献、获取、分配管理力度。在质的大幅度提升中实现量的持续健康增长,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