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wanonagare2019-03-14 08:15:12

浪子燕青传——战争与爱情

第六章 东京沦陷

离开师师家,燕青心里很不平静,种种滋味陈杂交织在一起。惭愧,师师助自己招安成功,却没有接受这位女性的情意。自豪,毕竟第一美姬对自己情有独钟。不安,让师师继续流落风尘,今后的结局会怎样呢?可是,娶一位风尘女子为妻,真的是自己的心愿吗?再说,她是皇兄的女人,怎么能据为己有呢?二十三岁的燕青理不出头绪,逃避是他现在唯一可以做的事情。直到两年后,他才做好与一位女子共度人生的心理准备。

燕青骑马往家里走,一路上心情又是很矛盾。既想看望父母,又不想看见他们。每次回家,父母都问他什么时候成婚,别人十六七岁就娶妻生子,孩子都大了。燕青浪迹江湖,其中的一个原因也是为了躲避父母的追问,弄得他心烦,但是现在时局动荡,燕青心里挂念父母。北方女真人建立的金国虎视眈眈,去年进犯宋朝,一度逼近东京汴梁,幸亏当时的丞相李纲率兵拼力抵抗,并且答应割地赔款,汴梁才幸免于难。退兵之后,主和派占上风,李纲被免,李邦彦任丞相,不知道什么时候金国还会来犯。

来到家门口,老家人燕安一看公子回来了,连忙迎接。走进院子里,只见一辆辆马车装满丝绸金银,好象要搬家的样子。父母见独生子回来了,喜出望外,聊了几句,燕青才明白父母要往南方避难,以免金人再次南侵,万贯家财毁于旦夕。家里经营丝绸生意,和江南杭州等地联系密切,此次打算前往临安暂时住一段,这两天就要起程。燕青说好,我护送你们一起去,父母喜不自禁。

燕青走后不久,一场灭顶之灾向汴梁袭来,改变了这座城市的命运,也改变了我们主人公们的命运。这年秋天,金国兵分两路,进攻汴梁。东路由完颜斡离不率领,从河北山东扑向汴梁。西路由完颜粘罕带领,从山西南下,两路夹击。东路军一路得胜,首先到达汴梁。西路军在太原遭到宋军顽强抵抗,战况僵持不下。徽宗召集大臣商议,主战派和主和派意见不一,无法达成统一,经过长时间僵持,最终主和派占上风,徽宗派专人议和,命令各地宋军不得妄动,希望这种讨好金军的举动能够停止战争。徽宗这种犹豫不决的态度,对日后的局势不利。如果要议和,就应当在敌军还未到来之前进行,这时敌方也无胜算把握,议和条件可以相对有利。如果决意一战,就应当立即调兵遣将,做好迎敌准备。犹豫之间,两手措施都受到延误。不久太原失守,金军西路逼近汴梁,东京处于两面受敌的危急之中。这时四方宋兵除了张叔夜的一支勤王部队经过艰苦战斗进入汴梁城外,其他部队无一到达,而汴梁城城中只有很少守军。

兵临城下的东京,此时从人间天堂变成了人间地狱。时令进入冬季,整座城市需要的食品、煤炭、柴火无法进城。汴梁是一座消费型城市,建都时主要考虑它临近河流,漕运便利,所需物资易于调拨。但这时金军围城,百万人口饥寒交迫,营养不良,缺医少药,很多人冻死饿死,尸体又不能及时运出城,导致瘟疫流行,惨状难以表述。为了鼓舞士气,徽宗穿甲戴盔,亲自登城巡视,又乘马踏着雨水、烂泥,慰劳军队,还把御膳房为他做的饭食赏给士卒们吃。可惜大势已去,这些做法也没起到多大作用。由于连降雨雪,天气严寒,加上士兵伙食很不好,衣服单薄,宋军军心涣散,禁军逃亡了一大半,徽宗束手无策。

这天他登上城墙,看到城外望不到边的金营,忍不住落泪。人在最痛苦的时候,就会想到最亲近的人。徽宗暗想,如果燕青在,就算单枪匹马无法打退金军,至少有一个人可以商量。无奈之中,徽宗命人拆毁艮岳抵抗金兵。山禽水鸟弃于汴河,任其自生自灭,凿石为炮,伐竹为篱,又把数以百计的大鹿杀掉,作为士兵的食物,可惜为时已晚。这座庞大的皇家园林,周围长达十一里,当初征调花石纲和大量人力,花费数年时间,激起民变,在刚刚建成三年之后,就面目全非了。

在一筹莫展之际,兵部尚书孙傅等人推荐禁军老兵郭京,说此人有法术退兵。徽宗开始不信,要当面一试。郭京带了两名助手,一位和尚,姓傅,一位道人,姓刘,在金殿之上试验。试验过程大致是:他们用白粉在金殿地砖上划了许多大圈小圈,大圈外侧的左右边各画一道门,左门上写个“生”字,右门上写个“死”字。试验开始,郭京南面而坐,口中念念有词,刘道人从衣兜内取出一只猫,傅和尚取出一只鼠。郭京喝一声“生”,傅和尚把鼠放在生门,刘道人把猫放进死门,猫鼠一齐沿着圈转来转去,互不相扰。这样过了一阵,郭京又喝一声:“死”,猫和鼠交换了进口的门。鼠一进死门就伏在地上动弹,猫跳过去咬死。如此这般试验成功,在一旁观看的大臣、内侍们莫不称奇,徽宗也深信不疑。

郭京伪称精通佛道二教法术,能施道门“六甲法”,用七千七百七十七人布阵,并会佛教“毗沙门天王法”。郭京谈笑自若,号称择日出兵,生擒金国二帅,将金兵打退到阴山徽宗深信不疑,授命郭京当官,赐予金帛数万,让郭京自行募兵,不问其技艺能否,只看生辰八字是否符合六甲,招募来的都是市井流民,不是战士,十天内拼凑了人数,只等时辰到来就出兵。现代人对这种无稽之谈可能嗤之以鼻,但是古代中国人普遍迷信宗教,皇帝往往任命和尚或道士为“国师”,或是把某种宗教定为国教,大兴寺庙道观给予奖励。我们很快就会看到古人愚昧误国,其实现代人有时也是这样。

这一天,即公元1127年1月9日,天降大雪,郭京声称时机已到,作法出攻金军,金兵分四翼,鼓噪而前,郭京的军队败走,不少堕死于护城河里,郭京带着残兵败将向南方逃走。郭京溜走时,汴梁城内完全没有准备好守城。金兵遂登城,四边守城的宋兵皆披靡而溃。金兵攻入南薰诸门,多位将领死于乱兵,外城遂破。

金军在攻下外城后,并未立即攻下内城,而是占领外城四壁,一面不断进行佯攻恐吓,一面提议议和退兵。徽宗信以为真,率大臣多人前往金营。到金营后,统帅之一粘罕却不与他相见,只是派人索要降表。徽宗不敢违背,慌忙令人写降表献上。降表大意不过就是向金俯首称臣,乞求宽恕。呈上降表后,金人在斋宫里向北设香案,令宋朝君臣面北而拜,以尽臣礼,宣读降表。当时风雪交加,君臣受此凌辱,都暗自垂泪。投降仪式进行完毕,金人心满意足,便放徽宗返回。徽宗自入金营,备感屈辱,于无奈之下做了金人臣子,回想起来,悲痛难抑。行至南熏门,见到前来迎接的大臣和百姓,感到万分羞愧,嚎啕大哭。行至皇宫,他仍然哭泣不止,宫廷内外更是哭声震天。

接下来的日子,金人通过北宋朝廷开始对汴梁进行大规模的掠夺。索要黄金一千万锭,白银二千万锭,帛一千万匹。徽宗深感府库不足,遂令权贵、富室、商民出资犒军。所谓出资,其实就是抢夺。对于反抗者,动辄枷项,连皇后娘家也未幸免。即便如此,金银仍不足数,负责搜刮金银的梅执礼等四位大臣也因此被金人处死,其他被杖责的官员更多,百姓被逼自尽者难以估量,汴梁城内一片凄惨景象。

金人又索要骡马,地方官用重典奖励揭发,方才搜得七千余匹,京城马匹为之一空,而官员竟有徒步上朝者。金人又索要少女两千人,徽宗不敢怠慢,甚至让自己的妃嫔抵数,少女不甘受辱,很多人自杀。那些被献给金兵的少女命运如何,可想而知。当代中国人痛恨日本在二战期间强征慰安妇的罪行,其实在战争期间,一国凭借暴力对另一国女性进行有组织的犯罪,在人类历史上屡见不鲜,折射出人性最阴暗的一面。在愚昧和野蛮的状态下,对女性犯下罪行的从军男子,本身也处于残暴制度的下层,受到制度的压榨,同时他们又对更加弱势的人群——女性进行欺压。所幸的是,随着人类的进步,这种野蛮行径越来越被人们谴责。人的性需求应当通过合乎伦理道德的方式来满足,性行为应当基于双方自愿,这是本书要表达的一个主题。

在掠夺的同时,金人还考虑怎样处置北宋朝廷,要求徽宗再次到金营谈判。徽宗不愿,金人威胁纵兵入城劫掠。吏部侍郎李若水等人建议徽宗前往,以便保全京城黎民。徽宗不得不再赴金营。徽宗到达金营后,受到无比的冷遇,被囚禁到斋宫西厢房的三间小屋内。斋宫是皇帝祭祀天地、祖先之前,进行沐浴斋戒的地方,设施相对简陋,金人把它用作囚禁徽宗的牢房。屋内除桌椅外,只有可供睡觉的一个土炕,毛毡两席。屋外有金兵严密把守,黄昏时屋门也被金兵用铁链锁住,徽宗君臣完全失去了活动自由。此时正值寒冬,汴梁一带雨雪连绵,徽宗除了白天要忍受折磨和屈辱,晚上还得忍受刺骨的寒风,辗转反侧,不能入睡,心如刀割,不知不觉又想起燕青。可惜他飘落天涯,不知身在何处,不过,就算知道他在哪里,也不想让他来一起受罪。他是无辜的,眼前的惨景都是我一人造成,就让我一人承担吧。况且我现在的惨状,也无颜见他,他会怎么看待我呢?

囚禁中的徽宗度日如年,宋朝官员多次请求金人放回徽宗,金人却不予理睬。这天,徽宗不得不接受金人的邀请去参加打球会。打球也叫击鞠,即传统的马球,一般认为汉朝时期从波斯传入中国,唐宋时代流行。比赛双方各为十人,骑马以球杆击球,以击球入门来得分。击鞠所用的球有拳头大小,原料是一种质地轻巧且柔韧的木材,球体中空,外面还雕有精致花纹。金人先饮酒,就要进行球赛时,蒲鲁虎亲王手持金太宗圣旨来到。蒲鲁虎是谁?这里需要简单交代一下金国的政治情况。金国开国君主是完颜阿骨打,1115年摆脱辽国控制,独立建国。1123年,阿骨打死去,他的弟弟金太宗吴乞买即位。两年后,也就是1125年灭辽。之后随即进攻北宋,第一次发生在1125年八月,即本章开始所说的“去年”, 第二次发生在1126年秋,即现在所讲的战争。

当时金国实行勃吉烈制度,即贵族合议制,这和汉人王朝的君主集权有所不同。在勃吉烈制度下,数位皇族和贵族成员就重大问题进行协商,做出决定,君主的权利相对较小。宋人把勃吉烈成员叫做丞相。蒲鲁虎是金太宗吴乞买的长子,因为他的父亲是当时的皇帝,所以他飞扬跋扈,不把别人放在眼里。斡离不是阿骨打的二儿子,人称二皇子,而粘罕的父亲是阿骨打的堂兄弟。斡离不和粘罕是金军实际上的统帅。

蒲鲁虎来后,众人撤去酒席,徽宗哀求回去,粘罕下球场准备打球,蒲鲁虎突然呵斥:“你要去哪里?”一旁斡离不悄悄把徽宗送到斋宫,商议皇位废立之事。斡离不主张保留徽宗皇位,但是要向金国臣服。陪同徽宗的宋朝大臣吴开等人跪着祈求:“只要能保住徽宗性命,不管什么事情,都听从皇子”。斡离不索要公主三人,嫔妃七人给金军将帅淫乐,吴开等人又请徽宗手押为信。

之后,斡离不来到粘罕帐中,说道:“金太宗公开的圣旨虽然允许废除徽宗皇位,密诏实际上让我们根据情况自行决定,现在徽宗答应归顺称臣,还能有什么变故?”粘罕不同意,执意废除徽宗皇位,改朝换代。斡离不于是说:“太祖在位时命我攻打宋朝,太宗也听从他的意思,所以才让我们自行决定”。粘罕反问:“你为什么不顾利害,偏袒宋朝?虽说你从小在汴梁长大,岂能内外不分。现在宋朝兵力仍然强盛,民心未去,如果现在放手,后患无穷。应当更换异姓做皇帝,搅乱汉人,以汉制汉,让他们自相残杀,对我们来说岂非善计?”斡离不答道:“这样做虽然能有效控制汉人,但是也有一个相当大的弊端,就是把女真人和汉人的矛盾弄到不可调和的地步。如果留下徽宗继续在汴梁当皇帝,但是受金国节制,这样两个民族还可以和平相处,就像契丹人和汉人一样。我虽然年少时在汴梁长大成人,但毕竟不是土生土长的汉人,还是女真人,怎么会偏袒宋朝?”粘罕还是不以为然,搬出蒲鲁虎和完颜斜也来压斡离不。完颜斜也是谁?他是金太祖和金太宗的弟弟,不仅是斡离不的叔叔,还是名义上的金军统帅。斡离不眼看意见不被采纳,大怒,悻悻而去。这样,金国定下灭宋方针,使得金国和后来的南宋、女真和汉人成为世仇,不能不说金国的做法残暴而短视。

这里不妨顺便看一下战后美国对日本的处理方式。美国占领日本七年多(1945-1952),但是保留了天皇制,以免激起日本人的不满和反抗。更重要的是,美国占领军总部利用日本政府对日本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改造。首先,占领军废除当时实行的《明治宪法》,起草新宪法,日本现行的宪法就是根据英文草本译成日语的。其次,占领军以美国为模式,对日本的政治、经济、社会,教育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改革。最后的结果是,当代日本社会的基本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是美国的翻版。通过军事和经济上的控制,美国掌控日本七十多年,直到现在日本还未能摆脱美国的束缚。与此同时,日本社会还普遍存在着崇美心理,美国的手法不能不说是一个成功的范例。虽说宋金和美日在时间和空间上相差很大,但有些东西是人类共通的,我们的小说就试图思考这方面的几个问题。

金人扣留徽宗后,加紧掠夺,声言金银布帛一日不齐,便一日不放还徽宗。宋廷闻讯,加紧搜刮。官吏直接闯入居民家中搜括,横行无忌,如捕叛逆。命令百姓五家为保,互相监督,如有隐匿,即可告发。就连贫民、僧道、工伎、倡优等各种人,也在搜刮之列。用了一个多月时间,距离金人索要的数目还相差甚远。宋朝官吏到金营交割金银时,金人傲慢无礼,百般羞辱。自徽宗赴金营后,风雪不止,汴京百姓无以为食,将城中树叶、猫犬吃尽后,就割饿殍为食,再加上疫病流行,饿死、病死者不计其数。境况之惨,非笔墨所能形容。

然而,金人仍不罢休,改掠他物以抵金银。凡祭天礼器、天子法驾、各种图书典籍、大成乐器以至百戏所用服装道具,均在搜求之列。诸科医生、教坊乐工、各种工匠也被劫掠。又疯狂掠夺妇女,只要稍有姿色,即被捕捉,以供金人玩乐。灭宋是金人的目标,所以尽管宋朝君臣对金人俯首帖耳,但金人还是决意废黜徽宗。当金人逼迫徽宗脱去龙袍时,随行的李若水抱着徽宗,不让他脱去帝服,指着粘罕斥责。粘罕恼羞成怒,命人用刀割裂他的咽喉,割断他的舌头,李若水不能发声,就怒目而视,粘罕又命人挖其眼,至死方才绝声,粘罕感叹:“两年前灭辽国时,大臣死节者数十人,宋朝只有李侍郎一人!”后来,李若水的胞兄李若虚跟随岳飞抗金,官至参议官。

金人灭亡北宋后,册封主和派张邦昌为帝,国号“大楚”,建立了傀儡政权,以汉制汉。金人在扶植张邦昌的同时,再次搜刮金银,即使妇女的钗钏之物也在掠取之列。地方官担心金银不够,金人无端挑衅,便在汴梁城四周设立市场,用粮食兑换金银。由于京城久被围困,粮食匮乏,百姓便拿出残余的金银换米。这样,汴梁府又得金银几万两。然而,汴梁城已被搜刮数次,金银已尽,根本无法凑齐金人索要的数目。金人只好作罢。

此时,金军统帅得知康王赵构在河北积极部署军队,欲断金人退路,又担心兵力不足,不能对中原广大地区实行有效统治,因而准备撤军。在撤退时,金人还烧毁汴梁城郊的房屋无数。并且在北方广大地区,金兵“杀人如刈麻,臭闻数百里”。这给汉人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使女真人和汉人的民族矛盾长期不能解决。大约一百年后,当蒙古人兴起,企图灭金时,金哀宗向南宋求救,希望共同抵抗蒙古。南宋汉人虽然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但是宁愿亡国,也不愿相助,而是和蒙古南北夹击,灭掉金国,把金哀宗的尸体放在太庙告慰先人。失去了金国这道天然屏障后,南宋后来被蒙古灭亡,蒙古人随后建立起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大帝国。南宋这种自杀式的复仇方式,古今中外屡见不鲜,可能有人会说这太感情用事、不理智。其实,感情和理智是人的两个基本特质,某些情况下,人为了感情,甘愿牺牲自己的利益,甚至生命,这是人性的体现,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比比皆是。

四月一日,金军在掳掠了大量金银财宝后开始分两路撤退。一路由斡离不率领,监押徽宗、亲王、驸马、公主、妃嫔等;另一路由粘罕率领,监押皇后、太子、宗室和几个不肯屈服的官员。被金人掳去的还有朝廷各种礼器、文物、图籍、宫人、内侍、倡优、工匠等等,被驱掳的百姓男女总数不下十万人。汴梁经过这场浩劫,再也没有恢复往日的辉煌,中国历史上一个文明、富裕的时代就这样结束了,今天只留在我们的集体记忆中。

我们痛心徽宗和北宋臣民的遭遇。在难过的同时,我们的头脑该做怎样的思考呢?我们至少可以考虑下面几个问题。首先,金国为什么入侵北宋,或者广义地说,为什么中国历史上北方游牧民族不断地入侵中原汉人地区?一个民族对另外一个民族的压迫和掠夺在中国历史上屡见不鲜,但是程度和规模有所不同。汉人王朝在征服少数民族政权时,虽然也往往动用武力镇压,但是像这样大规模的掠夺财富和人口却从未发生。原因有多个,其中之一是汉人和游牧民族发展水平的差异。从汉人政权来看,汉族的技术和经济发展水平长期领先于周边少数民族。按照美国学者诺兰和兰斯基的说法,人类社会的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狩猎采集,技术简单,是最低级的阶段。第二个阶段是园艺和畜牧,大约从一万年前开始,人类开始简单的种植和驯养动物。第三个阶段是发达的农业社会,大约五六千年前,首先从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及开始,稍后中国的汉人先民进入这个阶段,从事大型农业生产,农耕技术较为发达,人口增加,财富的积累也加速。第四个和第五个阶段分别是工业和后工业社会,这里不谈。

如果我们同意诺兰和兰斯基的说法,那么北宋时期的汉人要比女真人超前至少一个阶段,即北宋已经处于第三阶段,而金国还处于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的过渡过程。所以汉人政权如果靠掠夺少数民族来致富,可以说是杯水车薪。而少数民族则不同,不仅可以获得大量财富,掠夺的过程同时也是大规模学习汉文化的过程。女真人当时处于奴隶制,技术和文化都很落后,这就是为什么女真人掳去很多汉人工匠和典籍,并且参考汉字制定女真文。但是这种依靠战争来学习的过程是不符合伦理道德的,和日本学习中国截然不同。日本人在隋唐时期派遣遣唐使学习政治、法律、文学、建筑,到了宋朝又派遣很多僧人来中国学习宗教、哲学、和艺术。在这一时期,中国和同样处于农耕社会的日本之间的交流是和平的,而和周围的游牧民族契丹人,女真人的交流却是充满冲突的。

其次,走出中国历史的范畴,怎样从世界历史的角度评价金国的掠夺行为?女真人的野蛮行为在人类历史发展史上是一个常见的现象。在同一时期(1096年-1204年),欧洲基督徒对西亚穆斯林(主要是突厥人)发动了四场大规模的圣战,其中不乏围城、屠杀、和掠夺,甚至发生了不同国家的基督徒互相屠杀抢劫的情况,可见对财富的渴望是人类的一个共同特征。当然,指出相似性不是说东西方之间没有差异,历史学家的任务之一就是要认真地找出相似与不同。事实上,差异很多。比如,在政治方面,欧洲当时没有统一的大帝国,而是分裂成多个小国,君主的权力很有限。一方面,受到教会的限制,教皇的权利和影响力往往超越了一国的国王,甚至超越了国界,在多个国家产生影响。圣战的号召就是由当时的教皇向各国君主发出的。另一方面,在中世纪的欧洲,国王的权利还受到封建主的制约,而封建主的权利通常只是集中在农村地区,城市工商业者不受封建主的约束,封建主相对于国王而言也有较大的权利。圣战所需要的资金,就是由商人融通的。事实上,圣战背后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商业利益,欧洲国家希望夺回被穆斯林控制的通向亚洲——包括中国在内的贸易路线,再一次反映出追求财富是发动战争的一个普遍动机。

说到这里,牵涉到另外一个相关的话题:征服者被征服。这是西方历史学家常说的一句话,一个军事上强大、然而文化上落后的民族首先依靠武力征服另一个军事上弱小、但是文化先进的民族,不过后来征服民族向被征服民族学习,继而采纳后者的语言文字、宗教哲学、价值观、生产生活方式等,最后甚至融入被征服民族之中,世界史上多次发生这种情况。古日耳曼人推翻西罗马帝国,但是野蛮的日耳曼人却学习拉丁语和罗马文化,最终被文明化。其中的一个例子就是入侵高卢地区的法兰克人,他们大多放弃自己的语言,改用高卢地区的拉丁语,最终演变成今天的法语,而坚持说法兰克语的人最终演变成荷兰语。这种情况在中国历史上也比比皆是,在几千年的过程中,众多的周边少数民族入侵中原、建立政权、学习汉语和汉文化,最后融入汉人之中。最近的一个例子是清朝满族的汉化,满族本是外来征服民族,最后在文化上却与汉人融为一体。当然,文化融合是双向的,也有汉人融入少数民族的例子,及历史上所说的汉人胡化。总之,民族界限是流动性的、可以变更的。

最后补充一点,东西方历史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上文欧洲圣战者要打击的对象主要是居住在今天土耳其的突厥人,而突厥人和中国人有密切联系。唐朝时突厥人居住在现在的蒙古高原和中国西北地区,在和唐朝的战争中失利,一部分突厥人留下来,逐渐融合到汉人和其他民族中。另外一部分突厥人西迁到中亚和西亚的广大地区,形成现在的二十多个突厥语民族,最东边是维吾尔人,最西边发展成现代土耳其人。突厥人的一支——赛尔举克人(Seljuk Turks)在公元十世纪前后到达现在的土耳其,之后逐渐接受伊斯兰教,并且建立起一个强大的国家,控制西亚广大地区,包括基督教的圣地耶路撒冷。欧洲基督徒担心圣地将落入穆斯林之手,这是欧洲十字军东征的宗教因素。最后双发达成协议,基督徒放弃对耶路撒冷的领土要求,而穆斯林突厥人允许不带武器的基督徒进入耶路撒冷朝圣。这个基于理性的协议结束了长达两个世纪的战争,显示出人类的理性和智慧可以战胜暴力和野蛮。赛尔举克王朝最后被蒙古人灭亡。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帝国虽然短命,但是在促进东西方交流方面的作用不可低估。中国的印刷术、造纸术、指南针、火药传入欧洲,首先促进了知识的发展和传播,推动了文艺复兴的发展。指南针促进西方的航海技术提高,使日后的地理大发现成为可能,而火药以及现代武器的发明又为西方殖民主义提供了军事上的优越性。

读者可能会问,上面所说的近代变革,为什么在西方发生而没有在中国发生?这有很多原因,事实上,西方近代社会科学的兴起,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就是试图对这个问题做出回答。这里的基本问题是:为什么从公元七世纪唐朝建立时开始,就领先西方长达近一千年的中国,到了近代反而落后了呢?关于这个问题,当代西方学者仍然表现出很大兴趣,提出了很多理论,包括气候、地形、宗教信仰、中世纪的政治制度、以及在近代世界贸易网中的位置等等,限于篇幅,这里不能详细介绍。我们的讨论离题太远了,现在就到这里,下一章将回到我们的故事。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