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难知亦难2018-12-02 01:47:51

波士顿革命之旅(2)第一声枪响:从莱克星顿到康科德。

从波士顿开车往西北,不到30分钟就来到北美独立战争打响第一枪的地方:莱克星顿。如今是一座宁静美丽的小镇。只有绿地上伫立的纪念碑和民兵雕像,默默地提醒人们这里曾爆发了震惊世界的那一声枪响。

Boston倾茶事件之后,英国当局和北美殖民地之间的矛盾不断加深,武装起义的呼声越来越高,各地的民兵开始大量储备武器弹药。1775年4月18日晚上,一队英军接到命令,趁夜色从波士顿向康科德进发,试图去收缴、摧毁当地储备的武器弹药。得到英军出动的消息,波士顿的“革命党”人心急如焚,急忙派人分头前去报信。其中一个送信人的故事在80年后被Longfellow写成长诗Paul Revere’s ride,被收入许多地方的学校教材,成为美国脍炙人口、妇孺皆知的革命诗篇:

“…through the gloom and the light,

The fate of a nation was riding that night;

And the spark struck out by that steed, in his flight,

Kindled the land into flame with its heat”.

 

收到消息的民兵们连夜行动起来,英军行进到莱克星顿的时候,等候多时的民兵们挡住了他们的去路,双方都有点不知所措,毕竟以前没有发生过正面的对抗,双方指挥官都不愿意先开枪。在短暂的僵持过后,英军命令民兵们立刻解散并放下武器,民兵开始缓缓地散去,但并没有放下武器。此时不知道从哪里突然传来了一声枪响,局面顿时失控,一阵乱枪之后,民兵们四处逃散,多人死伤,而英军只有一人受了一点轻伤。青史留名的“第一声枪响”就此结束,留下一笔糊涂账,事后双方都不承认打了第一枪,有些历史学家甚至不认为这是一场真正的战斗。

几乎毫发无损的英军重整队伍继续向康科德进发,而在那里等待他们的是闻讯从附近赶来的越聚越多的民兵。这一次,英军没有了在莱克星顿的好运气。在城外康科德河上的北桥(North Bridge),人数上和士气上已经占优的民兵包围了已经走了一整夜、几乎筋疲力尽的英军士兵。这一次,面对英军的子弹,民兵们不再退缩,而是勇敢还击。这一次,轮到了英军四处逃散,留下几十具尸体,狼狈逃回波士顿。

1837年,Emerson 写下著名的Concord Hymm,其中写到:

By the rude bridge that arched the flood,

Their flag to April’s breeze unfurled,

Here once the embattled farmers stood,

And fired the shot heard ‘round the world.

“震惊世界的枪声”由此而来,不过爱默生本来讲的是发生在康科德北桥的战斗,后人却张冠李戴,将第一声枪响放到了莱克星顿。但无论是莱克星顿还是康科德,北美独立革命的这一声枪响,给世界带来了一种全新的制度,也将不断激励人类为自由而勇敢地探索和战斗!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