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边野花不採白不採2022-07-26 20:46:06

作者: 叉少    来源:往事叉烧

1925年,孟小冬跟梅兰芳合唱了一台《四郎探母》,两人因戏生情,没多久就订了婚。

 

订婚时,梅兰芳已有两房太太,可孟小冬从小走南闯北,心性高傲,绝不肯做小。

 

梅兰芳安慰她:“我家中虽有两房妻子,但明华已是病重卧床不起。我叔伯无后,我可兼祧两房。若你肯嫁过来便不算偏房,是平妻,我定让你与芝芳平起平坐,你看这般可好?”

 

孟小冬深爱着梅兰芳,答应了这个请求。

 

成亲四年,孟小冬一直住在朋友家的四合院,没踏过梅府半步,后来更是因福芝芳阻拦,连孝都没能戴成。

 

孟小冬一怒之下登报“休夫”,连钱都没要就离了婚,更是放狠话说:

 
“我今后要么不唱戏,再唱戏不会比你差;今后要么不嫁人,要嫁就嫁一个跺脚乱颤,天上掉灰的人。”

 

1907年冬,孟小冬出生在平谷一个梨园世家,本名孟令辉,小名若兰。

 

祖父孟七是知名文武老生,父亲、叔父都是京剧演员,孟小冬从小在戏园子里长大,四五岁就跟着父亲练功。

 

彼时京剧演员地位不高,四处演出常年不到家,还得仰仗着官商赏钱。孟小冬的父亲孟鸿群一直希望生个儿子,结果盼到中年却盼来了女儿。

 

他不希望女儿将来吃这碗饭继续受苦,每当女儿跟着咿咿呀呀学腔调,孟鸿群就喝止。

 

可孟小冬喜欢唱戏,她在戏园子里跟着叔叔、伯父吊嗓子,练功夫,起初大家都是教着玩,可当孟小冬开始学老生后,叔父吃了一惊。他断定这是棵好苗子,说服了孟小冬父亲好好培养。

 

1918年,孟鸿群跟着戏班到天津唱戏。在众多京剧码头里,天津是公认最难演的码头,这里的观众鉴赏水平高,一旦唱不好就要吃瘪。

 

孟鸿群唱了一出京剧传统剧目《八蜡庙》,台下喝彩不断,可演到褚彪与费德恭的打戏时,孟鸿群突然身体一阵麻木,晕倒在台上。

 

台下一片慌乱,嘘声四起。正在焦急时刻,孟小冬走到父亲面前说:“爹爹你歇口气吧,我去给大家唱几段,您歇好了再上台!”

 

说完这话,她不顾剧组反对径直走上台,双手作揖道:“我父亲突然身体不适,不能马上登台,下面就由我给大家清唱一段《捉放曹》吧,算是给大家赔个礼。”

 

说罢便放开嗓子唱起来:“听他言,正宫调。”

 

一声唱完,台下顿时掌声如雷,等到一整段唱完,更是满堂喝彩,大家都知道了孟班主的女儿是位天才。

 

这之后,孟鸿群终于下定决心让女儿拜师学艺,挣钱养家。他带着年幼的孟小冬拜姨夫仇月祥为师,签了八年卖身契,父亲告诉她:

 

“孩子,要记住,想要让人瞧得起,想成人,将来想有出头之日,就得学好本事,就要当角儿。”

 

这之后,孟小冬勤学苦练,每天一早站墙根下练口型,上午练功,下午练唱腔,晚上背戏词。没几年就当上了戏班的主角,半年里能演130多场戏。

 

图源:《梅兰芳》

 

1919年,孟小冬开始在上海各大戏院登台演出。当年11月,她在上海大世界唱了曲《击鼓骂曹》,台下的“上海滩一霸”杜月笙一听坐不住了,立马让人奉上花篮:

 

“孟大小姐,阿拉杜月笙这厢有礼了!”接着又说:“恭喜孟大小姐演出成功!”

 

这之后,杜月笙成了孟小冬的铁杆粉丝,还把她介绍到黄金荣的共舞台演出。

 

后来他回忆道:“大世界这个剧场,乱哄哄的,本来再好的角儿也听不出来,可是孟小冬的声音?出,我其他的声音就都听不见了。满宫满调,端严厚重,更难得的是,观众来来去去,她自己唱自己的,气派大得很。”

 

 

 

上海一唱成名,孟小冬接下来又去福建、汉口等地演出,甚至还受邀去南洋表演。

 

随着孟小冬的名气越来越大,师傅仇月祥退居幕后,给她当经纪人。有次演出结束,孟小冬天真地问师傅和父亲:“我现在是角儿了吗?”

 

父亲和师傅对望一眼:“你的路还长着呢。”

 

正当年少的孟小冬如日中天,她的琴师却指出不足:你唱老生条件很好,但是戏路太杂,你要想真正吃这碗饭,小码头就不能跑了,你一定要去北京。

 

1925年,孟小冬北上京城发展,到京城的首次演出在三庆园,以全本《探母回令》打炮。孟小冬饰演杨四郎一人到底,俊美的扮相,满官满调的唱腔,很快就征服了京城的戏迷。

 

彼时的北京城众星云集,余派老生余叔岩红得发紫,梅派大师梅兰芳风头正盛,此外还有朱琴心、徐碧云等角儿压阵。

 

可京城三大戏院之一的开明戏院,愣是向孟小冬发出了邀请,并以坤角身份挂上了戏院头牌,那之后京界群角都对她另眼相看,“再无人视她为戏耍偶为,而是正经以大腕待之”。

 

孟小冬嗓音独特,很快在梨园界确立地位,当时的戏评人沙大风对她的唱腔推崇备至:

 

“孟小冬生得一副好嗓子,最难得的是没有雌音,这在千千万万的人里是难得一见的,在女须生地界,不敢说后无来者,至少是前无古人。”

 

袁世凯女婿剧评家薛观澜更是评价道:

 

“当年有美貌之称的名坤伶,如清朝末年的林黛玉、陆兰芬……以上十个美人,姿色都不及孟小冬。”

 

孟小冬的收入也越来越多,一年之后,她买下了北京四三条25、26号院,把家人接来了北京。

 

孟小冬 杜月笙

 

孟小冬在开明戏院唱响了名堂,杜月笙也借着帮黄金荣办事,寻摸到了北平。一次听完戏后,杜月笙派人跟着孟小冬的车夫回家,得到地址后亲身拜访。

 

杜月笙是“民国第一戏痴”,跟余叔岩、谭鑫培等多位名角都相识,更是欣赏梅兰芳的唱腔。看到对方有如此高的地位,又对京剧有着不俗见解,孟小冬对眼前这个男人敬重起来。

 

 

 

同在开明戏院头牌的还有梅兰芳,只不过两人演出日期不同,从没见过面。

 

1926年夏,北平总台办为母祝寿,请梅兰芳和余叔岩合唱《四郎探母》,碰巧余叔岩生病唱不了戏,于是找了孟小冬代替。

 

为了稳妥,总台办先找梅兰芳和孟小冬试演。孟小冬在后台见到梅兰芳,上前行了个礼道:“梅大爷。”

 

孟小冬一喊完,周围的人都笑出了声。梅兰芳忙说:“小冬姑娘,不要客气,以后叫我梅……”说到这,梅兰芳也停住了,他实在想不出应该怎么让对方称呼自己。

 

一旁的“梅党”起哄说:“就叫梅大哥吧。”

 

演出当天,梅兰芳饰演铁镜公主,孟小冬扮杨四郎,一个粉面含春,一个不怒自威,台下叫好声不绝,甚至不少人喊起了“绝配”。

 

自那次合演之后,梅兰芳只要唱《四郎探母》,就找孟小冬跟自己合演。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