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坚信冰箱里的东西也需要呼吸,所以不能把冰箱塞的太满,要留有适当的空隙让牛奶呀,鸡蛋呀,肉呀,菜呀,水果呀能够呼吸。当然也许不一定真是它们有这样人性化要求,而是我看不了冰箱像柜子一样被塞满食物的惨状。
我生在红旗下,长在新中国,从小没经历过贫穷,没经历过困难时期,也没经历过文化大革命,反正是没有过挨饿的印象。在我的脑子里没有食物短缺这一概念,而且对妈妈酷爱囤货这一行为“深恶痛绝”。她们那一辈人小时候受过穷,年轻时挨过饿,老年后又经历了非典,所以这辈子一有机会就要焦虑,担心没米,没面,缺肉,少菜。总之是家里什么时候都要备50斤大米两袋,虽然只有老头老太太两个人,一天三顿像吃猫食一样消耗不了二两米,那上百斤的大米也要备着。家里冰箱有一对儿,肩并肩地站在一起,哪个一开门都往出掉东西。那老太太心里也不踏实,时不常的还要去超市往回摡搂各种食品。我们母女俩永远会在买多少菜这件事上起争执,好在自我成年以后,就再没跟她用过同一个冰箱,所以即便她看着我半空的冰箱干着急,也没办法。有时候实在急了,就来两句狠话:“什么时候真有紧急情况了,饿死你!”
没想到这紧急情况还真让老太太给等来了。自从年初武汉出现疫情,老太太就天天在微信里给我急赤白脸地布置任务:“赶快去买米,买面,买一些搁的住的食品在家里备着。”我一边点头称是,一边我行我素,冰箱仍然是半空着。直到几个星期前加州宣布封州,我才开始加大采买的数量,但也远远没到囤货的地步。可架不住先生开始有了忧患意识,非要拉着我去Costco,号称要买够两周的食品。
今天的Costco已不同于两周前了,出出进进的工作人员和顾客们都戴上了口罩,入口处也已经不是随便晃一下会员卡就可以进入了,而是要按一定的间隔距离排队,然后被门口的工作人员放行。前来采买的人基本上都是全副武装,有的不仅戴口罩,手套,还有面罩。每个人都如临大敌一般的防范着其他从身边经过的人,好像肉眼就能看见病毒一样的互相嫌弃着。先生下车前一再跟我强调今天的行动原则,就是一个字:快!快进,快出,快找东西,快付款。。。总之是要马不停蹄,争分夺秒。快的原则我是领会了,但让我没想到的是先生还有一个没明确表示的原则,就是:多!平时经常买的食品像肉,奶,蛋。。。要加倍的拿,平时不买的东西像冷冻食品,奶酪,甜食。。。也要各取一份。看着先生三步并两步的穿梭于货架和冷柜之间,肩扛手抱的大包小包的往推车里放有用的,没用的,或者根本不知道如何用的东西,我的脑袋一圈大似一圈。再想想家里的冰箱有可能会被挤爆,我就感到心慌气短,大有感染了病毒的前兆。一直到先生把一大大大。。。包糖放到车上,我是彻底崩溃了。我透过太阳镜哀怨的看着他问:“老大,世界末日真的要来了吗?你买这么多糖让我心里发慌耶!” 先生根本顾不上回答我的问题,甩了一句:“又坏不了,慢慢吃呗!”就头也不回的奔向下一个目标了。我看着糖口袋上赫然印着的黑体字:10LB(磅),立刻感到自己已经被齁晕过去了。
前后不到30分钟,先生拎着我,跟急行军一样的“抢”了满满一车食品后走出了Costco。我的大脑一直在不停的转,考虑如何把这一车东西放进冰箱,完全没注意听先生在说:“走,我们还得去一趟华人超市。” 等醒过闷儿来时,我们已经到了超市门口。同样的原则和策略,先生拎着我又“抢”了一车,光方便面就买了两箱。
带着满满一后备箱的“战备粮”我们回到家,费尽脑筋把它们全都塞进了冰箱。食物们你压着我,我挤着你,我仿佛听见了牛奶,鸡蛋,三文鱼,大白菜们被挤得直哼哼的声音。实在听不下去了,我冒着小雨出门快走六十分钟,计划先消化消化食儿,好再慢慢的把那一冰箱东西都挪到肚子里。晚上给老妈发微信告诉她:“妈,您说的紧急情况来的时候,您闺女我不是如您所愿被饿死的,而是因为囤货太多被撑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