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数字经济迅猛发展,催生了一批新职业、新岗位。自 2019 年以来 , 人社部陆续发布了 4 批共 56 个新职业。今年的五四青年节,我们聚焦一批从事新型职业、在新锐岗位上实现价值的年轻人。他们是大家眼里的“非定义”年轻人,他们遨游在互联网的海洋里,打破传统、勇于革新,在一条少有人走的路上,越走越宽阔,重新定义自己的命运。本篇为专题第二篇:一个曾在流水线上“拧螺丝”的厂工男孩,靠自学成为了一名数字化世界的建造者——程序员。
从“流水线拧螺丝”到“写字楼敲代码”,温学贵从“疯子骑士”堂吉诃德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受访者提供
“砍风车的骑士”,在小说《堂吉诃德》中,温学贵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我现在做的事不一定能成,但我一定要试一试”。
从“流水线拧螺丝”到“写字楼敲代码”,如果没有点“疯子骑士”的理想主义和执着疯癫,温学贵恐怕很难飞出那个曾让他窒息无望的超级工厂。
知乎上,“清北复交 > 985/211 > 海归”,这条“招聘鄙视链”成了近两年的毕业生们最火爆的话题。那些被排除在这条“鄙视链”之外的学生,无缘参与这场声势浩大、关乎未来的讨论。
有用户提问:“中专生有何出路?”答案里,除了两三个辅导机构的推广软文,只有一个刺痛的匿名回答:“没有出路,罪有应得。”
低学历,似乎成了这个时代“失败者”所携带的原罪。
“砍风车的骑士”。/《谁杀了唐吉诃德》海报
从残酷舆论中突围、主动把握命运,对温学贵这样出身农村、学历中专的95后男生来说,必定是一场孤独的征战。
温学贵的工作起点是网线安装员,之后是深圳某劳动密集型制造工厂的工人。
如今的温学贵,早已告别了机械重复的体力劳动,当上了广州一家软件公司的程序员。在公司的任务板上,他负责的是微信小程序的前端开发。
接受新周刊记者采访时,温学贵身处广州某栋国贸写字楼。工作休息的片刻,他望着窗外大雨过后、雾气氤氲的城市发呆。22楼,他已脱离了那个黏着他的地表;未来,他期待走得更高。
逃离工厂
早上8点,温学贵准时坐进工位,开始一天 12 小时的“拧螺丝”工作。工厂负责生产多媒体设备,但到了学贵这里,他对接的只是一个小小的零件。
标准化、自动化、垂直一体化的生产模式,让温学贵彻底沦为了一个“工具人”,他是《摩登时代》中的当代卓别林,没有言语、没有表情、没有停顿和卡壳,工作节奏和传送带保持一致。戴上耳机,是他切断身后那个轰鸣世界的唯一途径。
工厂引进了一批机械手,让温学贵隐隐感到了危机。
机械手,让学贵产生了一种可以随时被替代的焦虑。
不安感还来源于未来生活里可预见的漫长空虚——“今天的日子已经把余生的日子过完了”。在工厂里,生活不过是一遍遍的复制粘贴,想到此后的生活都是当下的“影子”,学贵感到晕眩。
其实,自从进工厂的那天起,温学贵就已经是工友眼中的“怪人”了。他不刷短视频、不打游戏,在男生宿舍里,他过分安静,没人知道他在想什么。
“落入工厂”像一场意外,又像是命中注定。
16岁以前,温学贵的圈子里没有大学生。大学,对他来说,是一个抽象的、遥不可及的概念。
村里所有的少年都有着相同的人生轨道,初中毕业、进厂打工;抑或是中专毕业、进厂打工。工厂,是他身边所有年轻人的最终“流向”。
16岁以前,学贵的圈子里没有大学生。/《高考》剧照
初三以前,温学贵成绩优秀;初三那年,他的学习热情突然沉落,他想象不到自己身上携带着“大学生”的潜能——对农村孩子来说,成为大学生,需要类似中彩票的好运气。
温学贵选择了中专,这是最快的可以帮家里分担经济重担的方式。学贵是家中长子,有4个弟妹,他是弟妹口中那个早日挣钱养家的“大哥”。
在广州的中专学校,学贵选择了计算机网络专业。对乡下孩子来说,计算机是离“未来”最近的专业,21世纪是属于计算机的世纪,信息技术会渗入每一个行业。
但中专院校的计算机网络与大学里的 IT 专业,风马牛不相及。
学贵学的计算机,是最基础的原理和使用软件,和年薪几十万的程序员之间,隔了一整个银河。
对乡下的孩子来说,计算机是离“未来”最近的专业。/pexels
但也正因他和计算机的“泛泛之交”,让流水线上的学贵想到了可以努力的方向。
每天晚上8点半回到宿舍后,学贵打开电脑,浏览网页,寻找任何有关计算机的岗位、能够接纳自己的未来。
自学编程,
“厂工”程序员上岸
从自学编程到“程序员上岸”,对温学贵来说,是一场漫长的征战。
男生宿舍里,外放视频声混杂着各类游戏声、聊天声,在这样嘈杂的环境里,“怪人”学贵需要从机械化的体力劳动快速切换到高强度的脑力劳动,在两三个小时仅有的休息时间里集中注意力、吸收知识。
头两年,温学贵的自学计划进展得并不顺利。尽管他陆陆续续地下载了不少自学课程,但由于工作经常变动,从工厂、拉网线,到房屋推销、麦当劳里做汉堡,学习计划总是被工作的变化打乱。自学之路时而进、时而退。
拉网线的时候,爬楼梯、爬杆子、挂线全都是体力活,还要挨家挨户地保修宽带。广州的夏天,最高温时常突破 35°C,在户外跑一天,整个人累到“脱水”。这种时候,“渴”是他最熟悉的感觉,矿泉水喝掉一瓶又一瓶,却挤不出一次上厕所的时间。
每天下班后,学贵需要从机械化的体力劳动快速切换至高强度的脑力劳动。/受访者提供
回到家,整个人瘫倒在床上。片刻之后,才有力气爬起来继续学习编程。
学贵也做过房地产推销员。打上领带,穿上白衬衫,皮鞋擦得锃亮,头发打上摩丝,学贵感觉套进了一个不属于自己的套子。每天坐在地铁进出口,等待来来往往的人向自己咨询房子。因为没有业绩,4个月的时间里,学贵几乎没有任何休息。
除了赚钱养家的工作压力,对学贵这样学历不高的小镇青年来说,“突围”最大的阻碍,还来自于信心不足。像他这样的年轻人,习惯了冷言冷语、习惯了在固定轨道中滑行,“信心”永远是他们生活里最奢侈的东西。
所以,当温学贵尝试学编程时,周围的人忍不住劝阻:“这东西太难了!”“你真的能自学吗?”
对小镇青年来说,“突围”最大的阻碍,来源于信心不足。 /《三和人才市场》剧照
但温学贵时常想起中专班主任说过的一个段子:“中考成绩不好,可能是出生月份的问题。”这句在今天看起来纯属玄学的一句话,却让彼时失意的他找到了一种力量,不是因为自己智力不达标、不是因为学习能力匮乏,只是因为一句说不清道不明的“运气欠佳”。
温学贵在网上找到了教编程的线上教育学校,学校的Slogan“你改变世界”让他心头一喜。
他开始调整自学效率、更加严格地执行学习目标,发现“编程原来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
几个月的在线网课结束后,温学贵开始集中精力找工作、投简历。在各类招聘网站上,程序员的学历要求一栏,通常写着“本科”或“硕士研究生”,再不济也是“大专”。
3个多月的求职之路后,他无意间了解到微信小程序的开发工作。这个岗位,给程序员设置的学历、技术门槛相对较低。
学贵发现,“编程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 受访者提供
不久,学贵接到了面试通知:微信小程序的前端开发。之后,他成了一名小程序工程师。
据信通院报告显示,2020年小程序带动就业780万个,成为微信带动就业的核心引擎。
Hello, world
你好,世界
“Hello, world”,是每位程序员学习编程之后用来测试系统的第一个程序。屏幕上这两个简单的单词,意味着程序员的代码可以编译、加载和运行,并且能够顺利输出。
——“编程改变世界”。在改变世界之前,总要先与世界打个招呼吧。
“Hello, world”,是程序员用来测试系统的第一个程序。
进入广州屯大软件公司后,温学贵想起了学编程伊始的这两个单词:“你好,世界。”自己终于可以利用代码,为数字世界“添砖加瓦”了。
从为企业搭建各类小程序商城,到设计娱乐性的“数字盲盒”,当自己和团队研发的小程序被推入市场,学贵看到了编程给周遭生活带来的直接影响。
虽然只是参与小程序开发的其中一环,但一想到手头的这款小程序将覆盖千万用户,学贵看到了自己的价值。
“在流水线上,再怎么拧螺丝你也拧不出花来。”但在代码的数字世界中,只要将它们组合、重置,就可以给用户呈现不一样的上网体验。
学贵与团队。/受访者提供
刚来公司时,温学贵因为学历和出身,遭遇了一些质疑。在一群本科生中,一个半路出家的“厂工”程序员,看上去似乎“并不靠谱”。
学贵一边工作,一边在解决问题中自学新内容。他没有接受过专业的教育培训,所有的信息都通过网上获取,好在互联网总是能给他提供充分的答案。
相对于 APP 开发,小程序的开发门槛较低,在技术和费用层面,都称得上“省时省力”。此外,APP 开发需要做两套系统——安卓系统和苹果iOS系统,客户端的工作量翻倍;而小程序只需要做一个通用端、一个后台即可。
小程序是温学贵跻身程序员大军的敲门砖。在 IT 行业打拼了一年多后,他察觉到了自己的欠缺,目前所做的工作里,有很多程序的底层逻辑是他所不知道的。
强烈的求知欲,让温学贵有了更大的抱负。
自学中的学贵。/受访者提供
如今的温学贵,正在备考大学成人考试,希望能在编程领域探索得更深,避免成为一个“只知道搬运代码的码农”。
他想去触碰那个未被探索的、迷人的代码“宇宙”。同时,他想做完那个想念已久、憧憬已久的“大学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