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底线的流量狂欢何时休?
近日,深陷争议事件的星巴克重庆磁器口店,成了新晋网红打卡地。
蜂拥而至的所谓直播网红们,有的坐在星巴克门店里直播喝蜜雪冰城,有的对着镜头吃起了螺蛳粉,有的拍下扔臭鸡蛋、臭豆腐的短视频 ......
重庆当地的网红博主们,直接来到涉事门店花式直播,其他城市的便就近找某家星巴克门店开始直播。
无论线下还是线上,如果有网红主播能进店,对着星巴克员工指着鼻子骂,观看、评论、点赞等互动就能掀起一个小高潮。
这场网红的 " 狂欢 " 缘起于 2 月 14 日下午,# 星巴克驱赶执勤民警 # 等相关话题冲上热搜引发的舆论关注。
在该起事件中,星巴克重庆磁器口店员工曾以 " 未消费不能占用餐位、影响品牌形象 " 为由,驱赶了在工作中临时抽空吃盒饭的 4 名民警,最终几名民警只好蹲在路边端着饭盒吃完了这顿憋屈的 " 工作餐 "。
事发后,涉事星巴克店内客流量稀少,门外却聚集了不少主播进行直播,更是有主播进入门店,打开直播间喊话重庆网友坚决抵制星巴克。
眼中只有流量没有底线,为了流量,为了变现,为了一己之私利,不择手段地干扰他人正常生活,一再挑战公序良俗乃至违反法律的所谓网红主播们,被称为 " 流量秃鹫 "。
显然,如今星巴克的舆论风波事件,让这群 " 流量秃鹫 " 们看到了机遇,于是各地的星巴克门店,星巴克员工们,成了他们眼中的流量密码,无底线的流量狂欢又开始了。
流量、变现>道德法律底线?
近几年来,围聚在新闻人物身边直播,打卡热门事件,已然成为部分无良短视频主播的 " 涨粉密码 "。拉面哥、全红婵等人皆深受其害。
今年 3 月,山东临沂一位农民,因赶集出摊卖拉面 "3 元 1 碗 15 年不涨价 " 而走红。
很快,一帮短视频主播从各地赶到拉面哥家里,打着 " 弘扬正能量 " 的旗号,围在拉面哥身边直播蹭流量,导致村里交通瘫痪,严重影响了村民的正常生活。" 流量秃鹫 " 的称号也因此得名。
郑州遭遇特大暴雨时,武警官兵正在冒险救援,有网红为了直播赚流量,居然偷走救生船。东京奥运会期间,跳水小将全红婵勇夺金牌后,其家乡广东湛江麻章镇迈合村突然涌入数千名主播,他们蹲守在全红婵家门口直播,影响居民正常生活,甚至让全红婵生病的奶奶无法正常休息。
2021 年 12 月 7 日,寻子 14 年的孙海洋带着儿子孙卓回湖北监利市老家探亲,迎接一家人的是各类网红们的一圈圈镜头,里里外外围了三层。
一个主播还恬不知耻地追问孙海洋:" 我们没有打搅到你吧 " 热情好客的孙海洋忙说:" 没有,没有。" 主播就一边跟直播间里的网友说 " 没有打搅他 ",一边吆喝 " 你们快点关注下这个账号 "。
一次次无底线的行为,也让 " 流量秃鹫 " 落得人人喊打的局面。
对此人民日报曾发文评论称,一些网红四处蹭热点,揭人隐私,骚扰他人工作和生活,已成不折不扣的社会公害。
治理这种乱象,慢不得也拖不得,精准出击,依法惩处,就得切断他们变现的路径,规范他们依托的平台,并防止他们换个马甲再度兴风作浪。
相关短视频、直播平台也持续打击该类违规账号。
2021 年 12 月,抖音发布公告称,针对孙海洋全家团聚被网红主播骚扰事件,平台对发现的 49 个违规账号实施 " 封禁直播权限 7 天 " 等处罚。抖音也表示将不遗余力持续打击此类恶意博取流量关注的不良行为。
与此同时,快手也发布公告称,将持续严打户外直播中的违规内容和不良行为,包括但不限于以 " 播报社会热点 " 为名,围聚在热点新闻人物家中或门外," 蹭热点 "、恶意获取流量,扰乱他人正常生活等。
根据快手的公告,2021 年 6 月至 12 月,快手对户外直播中存在妨碍、破坏公共秩序,侵犯他人隐私,恶意搭讪、骚扰他人等行为的直播间及账号视违规程度给予处罚,共处置违规直播 2199 个,封禁违规账号 26483 个。
" 流量秃鹫 " 背后,全是 " 人血馒头 " 式生意
到处 " 打卡 " 蹭流量的网红为何屡屡得逞?这些主播蹭到的流量背后又是什么?
有媒体报道称,某网红仅去年上半年为了 " 打卡 " 蹭流量,就至少飞了国内二十几个城市(乡镇)。
" 今年我才开始学会蹭(流量)的。在之前都是自己策划的内容,可流量都十分惨淡。"2021 年 3 月,一次偶然的机会,他途径山东临沂时前往 " 拉面哥 " 的村里,随手拍了一则短视频后上传到了平台。
让他想不到的是,这条短视频的播放量居然破万了,与此同时,关注量也有显著的增加。从此他彻底迷上了蹭流量,只因为相比夯实地输出内容,蹭话题,这样的流量更加唾手可得。
某网红机构运营负责人表示,目前从零到一培养百万级(粉丝)的网红达人,MCN 需要投入推广的费用、资源等成本,往往要四、五十万到百万元。
可四、五十万元足够让机构旗下的主播、UP 主在全国飞上整整一年,不停地去蹭热门事件、人物的流量。
在行业竞争激烈、流量成本居高不下的当下,到处 " 打卡 " 蹭热门事件、热点人物的流量,已然成为网红机构既低成本圈粉,又能海量引流的新捷径。
这些网红趋之若鹜蹭得的流量,又是如何变现的呢?
" 投广告一般看的是粉丝量、播放量,一般小商家不会深究粉丝群体的构成,以及与自己的产品定位是否相符。" 有业内人士表示,蹭热度的网红账号,视频观看量、互动量等数据往往可以堆得很高,为账号通过广告投放方式实现变现奠定了一定基础。
目前无论是直播的广告合作或者短视频的广告投放,费用商谈的依据大多是以网红的关注量、播放量数据为标准。
除此之外,类似的流量账号背后可能还藏着不为人知的商机。" 有的机构在卖直播、短视频账号,大部分是这些蹭热点养起来的号。"
例如有时看到蹭流量的主播,同时摆了十台手机在直播,或把一套素材剪辑成不同角度,上传到不同短视频账号上批量圈粉,就是在借助同一热点话题批量占号养号。
在相关账号买卖平台上,一个粉丝量仅七万的直播号要价近万元,且有大量潜在买家上前询价。显然,通过养号养出来的直播号、短视频号,的确可以以这类方式进行变现。
回看网红蹭流事件,因网暴而产生的流量生意无异于吃 " 人血馒头 ",蹭热点、追逐流量不应越界。
为了流量,为了变现,为了一己之私利,一再挑战公序良俗乃至违反法律,侵犯他人权益,早晚会被自己的行为反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