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租房看霓虹灯下的生活
万湖小舟
多年前一位亲戚的孩子获得哥伦比亚大学的奖学金,要去纽约攻读硕士学位。我们想到孩子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会面临很多困难。决定从多伦多开车去一趟纽约,帮他找出租房,尽快安顿下来。这就有了下面的故事,也让我对霓虹灯下的普通纽约人的生活留下深刻印象。
那几些年加国一所高校旁边的出租房一般租金在$250~$350加元之间。条件好一些的公寓套间也就是$550加元左右。去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旁边一打听,一个单间的房租都在$1000美元以上,让我们有些吃惊和咋舌。
房租那么高,很多大学生就把一套公寓套房包租下来,自己住一间,其它的房间高价出租出去,这样自己就基本上免费住房了。可是公寓套房的数量有限,大多数学生只能高价租房。我们带着孩子去看了几处公寓内的房间,都不太理想,房租高不说,主要是不方便。六,七个人共用厨房和卫生间,每人的起居和上课时间都不同,相互干扰,噪音也比较大。
我们买来报纸,集中在110街和160街这片区域寻找招租信息。挑了几个广告,电话联系后开车去看房子。
记得去看130~140街上的一栋出租房。还未进房就看到街上聚集着人群。少的三五个,多的十几个在那里抱团闲聊。多年以来这样的场景已经很少看到过了。记得在德国时,国内的领导出差来德国,他们对我们说,真奇怪,德国的大街上看不到人,人到哪里去了? 其实德国只有陕西省那么大,那时有八千多万人,人口密度不小。德国人的住房条件不错,很多人呆在房子里,享受着房前屋后的风景和乐趣。如果房子狭小,空间不够,加上环境嘈杂人们就不愿意呆在家里。
我带着这个疑问进入了招租房。主人是个音乐家,属于个体户。主要在人们婚嫁的喜事上带上乐队向人家恭贺新禧。出国时就听说在西方学音乐就业比较困难。去听多伦多交响乐团的演出,看到一些华裔演奏家,为她/他们感到自豪。但据一些朋友说西方的很多交响乐团步履有些维艰,在那里工作,光鲜而实不致。看来这位音乐家业务受限,财务有些入不付出,就要出租一间房子。那是一室一厅的房子,租金$1300美元左右。我看完后问音乐家你把这间房子出租了,你住哪里? 音乐家笑而不答,把我们领到了厨房餐桌旁,我还是不解。他指指餐桌上方,我才看到,有一张床高高的悬空吊在餐桌上方,那就是他睡觉的地方。真是脑洞大开的办法。我深深地感到在纽约市生存不易,把这样一位音乐人推向了"高端"和"云端",稍有不谨就会坠落下来。
我们想亲戚的孩子刚新婚不久,等他安顿好了,他的妻子就要来团聚,这样的居住环境,不适合他们。就婉言谢绝了音乐家,奔第二个招租广告去了。
第二所招租房子的窗户紧靠城市有轨电车的高架车站。来来往往的电车产生的轨道撞击声,摩擦声以及振动都很大,对住户来讲噪音绝对是大了些。看来纽约市寸土寸金,没有更多的空间留给基础建设和住户。形成两者相互妥协,既不能双赢,也不能双输的不协调的局面。
进入住房后,看到那是两室一厅的房子。主人是一对夫妻带一个小孩子。计划自己一家三口住一室一厅。出租另一房间,租客和主人共享厨房和卫生间,租金每月$1000美元。这样的出租房没有自己独立进出的门,租客和主人的私人空间都压缩到了很小。我们感到不合适。
其实三口之家住两室一厅已不宽裕,但纽约市的房租太高,让这两位都有工作的夫妻倍感压力,还要挤出一间出租添补家用。
我原来以为这对夫妻是蓝领阶层,可能工资不高,入不付出,所以牺牲自己的住房空间来招租。等我们和主人闲聊后才知道。男主人,一位白人男士在高中当教师,同时还在哥伦比亚大学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女主人是一位非洲裔美国人,也受过良好的教育,有一份体面的工作。这样的工薪阶层在纽约市住两室一厅都感到奢侈,就不奇怪那位音乐家在纽约没有自己的立锥之地了。
说个题外话,行笔至此谈到这对知识型黑白结合的家庭,想起最近时不时看到国内新闻,对中国妹妹找了位非洲兄弟颇有微辞。有质疑中国妹妹向钱看的;探讨文化背景差异太大不可能长久的;还有报导一位中国年长的画家娶了一位非洲妹妹养儿育女的,总之猎奇心,好奇心,是非之言比较多。其实海外黑白结合的家庭很多,见惯不怪。爱情是不分肤色的。中华民族是海纳百川、开放包容,宽大胸襟的民族,对各种肤色结合的家庭会持乐观其成态度的。
找了几家房东的招租房都不理想,我们决定看看出租公司的公寓房。从广告上找到一栋公寓楼,里面有一个独立门户的单间房(Bachelor)。价格不太贵我们决定开车去看看。接待我们的是一位中国男士,是二房东。他告诉我们他的公司把这栋楼大部分的房屋从一房东那里租下来了,由他的公司具体管理并寻找房客等事宜。他讲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明显是大陆来的同胞。从他的穿着看,我以为他是一位来自中国沿海乡下地区的生意人。言谈之间才了解到,他原是国内非常著名的医科大学的学生,1983年被选拔出来到美国留学的,那是百里挑一的人才。现在在纽约某著名大学一个实验室工作。他让我肃然起敬。我很惊讶他的经济头脑和吃苦耐劳的精神(管理房子很多时候需要做维护,做清洁等工作),以及很多纽约人除了主业还可以从事副业的精力和能力。
他让我们看了房子,面积比较大,独门独户,功能齐全,只是要和另一家住户合用厨房,但性价比合适。虽然离学校比较远,乘车要一个多小时,好在大部分时间在学校,这不是主要问题,大家都感到满意。约好次日来领房门的钥匙和签下住房合同。
当我第二天再见到他的时候,感到这位仁兄虽然来美很多年了,可还没有真正融入这个社会,以西人之道,还治西人之身。因为看到他还穿着头天穿的衬衣,头发凌乱,衣冠也有些不整。在西方,男士可以不常换牛仔裤,但衬衣基本上是每天都要更换的,一是卫生,二是对自己的客户,同事和学生等表示尊重。
来和我们签住房合同的是一位年轻的南韩女士,正在哥伦比亚大学一所实验室攻读博士(Ph.D)学位。她是昨天接待我们的中国男士的师妹,又是出租房屋生意上的合伙人。让我看到在纽约高学历的人也在从事副业的商业活动,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拿得起,放得下。我给亲戚的孩子讲,在纽约市的街头真不能小看任何人,一位出租车司机就可能是原来某国的将军。
房子终于租下来了,皆大欢喜。从纽约返回多伦多的途中,一家人多有感叹。时代广场上的霓虹灯让我看到了众多纽约人的百生像,人们虽然身居斗室,艰难生活,仍然对纽约不离不弃。毕竟纽约充满了活力和机会,吸引了那么多人。在远离这样国际大都市生活,在居家方面我们没有很多普通纽约人那样的狭窄和挤压感,虽然比上不足,还是应该满足了。怀着感恩的心,珍惜当下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