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gshi20002020-12-28 03:44:50

香港著名导演陈可辛执导的电影《夺冠》,原名《中国女排》刚看完。两个字评价:不好!首先,对老女排的描述完全没有还原那个时代氛围,没有还原那种拼搏精神。如果换成一个亲身经历过的国内导演,绝对比他拍的好。令人不解的是,对于一名生长在有批判现实传统的香港的导演,竟然不敢表现郎平出走的真正原因。以致观众看电影时对郎平产生莫名其妙的错误观感。

这些事实如果换成其他香港导演,应当是如获至宝的。多找几个深入挖掘串成电影或电视剧,票房一定大卖。从历史角度看,女排承载了太多的丰富内涵和话题。给陈可辛拍可以说白瞎了。呵呵。

陈可辛的《投名状》场面很好看,但主题思想很消极。记得当时网上流行一句话,看完投名状,兄弟不可靠。但其实中华文明中国社会从古至今很大程度上就是靠桃园三结义支撑的。是义字当先的。陈却试图解构忠义,非常消极。陈的《中国合伙人》受西方伪自由主义影响,隔一段就插播床戏或吻戏,令人大倒胃口。一个严肃电影竟然整得好像色情片一样,严重误导年轻人的三观。

有一个规律,受伪自由主义影响的绝对无法理解奋不顾身的拼命精神。老女排的所谓拼搏精神说穿了就是拼命精神。最近大陆还把金鸡奖颁给了陈的《夺冠》。这帮颁奖人就是一群对历史不负责任的蠢货!

整个80年代在老邓领导下,可以说是拼搏的10年,奋斗的10年。女排就是一个缩影。同时,女排的顽强拼搏也极大激励全国的士气,记得当时连正上学的我每天都感觉身上有使不完的劲,女排五连冠,容志行的中国男足,聂卫平的中日围棋擂台赛掀起了一个又一个新高潮。80年代是激情四溢的年代。

80年代的中国,整体物质环境很差。老百姓餐桌上还在吃咸菜大白菜。国家队的饮食营养和训练保障等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也不是一星半点。老女排的录像大家不妨翻出来看看,瘦小的身躯对决身材高大欧美队员竟然一次次获胜。给人以强烈的以弱胜强,精神战胜物质的感觉。《夺冠》压根就没有拍出这个感觉。

 

 

一件事物有多重意义。本博深入学习中华文化后再来反思老女排,也发现了问题。特别是看了日本女排的残酷训练的报道后。什么问题?女性要不要这么残酷?这种魔鬼训练实际上对女性的身体摧残的很厉害。当然这不光是女排的问题,女战士,女飞行员等等,女性要不要什么都向男性看齐?毕竟女性的生理结构比较脆弱。可以说,女性的身体天生是为了生育做准备的。因而总体来说,一个文明社会不应鼓励女性从事危险残酷的事业。

 

80年代的中国掀起一股学习日本的热潮。中国女排可以说是师从日本女排。继承了其魔鬼训练和打不死精神。但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五连冠完全压倒了日本女排。对于这点完全可以深入挖掘,陈的电影却丝毫没有涉及。

从电影的表现手法来看,陈也没下功夫。要知道,我们看的是电影,不是比赛!陈把三场比赛直播搬到银幕上,观众还不如去直接看比赛。那么如何表现比赛?应当多拍赛场上观众看不到的细节。比如场上队员的互动和情绪变化心理活动,慢动作表现攻防过程等等。这点可以参考80年代风靡中国大陆的日本著名电视剧《排球女将》。

吴刚演的袁伟民也不像。袁伟民给大家留下的记忆是永远不紧不慢。喜怒不形于色。颇有大将风度。吴刚这个演员就不是这个类型的。什么都反映在脸上。从选角就错了。

老女排两队长都曾遭受不公,郎平选择拯救女排,她与女排断绝往来https://xw.qq.com/cmsid/20200707A0B0MS00,华军:当今的中国社会是不公平的,有卸磨杀驴,过河拆桥的传统。呵呵。为中华民族的腾飞立下汗马功劳的老女排也不例外。女排是一个可以深入的好题材,期待未来的好导演介入。

写于 2020.12.28

本博推特 @huajun2000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