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凉的野石2020-10-18 20:41:41

这情人节在我出国前好像是听说过。在八十年代末,“情人”是个说不出口的名词,应该是贬义的,和二十年后的今天对这个词的看法是无法比拟的。

刚来美国时,看到这个红彤彤的,很斑斓的节日,觉得美国人真是一个开放的社会,居然那么竭力鼓励“情人”。

收到第一块巧克力时吓一跳,想来这送巧克力的不该对我想入非非呀,后来才发现哦,这人是大众情人,因为每个女生他都送了心型巧克力。后来上班时遇到一位男士还要过分,居然给办公室的女士每人一朵玫瑰,没想到每个女生包括我在内都喜上眉梢,满堕落的感觉。

真正觉得这个节日的名字有问题是孩子去上学了。过完情人节,5岁的儿子从学校里带回了一堆情人节卡片,每张卡片上都是心啊,爱啊,丘比特啊,哇,整个地看了头晕目眩,然后是各种粉色的,红色的糖果。我拿起卡片,问儿子,谁是艾米丽?谁是心迪?谁是玛丽?儿子的回答很简单,每一个都是:“我的朋友。”看到后来,还有不少男孩子的名字,卡片上也是超人这一类的英雄人物,这是谁啊?儿子拿起一一看,说是,汤姆,乔治,米纳。。。然后儿子有点郁闷地说,我没有给我的朋友准备卡片和糖果,但是捧着糖又兴高采烈的说,我拿到很多糖。从此以后,每个情人节前几星期,我就会带儿子去买情人节的儿童卡片,一包往往有十二张,知道他们的“情人”众多。一般买上两袋就够了,再买上一些巧克力。小学生的情人节简直是一个大节日,早早的,老师给了孩子们一个单子,上面列出了全班同学加上各个老师的名字。我对情人节的一种糖粉制成的心型糖深恶痛绝,绝对不让孩子吃的,总觉得这不是食品,但这却是这个节日的传统食品。这种心型的糖指甲盖大小,有各种颜色,粉的,淡绿的,天蓝的,黄色的,橘色的,雪青色的,看着挺可爱的,上面写着红色的字样,什么“我爱你!”,“你是我的情人!”。。。仔细一看都挺肉麻的,不过在孩子们的手里,又变得可爱而纯洁得不得了,只是我还是没让我孩子吃。总之呢,我一直认为,这个情人节的叫法有点词不达意,或者说是过分。应该叫什么呢?我觉得应该叫做“爱心节”。因为这里的人们,看到同事,父母,普通朋友也都会说:“情人节快乐!”孩子们有什么情人呢?但是,他们确实有他们所爱的人,包括爸爸妈妈,小朋友和老师。孩子们有时候也会偏心眼,我儿子对最喜欢的女孩子要给最大的卡片,上面写上名字后,旁边还要画上大大的心,里面写上自己的名字。不过这种老师带着孩子集体过爱心节方式直到孩子们四,五年级,进了初中后就不再有了。初中时,男孩子和女孩子是来往最少的一个阶段。到了高中,又变了,有的是有男女朋友的,有的是几个女生几个男生的小团体。真正有男女朋友的,这个节日自然不敢轻待。

由于在我们小时候这个节日是不存在的,而且从来也不喜欢这个节日的叫法,所以一直非常轻视这个节日。另外,不喜欢过这个节日的原因还有以下几点:那天吃饭难,任何餐馆都要定位,除非吃中餐。你要是不信邪走进一家餐馆,被告知没戏以外,最好的结果是告诉你10点半以后有希望。另外呢,花好贵,订花送花一般在75-100美金。我老公做过一次冤大头,我告诉他以后不要做傻事,75美元可以吃点活海鲜。实在要买花,找个其它日子,给我一个惊喜,可以多几次机会。实在要在情人节买花,去超市买就是了,花个20美金就成了,还说不定,高速公路边上的小贩处还要便宜。总之,花开花落,玫瑰花期太短,我是实惠之人。吃在嘴里的,我心里比较舒服。

今年的情人节,正好是周末,儿子去同学的派队,我给儿子去超市买要带去同学家的辣鸡翅,随手买了一束玫瑰回家,怕儿子万一去女同学家要带花。但是,一问儿子,儿子说不用,只要吃的,不要花,看来和我一样实惠。于是把花献给了老公。。。呵呵呵,情人节快乐。

晚饭,和老公一起做了几样爱吃的菜,喝点红酒,在玫瑰花下,还蛮有节日的气氛。吃晚饭后,想不出干嘛,决定去看场电影,到了电影院有点傻眼了,买票的大厅里站满了人,派队一直排到两道门外。既来之,则安之。等啊等,半个小时后,总算等到了,发现牌子上的我们想看的电影已经“售完”,好不伤心,排也排到了,哪有回去的道理。于是我们赶紧买其它电影的票,老公咕囔道:“没想到排到了,电影票还卖完了。”那个工作人员解释道:“那个电影票还有,只是电影已经开始了。”噢,我们马上表示还是买我们的第一选择。应该有广告,可能还能赶上。等我们冲进电影场子,正戏刚好开始。所以,情人节,还是在家呆呆吧,不必去凑热闹了。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金色的雨2020-10-18 22:57:04
中文翻译的问题。其实直白叫圣瓦伦丁节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