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kyang2020-10-15 02:43:18

如果说中国的四十年是个世界发展的奇迹,那深圳四十年可以说是奇迹中的奇迹。

40年前,深圳成为我国第一个经济特区。回顾这40年,从边陲小镇到一座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从3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到每平方公里GDP超十亿,从“经济特区”到“先行示范区”,深圳巨变,创造了世界城市发展史上的奇迹。

深圳位于南海之滨,毗邻港澳,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引擎,是一座充满魅力、活力、动力和创新力的国际化创新型大都市。截至2019年10月,深圳下辖9个行政区和1个新区:罗湖区、福田区、南山区、宝安区、龙岗区、盐田区、龙华区、坪山区、光明区以及大鹏新区。

1979年撤銷寶安縣深圳市成立,至2019年下轄達9個

作为曾经的深圳人,对于深圳怀有特殊的感情,特地回顾一下深圳40年的大事。

深圳经济特区40年大事记

深圳市在1973年建成区面积6.87平方千米,至2013年变化为1054.15平方千米,增加了1047.27平方千米,翻了152.36倍(实际扩展了128.31倍),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深圳速度”。

深圳港位于珠江口以东,南海大亚湾以西的深圳市两翼。截至2019年底,深圳港拥有15个20万吨级靠泊能力的集装箱泊位,是华南地区超大型集装箱船舶首选港。深圳港是以外贸见长的集装箱枢纽港,外贸集装箱吞吐量占总吞吐量90%以上。

1980年8月26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批准《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深圳、珠海、汕头经济特区诞生。《条例》规定在经济特区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鼓励外商到经济特区投资办企业,赋予经济特区在改革开放方面更大的自主权。

 

● 1980年,深圳首先在中外合资、合作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中进行劳动合同制度改革试点,在全国率先打破了固定用工的传统体制,“炒鱿鱼”一词开始走向全国。

 

● 1982年,深圳提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口号,这句口号成为打破思想禁锢、激励人们投身改革开放大业的时代强音。

● 1983年9月,2万基建工程兵集体转业到深圳,参与深圳经济特区建设。他们用青春和汗水开出一条条马路,筑起一栋栋高楼,创造了三天建一层楼的“深圳速度”。

 

● 1983年9月,由国务院批准创办的深圳第一所全日制高等院校深圳大学开始招生。

 

● 1984年初,邓小平同志视察深圳并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 1984年3月,“三天一层楼”的国贸大厦成为深圳城市标志,“深圳速度”被载入史册。

 

● 1985年11月,深圳成立全国第一家外汇调剂中心,为中国内地建立规范化的外汇市场提供了有益的探索。

● 1987年2月,深圳出台了全国第一个《关于鼓励科技人员兴办民间科技企业的暂行规定》,鼓励技术入股、兴办民营科技企业,由此催生了一批高科技民营企业。这项规定催生了深圳第一批草根创业潮,华为、中兴等知名高新技术企业均创立于这一产业背景,为深圳高科技产业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打下了体制机制的基础。

 

● 1987年4月,“招商银行”在深圳挂牌,这是中国内地第一家企业自办股份制商业银行。招商银行诞生以来,开创了中国银行业的数十个第一。

 

● 1987年12月,深圳市政府首次公开拍卖一宗土地编号H409-4,面积8588平方米地块50年使用权。这是土地使用权在国内第一次作为资产进入市场,被称为新中国建立土地使用制度后的“第一场革命”。

 

● 1988年3月,赛格电子配套市场建立,这是全国第一家专门销售国内外电子元器件、组织生产资料配套供应的电子市场,其所在的华强北商业街后来发展成为“中国电子第一街”。

● 1988年3月,深圳平安保险公司成立,这是中国内地第一家股份制保险机构,也是中国金融保险业中首家引入外资的企业。

 

● 1989年,在团市委组织下,19位热心人士通过一条热线,开通“为您服务”热线电话,为来自五湖四海的特区建设者提供倾情帮助。1990年,深圳创立内地首个义工团体。如今,“志愿者之城”已成为城市名片。

 

● 1990年12月,深圳证券交易所率先试营业。次年4月16日,国务院授权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深圳证券交易所成立,成为中国内地两大证券交易所之一。

● 1991年10月,深圳机场建成通航,历时仅2年4个月,机场建设有多项改革创新,在全国机场建设中第一家自筹资金建设。深圳海陆空现代立体交通体系初步形成。

 

● 1992年1月,邓小平同志再次视察深圳并发表重要谈话,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明正确方向,推动深圳乃至全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一个蓬勃发展的历史新时期。深圳特区报为此发表“猴年新春八评”和长篇通讯《东方风来满眼春》,在海内外产生重大反响。

● 1992年7月,全国人大授予深圳经济特区立法权,为深圳经济特区发挥“试验田”“窗口”作用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 1992年8月,国务院批复同意撤销宝安县,设立宝安、龙岗两区,标志着深圳农村向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又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

 

● 1995年,深圳出台《深圳经济特区公民无偿献血及血液管理条例》,成为中国内地第一部有关无偿献血的地方性法规。

● 1995年12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考察深圳,指出:深圳要继续发挥对外开放的“窗口”作用,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场”作用,对内地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还要在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和保持香港繁荣稳定方面起促进作用。

 

● 1997年1月,“深圳人才大市场”投入使用,开劳动力商品化之先河。深圳人才大市场不断探索,创新人才服务的举措和做法,促进了全国人才交流和各地人力资源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 1999年10月,首届中国国际高新科技成果交易会在深圳举行,这是当时国内举办的最大规模的高新技术盛会,集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产品展示、项目招商、信息交流于一体,并首次引入风险投资机制。其后发展成为“中国科技第一展”。

 

● 1999年2月,腾讯推出即时通信软件“QQ”,在随后的移动互联网大潮中,腾讯应势推出微信,目前用户已经超过12亿,已成长为一家全球领先的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科技文化公司。

中国互联网24周年,从「追随者」变为「引领者」_牛盾网络Newdun.com?

 

● 2000年8月,深圳大学城开始创建,随后吸引了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等国内名牌大学的教育机构入驻。

 

● 2000年11月,首届“深圳读书月”成功举办,从此,每年11月,深圳准时敲响读书的钟声,提升公众读书意识,点燃市民阅读热情。

 

● 2000年11月,深圳莲花山公园山顶邓小平塑像揭幕仪式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为塑像揭幕。

 

● 2003年4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考察深圳,要求深圳“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

 

● 2003年12月,首届“深圳关爱行动”举办,深圳致力打造爱心之城、和谐家园。已开展17年的关爱行动共举办3万多项爱心活动,吸引了上千万人次参与,涌现了丛飞、李传梅、郭春园等一大批爱心人物,并逐渐探索建立了关爱行动长效工作机制。

 

● 2004年5月,中国证监会正式批复同意深圳证券交易所在主板市场内设立中小企业板块,中小企业板设立以来,迅速成为我国高成长性、高科技含量的中小企业最重要的直接融资平台。

 

● 2004年11月,首届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在深圳举行,作为中国唯一一个国家级、国际化、综合性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文博会已连续成功举办了十五届,奠定了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的地位,成为推动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产品走向世界的平台。

 

● 2005年10月,深圳被评为首批全国文明城市,目前深圳已连续五届获评全国文明城市。

● 2005年11月,深圳出台《深圳市基本生态控制线管理规定》,成为中国内地首个划定基本生态控制线的城市。

 

● 2006年7月,《深圳经济特区改革创新促进条例》实施,成为全国第一个保护改革创新的专项法规。

 

● 200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十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为当时世界上科技含量最高、制造难度最大的桥梁之一的深圳湾大桥通车剪彩,并以深圳湾口岸首位旅客身份通关。

 

● 2008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深圳“设计之都”称号,深圳成为全球第6个、中国首个获此殊荣的城市,同时也成为“全球创意城市网络”的第16个成员,是中国第一个加入该网络的城市。

● 2010年,国务院批准深圳经济特区范围扩大到深圳全市,深圳经济特区面积从395.8平方公里扩大至1952.8平方公里。
mandike2020-10-16 23:54:29
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