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利斯2021-12-28 10:09:29

 

《红楼梦》中的老祖宗贾母,是个慈祥和蔼、可敬可亲又自带威严的老人家,宠溺孙辈,善玩风趣,还品味不俗,并未活成宝玉厌恶的“鱼眼睛”之类,且在家族中享有崇高威望,论心机深沉,见识高远,亦无人比得过这位老祖宗,贾母才是整个贾家的真正掌门人,而贾家能有当日的富贵荣华,贾母绝对功不可没,她能赢得全族上上下下的尊敬和爱戴,绝不仅仅只是因为年长的缘故,老人家自有让人敬服的地方。别看精明能干的凤辣子王熙凤,杀伐决断,手腕了得,但她却一味地心狠手辣,势利刻薄,和贾母的心胸见识也基本不在一个层次。老太太放手让王夫人及王熙凤管理着贾府,那是老人家明白家业终究要交于后辈手中,自己则应安享富贵尊荣,该放手时就放手,这才是真正活得通达。

作为贾、王、史、薛四大家族之一的贾府,是因荣、宁二公立下赫赫战功而以功勋封侯的,而荣国公便是贾母的丈夫,贾母自己也是出身四大家族之一的史家的名门闺秀,自有不凡的家庭教养,嫁入贾府协助丈夫创下这百世家业,到成为荣国府真正意义上的一家之长,老太太自身的经历就不同寻常。惯看荣辱兴衰,世事变迁,老人家自有她的胸襟与豁达以及为人处事的气度。第二十九回老太太率领全家去清虚观打蘸,一个剪灯花的小道士混钻,被王熙凤一个巴掌打得摔到地上,贾母见状,却立刻予以阻止,并好言相慰,给孩子赏钱,要众人好生相待,不可吓坏了孩子。贫穷卑微而无奈到贾府打秋风的刘姥姥,贾母待之也是热情周到,礼遇有加,并丝毫未让刘姥姥感到难堪的施于援手相助,如此怜贫惜幼,才是真正的仁厚与慈悲,也只有这样方是富贵绵长之道啊!对比之下,王熙凤就显得傲慢无理,对下人过于寡恩严苛。而贾府的其他后辈,也无一人有老太太的这份气度和心胸,所谓富不过三代,子孙不争气,以至于后来家道败落,大厦倾覆,老太太也是无可奈何,无力回天吧。

这么一位养尊处优、安享荣华的老太太,能有什么无法说出口的难言心思呢?个人以为,老人家最大的心思自然是她最宝贝的孙儿宝玉和她最疼爱的外孙女黛玉的婚事。为何这么说?众所周知,贾母宠溺孙辈,而宝玉和黛玉则是老人家的心尖尖,而这两人自小就特别投缘,情投意合,也正是她对宝玉及黛玉的无条件的宠爱和放任,才使他们能完好的保有他们各自的真性情。试想一下,宝玉的父母都是正统古板、严肃守旧之人,若无贾母的庇护,宝玉恐怕也很有可能被教育成另一个贾政吧。若贾母对黛玉也像宝钗家里对她那样严加管束,黛玉很难说不会成为另一个宝钗,或者说至少她的真性情不会保存的如此完好吧。也正是因为贾母对孙辈们的怜爱疼惜及放纵,才有了孩子们的一个青春王国…大观园的存在。

老太太如此疼爱宝黛二人,洞若观火,又怎会不清楚两人的心思?眼见着二人两小无猜,相处和睦,老人家可是打心眼里喜欢,可如果二人吵架拌嘴了,老人家会急得直埋怨,“我这个老冤家是那世里的孽障,偏生遇见了这么不省事的小冤家,真是俗语说的,‘不是冤家不聚头’”,着急上火,抱天怨地,立逼着王熙凤去瞧二人和好没有。外出回家,第一件事便是去二人房中探视,种种迹象均表明老太太心之所属无疑,旁人自然也能看出来。

第二十五回,王熙凤给各房送茶叶,送到黛玉这儿却开起了玩笑,说“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做我们家作媳妇?”,又笑指着宝玉说,“你瞧瞧,人物儿、门第配不上,根基配不上,家私配不上?那一点还玷污了谁呢?”,这段文字若不留意,可能会被一带而过,以为只是随意玩笑而已,但其实作为最擅长揣摩贾母心思、人精似的王熙凤,如无半点蛛丝马迹,她怎会随意开这种玩笑?何况旁边还有王夫人的亲外甥女宝钗在呢?

还有一回王熙凤和平儿聊天,说起家中艰难,这么多孙子孙女要嫁娶,王熙凤就特意提到,“宝玉和林妹妹他两个一娶一嫁,可以使不着官中的钱,老太太自有梯己拿出来”,这话就说得明确无误了。甚至家中佣人都看得很清楚,如贾链的仆人兴儿跟尤二姐聊天,说起宝玉的婚事,“只是他已经有了,将来准是林姑娘定了的。因林姑娘多病,二则都还小,故尚未及此。再过三二年,老太太便一开口,那是再无不准的了”,这些迹象都表明,不少人都看出了贾母她老人家心中的确是有这层意思的。

但为何老太太又把这心思深藏起来,不明说呢?其实老人家也有她的为难之处。别看老太太是一家之长,有绝对权威,可以说一不二,但老人家还是深知家中各种关系需要照顾平衡的,毕竟“家和万事兴”。首先是宫里的元春娘娘,她的意见贾母不得不慎重考虑。在宝钗进贾府之前,宫里给贾府的人的过节赏赐,黛玉的总是和宝玉的一样,但在宝钗来了以后,忽然变成宝钗和宝玉的一样了,这其中的含义不言自明,而且极有可能元春是受了母亲王夫人的影响。再有就是宝玉的母亲王夫人的想法,贾母也不得不考虑,毕竟王夫人才是贾府现任的当家人,而她无论从亲疏远近,还是个人喜好,自然是倾向自己的亲外甥女宝钗了。其实贾母和王夫人的欣赏趣味和看人标准是非常不一样的。无论是听戏还是家居布置,贾母都表现出了不俗的品味和极高的审美情趣,比如隔水听笛赏戏,还有在潇湘馆对“软烟萝”的品评及窗帘颜色搭配的见解,真是相当的高雅不俗。但王夫人在这些方面就木讷多了,且性格沉闷守旧,贾母形容她老实,又多病多痛,故而让她的内侄女王熙凤协助打理贾府。在看人方面,贾母喜欢至情至性的黛玉,王夫人却喜欢稳重大方的宝钗,贾母欣赏聪明伶俐的晴雯,王夫人却看重随分守时的袭人,因此她们的意见有分歧,也很好理解。但贾母还是在不同场合含蓄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意思,譬如老人家经常当众夸赞宝钗,并带头蠲资为宝钗作生日,对黛玉却从未有过,其实是表明内外亲疏有别,只是一般人不容易看出这层意思。还有在宝钗的族妹宝琴来了以后,老太太居然开口要为宝玉求娶,但宝琴是定了亲的,已经有了人家,老太太能不知道此事?强烈怀疑老谋深算的老太太是有意为之,借此表明她根本无意于“金玉良缘”。但王夫人也抓住机会亮明了自己的立场,如暗中擢升袭人为准姨娘待遇,委托宝钗协助探春及李纨管家,借抄检大观园无情地赶走晴雯,如此明争暗斗更让老太太左右为难,心思也无法说出口了。

在高鹗的续书中,说贾母后来嫌弃了黛玉,而更喜欢宝钗,所以她也默许了王夫人及王熙凤的“掉包计”,我以为这跟老太太前八十回的行为处事是自相矛盾的,也是非常不合情理,老人家一向最疼爱自己的外孙女,怎么可能转而嫌弃自己最钟爱的女儿的唯一孩子?以老太太的人生阅历,老人家深知宝黛二人情投意合,在一起一定会琴瑟和鸣,幸福和睦,而若是宝玉和宝钗在一起,却会因为观念、人生追求不同,不大可能和谐幸福的,故而老人家才会有让宝黛在一起的心思。

八十回以后到底如何,我们无从得知,据我的揣测,后来家中发生剧变,老人家经不起打击病倒,而后去世,再也无法保护她挚爱的外孙女黛玉,也无法为宝黛的婚事做主了…一场心思终虚化,悲兮叹兮!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