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写一个故事2021-08-22 16:54:50

01.

最近,多位娱乐圈明星人设崩塌,估计再也无法涉足娱乐圈了。

我刷着这些新闻,熬夜到凌晨。后来再刷手机,看到的内容基本是追星的,好像我的世界都是偶像超话的。

那么,为什么我的世界都成了娱乐圈的内容呢?

百思不得其解,直到我看到了一个概念才明白过来。这就是" 信息茧房 "——

人们关注的信息领域会习惯性地被自己的兴趣所引导,从而将自己的生活桎梏于像蚕茧一般的 " 茧房 "。



简单来说就是,算法机制的存在,让人越玩越爽,但实际上却什么也没得到,事后非常空虚。

那时候,我们缺少真正的快乐,我们得不到真正的关爱,我们的社交也是缺乏效率的。

所以,如何去突破信息茧房,获得心灵慰藉和知识内容成为了关键问题。

否则,我们依然严重缺乏精神食粮,只是机械地生活着,越生活越苦累。这种情况也在困扰着 00 后的阿素。

从老家贵州来到浙江宁波上班的阿素,和其他 300 多名女工一起待在流水线上,她们合力制作出一件件代工品。

工厂将这些代工品装进集装箱,运到欧洲,贴上牌子大卖。

但这些和阿素关系不大,她的职责是把面料压成袖子或领子,很枯燥,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就是" 根本无法停下来,说白了每一天都感觉自己是一台机器,没有休息,没有思考,无法学习。"

在她身边,工友们用听流行音乐,刷短视频,玩游戏的方式做着最后的抵抗。

阿素不是没有试过,但玩到深夜的方法,让她本就缺乏食物营养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掉头发,身体虚,20 岁的身体像六七十岁一样差。

好在 " 逃避 " 方式还有很多,一位禅音歌手的作品让她开始着迷,她用一只耳朵戴着耳机听着,另一只耳朵随时等待流水线上的协作指令,这样她可以听上一整天。



后来听的内容也广泛了,古代战争故事令她感受醉卧沙场的豪情,唐诗宋词令她感受婉约与隽永。

有了这些精神食粮,轰鸣的机器仿佛消失了,心情轻松了,她有了自己的想法。

她认为《红楼梦》全本有声剧中三进大观园的刘姥姥,不只是运气好,更重要的是刘姥姥保持住了普通人的善良本质;

她觉得贾宝玉值得跟薛宝钗在一起,因为宝钗很懂事。(她也会想,自己能早点儿懂事的话,是不是生活不至于这么辛苦。)



工友们叫她组局一把手游,她说没时间,自己更喜欢几个小时徜徉在《好了歌》里,获得精神安宁。

对她来说,精神食粮成了生活的解药,一定程度上把自己从工厂世界里短暂抽离,没有束缚,至少思想是没有被束缚的。

不过,《红楼梦》《好了歌》无法一劳永逸地帮她解决迷茫,她总觉得未来自己的竞争力比不上其他人,也害怕厂里待久了,而和外界脱节。

想来想去,只有学习才是应对之策。

为此,她专门去听了一些知识内容和技能培训资讯,希望自己多了解点信息,努力提升自己,就像那句名言说的:" 知识是抵御一切灾祸的盾牌。"

未来会如何,阿素倒也看得很开,因为学习让她知道自己不会一直是现在这样,她还计划未来回到学校参加高考,再去获得一张文凭。

对于普通人来说,生活不可能万事俱备,但做到看淡迷茫,拥有希望并非不可能。

毕竟,精神食粮的存在能够让人一边脚踏实地,一边仰望天空。

02.

一般来说,平淡、漫长、甚至索然无味才是普通人生活的特征。

不过,为了增加 " 趣味 ",命运本身总喜欢在平淡的生活中去打击人,摆出各种坎坷让人不得不注意到她。

你可以选择被坎坷所俯视,也可以选择翻越。

后者很难,但有人就是喜欢在荆棘遍布的路上去见识壮丽风景,譬如非云。

之前是班级尖子生的非云,怎么也没想到老天跟自己开了一个玩笑,9 岁的她开始视神经萎缩,有些难治。

她在病房里播放《论语》的有声读物,一个同样有视障问题的男孩反倒凭着毅力,背诵下了全文。

这让她大为震撼,原来很多事得 "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在这样的信念下,非云带着助视器,坚持在普通初高中上学,而不是去读特殊教育学校。

不过,还有一个问题存在。

一直以来她没有什么朋友。身边的同学们来嘲讽她,她孤立无援;青春期的心情有些起伏,她无法倾述。

非云需要友谊,每一个人都需要朋友的陪伴和安慰,这不仅仅是生活的动力,也是生活的必需品,能为你雪中送炭。

一时没有,那就想法设法创造朋友。

史前神话故事简单纯净,没有太多弯弯道道,对于非云来说,这就是生活的小伙伴。她喜欢这种感觉,以此来缓解了没有现实朋友的痛苦。

有了精神慰藉,也就恢复了不小的生活勇气,甚至可以像开了挂一样。

刻苦学习的非云进了市重点高中的班级学习,令人刮目相看;关于未来,她想去考普通全日制大学的播音专业,尽管注定困难重重。

一直以来,对精神食粮的追求给了很多人改变人生的力量,让他们去冲破种种现实的束缚。

这样的故事一直发生着,不会停止。

03.

我们常常注意到精神食粮对于个人的作用,但作为一种力量,它还能让人之间产生联系,从而缓和家庭关系。

关于这一点,裘晓丽和儿子深有体会。

裘晓丽本来是一手房售楼处销售经理,但是工作太忙了,导致她疏于照顾孩子。

儿子成绩差,还调皮鬼,她又只好放下工作去陪陪儿子。

一开始,裘晓丽觉得只要自己投入时间就行。

哪成想,儿子做作业的时候喜欢听少儿版的历史故事,自己用责令的口气让他乖乖写作业,他很抵触,做的作业效果很差。

无可奈何之下,她只好顺着孩子的意思,让《东周列国记》《故宫大怪兽》故事一直播放着。

后来她凑近耳朵听,听得津津有味,有时候和儿子讨论故事走向。

他们喜欢听书的时间,享受故事带来的精神食粮,不知不觉地调和着母子关系。

家庭氛围轻松和谐了,许多事情便水到渠成。

裘晓丽听起了《少有人走的路》《上官讲心理学》,了解家庭教育知识,因为想要更进一步,更好地关爱儿子。儿子成绩不断提升,听起了更多教学内容,也想要更进一步。

谁想得到,精神食粮也能帮助重构每个人的家庭和代际关系呢?这种无形的力量,将单点的个人连接起来,形成一张温暖的网。

那些身处其中的人,感受到了来自亲友的爱和关怀,也感受到了自己魅力。

他们从中走出了一条神奇之旅,找到了生活的意义,人生的方向。

有人在《平凡的世界》中获得了考研的勇气,尽管第一次考试失败了,但他相信这只是自己终将迈过去的一道坎。

有人在《剑来》中感受到了生命力,鼓励自己与他人好好在职场上闯荡一番。

有人找到了树洞,治愈自己的抑郁和失眠,度过低潮期。

有人抚慰亲友的浮躁情绪,让他们获得轻松心情。

他们都是喜马拉雅的用户,沉浸在有声世界中,享受着喜马拉雅给他们提供的精神食粮。

对于他们来说,精神食粮就是成长的力量,是枯燥环境中的一抹温暖亮色。

04.

所谓的枯燥环境,其实也是 " 历史的一些进程 "。

工业化带来了社会高速发展,也导致温情的缺失;过分强调机械化管理使得员工之间的关系变得冷漠;城市化制造了一个个 " 心灵的孤岛 ",独居成为社会常态;原生家庭化让一些人从小缺少爱,没有安全感;超常工时化抢夺了人们的闲暇时间。



社会学家早就指出,个体将逐渐取代家庭成为人际交流的核心。人们越来越依赖于手机等移动端,有效交流越来越少,关爱越发难得到满足。

孤独就这样在历史的进程中成了时代的主题。

这就是我们这个时代为什么需要精神食粮的深层次原因。

其实,只要人还是人,就需要抚慰、感召、陪伴,需要某种力量陪我们走过很长的道路。

人们常以为,金钱可以买来一切,但对很多人来说,他们最需要的不是现成的工作待遇,不是闪耀的个人头衔,而是成长的力量。

在这样的理念下,经过多年持续耕耘,喜马拉雅已和众多出版社、在线文学平台、头部内容创作者保持合作,不断为用户高效生产高质量有声内容。同时,打造优质播客节目,打造多个特色精品有声剧场,不断拓展音频的边界。



这些举措深入用户生活场景,帮助喜马拉雅建立起丰富而多元的内容生态,目前平台上已经积累了 100 个领域的 2.8 亿条音频内容,几乎涵盖了不同年龄段所需的精神营养,为大家提供「每一天的精神食粮」。

老年人在这里收到了他们的专属听单。中年人可以陪着自己的孩子感受《三体》广播剧里的震撼。年轻人可以去领略自制 IP 里的国风创新内容。孩子们可以去感受《中国寓言故事》里的传统文化。

他们还可以切换去体验其他年龄圈层的内容,得到一份愉悦和充实。



其实,无论是谁,生活在哪里,正在经历怎样的人生境遇,都可以在声音的世界里汲取精神食粮的能量,找到内心的定力和定见。

这点自古以来就很关键。

古代,人们因为科技水平问题,思维会被禁锢在小圈子里,所以古代格外需要精神食粮,帮助人独立思考;现在,互联网让信息四通八达,信息太多反而形成了干扰,很多人的思维依旧被禁锢在小圈子里,所以现在也格外需要精神食粮,帮助人思考。

阿素思考了,所以她想有新的人生道路;非云思考了,所以她想去过普通人的生活;裘晓丽思考了,所以她明白育儿方式的重要性。

她们和以前不一样了,改变的基础在于精神食粮。

精神食粮带给人新的思想航道,让人去发现思想的新大陆。

我们在其中远航过,就证明我们活过,给自己留下了点什么。

诚如梭罗所说:" 如果把你的目光直接朝内看,就会发现,在你的思想中有一千个领域尚未被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