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利斯2022-05-26 07:58:38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南宋爱国大诗人“陆放翁”陆游,也都能随口吟诵几句他的诗词,既有“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的万般豪情,亦有“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拳拳爱国之心,还有“铁马冰河入梦来”的慷慨激昂,当然也有“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那种托物言志的傲然不屈,而更广为人知的恐怕是他与表妹唐琬被母亲棒打鸳鸯的爱情悲剧,以及那首流传千年,催人泪下、情感真挚的《钗头凤》。而前妻唐琬读罢陆游此词,亦以相同词牌和了一首同样满怀怨恨愁苦、哀婉动人的《钗头凤》,这两首广为流传的词作,伴随在两人凄美的爱情故事流传千年,不知多少人为之叹息不已。

众所周知,陆游少有才名,长大后尊父母之命迎娶了母族表妹唐琬,婚后夫妻二人“伉俪相得,琴瑟甚和”,两人新婚燕尔,和美恩爱,陆游难免沉溺于温柔乡中,荒疏了学业,故引发陆母强烈不满。陆母认为陆游、唐琬小夫妻二人整日沉湎儿女情长,致使陆游不求上进,加之婚后数年,唐琬未能为陆游诞下一儿半女,“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陆母亦因此更有理由对这儿媳不满,遂令儿子将唐琬休弃。陆游深爱唐琬,百般不舍,又无力违抗母命,便想方设法悄悄将唐琬安置于别院,二人乃时常暗中见面。不料不久东窗事发,被陆母察觉,盛怒之下的陆母立逼儿子另娶她人,无奈之下唐琬只好回到娘家,不久亦由父母做主为唐琬择婿另嫁,夫妻二人至此彻底分开,一对恩爱夫妻便这般被封建家长强行拆散,是否是活脱脱另一版本的《孔雀东南飞》?两人分离七年后,陆游与唐琬夫妇在家乡的沈园偶遇,物是人非,这对有情人自是内心酸楚,感慨万分,唐琬征得其夫同意,赠陆游酒食以示抚慰之情,而陆游感念旧情,怅恨不已,心绪难平之下乘醉提笔在沈园粉壁上写下了这首满腔愤慨、悲痛欲绝的《钗头凤》:

“红酥手,黄縢酒,

满园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

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而唐琬数日后重游沈园,见园壁上陆游题词,一时亦心潮起伏,悲愤难当,满怀幽怨哀婉之情也和了一首《钗头凤》,以此作答陆游:

“世情薄,人情恶,

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泪痕残。

欲笺心事,独倚斜阑。

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

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

怕人寻问,咽泪装欢,

瞒、瞒、瞒。“

唐琬回去后伤心难耐,郁郁寡欢,不久便抑郁而逝。陆游听闻后,了心灵的创伤难以平复,痛苦悲悼之情始终郁积于怀。白驹过隙,时隔多年,七十五岁的陆游重游沈园,此时距上次沈园邂逅唐琬已过去四十余年之久。睹物思人,触景生情,和泪挥笔写下《沈园二首》:

其一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其二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这便是大家所熟知的故事版本。必须承认,故事本身及词作本身均缠绵悱恻,极富感染力,但有心人或许心中会有一点小小的疑问,词中所言,“山盟虽在,锦书难托”,两人早已分离多年,并已各自成家数载,并各自有了孩子,这山盟还在吗?陆游又欲传递什么样的锦书呢?对于前妻唐琬及她的现任夫君,这样的表达是否有些唐突且不合时宜?另外词中频用那些颇有些刺目的色彩,“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春色欢情,用在前妻身上是否轻佻、有失庄重?还有,丈夫在侧,唐琬又怎能不顾及丈夫感受,直接给陆游送酒菜表达心意?是否不太像大家闺秀所为?于是便有学者强烈怀疑陆游这首《钗头凤》是为前妻而作,陆游唐琬的故事固然感人肺腑,但其真实性又到底如何?

陆游与唐婉的爱情故事,最早见于宋人陈鹄的《耆旧续闻》、刘克庄的《后村诗话续集》和周密的《齐东野语》,而这三本书其实并非正史。《耆旧续闻》是一部笔记,其中虽有大量有关宋朝名人的史料记载,但除了相对明确的诗作,其他的多为坊间流传的名人言行和轶事。在这最初记述之中,陈鹄所记载的据称是他自己的亲身经历。陈鹄于弱冠之年客居会稽,一日游览了沈园。在此他亲眼见到了陆游于沈园粉壁上所题《钗头凤·红酥手》。据陈鹄《耆旧续闻》中记载,"放翁先室內琴瑟甚和,然不当母夫人意,因出之。夫妇之情,实不忍离。后适南班士石其家,有园馆之胜。务观一日至园中,去妇闻之,遣遗黄封酒果馔,通殷勤。公感其情,为赋此词。其妇见而和之,云'世情薄,人情恶'之句,惜不得其全阙。未几,怏怏而卒,闻者为之怆然。" 由此可知,在这个最初的版本里,陈鹄并未提及陆游的第一任妻子到底姓甚名谁,只说这位夫人得不到陆游母亲的欢心,最终被休。至于是什么让陆母不满意,陈鹄也不得而知。而夫人所和的《钗头凤·世情薄》,陈鹄只说当时这位夫人确实有作此词唱和,且只留“世情薄,人情恶“之句,但全词并未得全。

而在刘克庄的《后村诗话续集》记述里,《钗头凤》背后的故事稍详尽一些:"放翁少时,二亲教督甚严。初婚某氏,伉俪相得,二亲恐其惰于学也,数谴妇。放翁不敢逆尊者意,与妇诀。某氏改事某官,与陆氏有中外。一日通家于沈园,坐间目成而已。翁得年最高,晚有二绝云:'肠断城头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见惊鸿照影来。''梦断香销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此身行作稽山土,尤吊遗踪一泫然。"故事也差不多是陆母棒打鸳鸯,但具体给出了陆母不满的理由,因陆游夫妻伉俪情深,夫妻相得,陆母担忧恐儿子会因此惰于学业,故强行拆散夫妻二人。请注意这个版本的记载也并未提到陆游前妻的名字,只言“某氏“,且并未提及两首《钗头凤》,只言陆游晚年曾作《沈园二首》。

而周密则生于陆游去世后的22年,故他的记载可信度应更低些。在周密的《齐东野语》里,故事就更加丰满,夫人的身份也被点明。"陆务观初娶唐氏,闳之女也,于其母夫人为姑侄。伉俪相得,而弗获于其姑。既出,而未忍绝之,则为别馆,时时往焉。姑知而掩之,虽先知挈去,然事不得隐,竟绝之,亦人伦之变也。“这里首次出现“唐氏”,并言明乃陆母之姑侄,唐氏被休后,还曾移居别馆,陆游也时时探望。至于被休原因也只说未得陆母欢心,具体如何缘由不详。但此记载依然未出现唐琬全名。一直到明清时期,唐氏不知几何便成了唐琬,而《钗头凤》也渐渐有了两人完整的唱和版本,由此可知这二人凄美的爱情故事正是后人慢慢添枝加叶,部分杜撰而逐渐丰富起来的。但有一点毫无疑问,陆游和前妻琴瑟和鸣,伉俪情深,夫妻被陆母拆散,至于前妻是否为陆母之姑侄唐琬,以及陆游是否为前妻作《钗头凤》,前妻是否姓唐名琬,是否和了一首《钗头凤》回赠陆游,则各类记载均有矛盾之处。

那么陆游的《钗头凤》究竟为谁而作呢?而据国学大师、词学宗师夏承焘先生及吴熊和先生等人的考证,陆游这首《钗头凤》应作于他在四川成都为官期间,在那儿他与一位歌妓生情,后被陆游纳为妾室,并为他生了两个儿子,但开始却为正室夫人所不容,两人有过一断分离的日子,陆游颇为此伤情,并为她写下《钗头凤》一词,这样一来,词中所表达的意蕴及色彩均比较符合此女的身份了。这位令陆游万千感慨“山盟虽在,锦书难托“的女子,乃蜀地一歌妓,而并非世人皆知的前妻唐氏。当然这也仅是一家之言,学界对此亦颇有争议。历史的谬误常令人啼笑皆非,真假莫辨如同雾里看花,可叹一阙被误传千年的《钗头凤》…毫无疑义的是,陆游此词是写给自己心爱的女子,词中所表达的真情将流传千古,永不磨灭…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