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omango2020-11-04 07:31:15

無論係第十九屆五中全會公報上嗰句言簡意賅嘅「要保持香港長期繁榮穩定」,抑或係作為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首個五年計劃嘅「十四五」規劃內對香港明確而又全面嘅承諾與支持,又或係此刻正攜香港眾高層官員於北京同中央各部委商討香港經濟復蘇措施及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合作嘅林鄭月娥,從近期香港同中央密集嘅交流與溝通之中、從兩地白紙黑字嘅規劃與新政之中,大家可以清楚看到一個事實——喺未來嘅日子裏,香港作為中國不可或缺嘅一分子融入國家與大灣區發展大局,並藉以獲得再一次嘅發展與騰飛已經成了一個註定嘅事實。

當然,煌煌大勢之前亦難免有些許嘅「烏蠅曱甴」嗡嗡作響,此刻仍舊有部分亂港分子危言聳聽,將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講成係「內地化」「邊緣化」。但該說法從一開始就只係個杞人憂天嘅「偽命題」,係心懷惡意者嘅刻意詆毀:大灣區內嘅11個城市本就係各有角色各司其職,戰略定位互有差異,「替代」與「拋棄」本就無從談起。更何況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之中香港早已被定為重要組成部分,畢竟喺經濟層面上,香港對內橋接珠三角、粵港澳大灣區,對外形成輻射泛南海經濟圈和中國東盟自貿區建設嘅極點,亦係海上絲綢之路建設和RECP嘅樞紐;喺金融層面上,香港外持國際金融中心嘅地位,內接「陸港通」、「債券通」等便利性工具,可為國際資本投向中國內地提供管道。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嘅新發展格局下,香港作為「超級聯絡人」嘅地位只會愈發穩固,嗰啲詆毀、抹黑與擔憂終將會變成一份被人遺忘嘅笑談。

而事實亦的確如此:從路透社、彭博社等國際媒體到大公網、星島日報等香港報刊,從海內外專家、學者到商會成員、企業代表,大家看到嘅、聽到嘅都係對香港獲得中央扶持後光明未來嘅期待與有機會乘上大灣區發展「春風」展翅騰飛嘅暢想。並唔係佢哋過於樂觀與盲目,而係因為早有成功嘅範例擺喺了我哋眼前——不久前與我哋一河之隔嘅深圳特區剛剛度過了自己成立40周年慶典,喺中央嘅幫助之下,佢哋從一個無人問津嘅小漁村一躍成為如今嘅國際化大都市,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嘅發展奇跡,而喺其中,香港係見證者更係參與者,係受益者亦係貢獻者,我哋又怎不期待呢陣「春風」嘅到來?

此刻嘅香港受「修例風波」和新冠肺炎疫情雙重影響,經濟陷入困境,失業率處於近年高位。但越係艱難時刻,越能彰顯出什麼才係我哋最大嘅靠山:唔知大家有冇關注過統計處剛剛公佈嘅香港第三季度GDP,相較於第二季度實質上升3%,結束了連續五個季度嘅技術性衰退,內地進口需求嘅恢復正係我哋能夠取得該成績嘅主要原因。咁亦證明了加強與內地嘅合作係香港經濟儘快走出目前困局嘅唯一選擇,而我哋能得到將嘅遠遠不僅只係一個龐大嘅內需市場!

時來易失,赴機在速。良機在前,香港不能等亦等唔起。我哋必須痛下決心,徹底擺脫虛耗內鬥嘅泥沼,喺新嘅角色和定位中獲得蛻變,絕對唔能讓「歷史性機遇」成為「歷史性遺憾」。我哋可以相信,憑藉「一國兩制」嘅獨特優勢,融入國家發展嘅大局,破除「內地化」「邊緣化」嘅迷思,搭上建設大灣區嘅快車,必能走出當前困境,拓展嶄新空間,恢復往日光華,創造更大輝煌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