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然2022-04-05 00:21:05

       岁岁清明今已非,舍中双亲皆无归。千言万语念恩重,一笑一颦唤不回。这个季节的来临,总会让人想起过去,装载着千丝万缕的思念。世界上最大的悲哀,不是不亲不孝,而是子欲养而亲不待。感恩父母,此生缺一声谢谢爸妈!

       没能等到疫情的烟消云散,母亲走了,儿女都未能在身边,人怎么可能从这样的遗憾中走出来?  眼泪这么滚烫,文字这么苍白。

       每一个人平常的人,都会怀念自己的父母,只是每一个家庭,都演绎出了不同的牵动人心的故事。虽然今非昔比,日子好过了,但回忆起过去时光,却是如此的甜美。父母是平平凡凡政府职员,倾尽所有把我们养大。因为在我们儿时,那个艰苦的年代,不仅物资贫乏,社会也是有些动荡,各种运动此起彼伏,此时中年的他们上有老下有小,都照顾到了。白天上班,常常晚饭后马上又要去开会。由于所谓出身“不红”,常常看到父亲紧锁的眉头,母亲的忧虑有时出现的烦躁。作为孩子,有时会不满父母为什么不能高高兴兴的?等长大长知识了,自己做了父母之后,才理解到了父母多么的不易,比如在我的儿时,他们的年龄,比我现在还年轻,却承受了多大的生活压力!可是他们一直用行动爱着孩子,一日三餐,每年春节母亲踩缝纫机,给孩子自制新衣服,生活中的叮咛(或称唠叨),直到三个孩子长大成人,帮助照看每一个孙子。

       更加让人难忘的是他们的为人。母亲信奉佛教,一生勤劳聪慧、性情直爽,是标准的“刀子嘴,豆腐心”,生活保持节俭的作风;父亲也是一生为人正直、修养优良,严于律已。在那个年代,父母依然秉持以正直善良作为价值观,耳边常听到他们这样的话语:不能做坑人害人的事;日子再困难我们不借钱;刚工作拿这些工资,要好好做事对得起工资;等等…。

       记得有一次大约5、6岁,马大哈的我,玩耍时,眉头碰撞到水管鲜血直流,父亲抱起我就往附近的医院跑,奶奶也跟着,碰巧是母亲周末值班,作为医生的她后来告诉我,真是难为了她,不管也不是,不忍心地硬着头皮给我缝了针。还有一次,妹妹眼睛被风吹进一小粒红砖渣,附近小医院处理不了,妈就抱着她去大医院,天也快黑了,当时爸随干部下放到外地,我和哥当然也紧跟着一起去医院,年龄都还不过十岁,当我们提出帮妈抱一会儿,她都坚持说,你们抱不动。在那一刻好可怜,想来她当时也就三十多岁呀!妈是个性情太率性的人,有时说话让人听了会不舒服,可是我能体会人们常说的这句话:看人不看说了什么,只看他做了什么。每个孩子的长大,每一点进步,取得的每一点成绩,无不凝聚着父母的艰辛。人无完人,如果子女会有感到父母身上有一些的不尽人意,那不过就是沧海一粟,到了知天命的年龄,与他们相比,我自叹不如。

       在我的成长中,不能不提的,还有我的奶奶,一个经历了改朝换代,人生的跌宕起伏,始终保持温文尔雅的旧时代女性。她善良、真诚、外柔内刚,总是替别人着想。从小帮父母把我们抱大,上学以后,奶奶的住处是我放学后常去之地,到那里她就张罗好吃好喝的,问寒问暖,所以她是我人生长河中不可或缺的一页,我们孩子们都耳濡目染的受到了她良好的熏陶。

       固然,人类就是这样生老病死,不足为奇,可我还是感觉到,父母对孩子的爱,刻骨铭心,它永远超过孩子对待父母的好,所以有名言“可怜天下父母心”的流传。也正是因为人们有着亲情的凝聚,才有了代代的传承。

       人们通常在小的时候,一心盼望着长大,甚至幻想着哪一天能离开家飞向远方,可是到了你停下来飞的时候,想念父母的时候终将到来!最难忘记:去叔叔家看望年迈的奶奶,临走老人家迈着缓慢稳健的步伐,要将我送上公交车,从后车窗看着奶奶渐渐远去的身影;回家看望母亲,碰上疫情爆发,妈的话语,你们走吧(不知道这就是与母亲的是最后一面);回家看望病重的父亲时,轻轻叫着我的名字和紧紧握住我的双手;似乎这时才明白,孩子在父母心中的位置!

       在人们为生活或说为金钱而疲于奔命的现时生活里,人心渐渐淡漠。而对父母及长辈们的回忆是这么的美好,怀念儿时跟他们一起的生活是如此的幸福。如今平常的这些故事都成为了那麽宝贵的瞬间,所谓的往事如烟,一去不返。也许这就是应验了圣经里的话语:人活着的乃是灵,肉体本事无意的。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