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了吧唧2019-06-26 15:24:57

有空的时候,我会琢磨着怎么把字写得好看一点。我发现,除了一份想把字写好的执念之外,练字其实并没有捷径,也就是反复持续地写而已。最好就是像小学生那样,一个字写一行或者写一整页纸。只要能够写得足够用心,就会发现,最后一个写的总会比第一个写的好看一点。这时候就想,原来小的时候最厌烦的田字格抄写,竟是那些飘逸灵动的字帖们的前世修炼。

 

小时候最怕开学。因为有成堆的暑假作业要赶在开学之前完成。妈妈会拿着一根小棍子,倚在书桌旁耳提面命地和我熬到深夜,直到把作业都写完。那时我会用极限速度把一本本的田字格填满。秘诀就是尽量写些笔画较少的字,像“人”、“口”、“丁”之类的。因为一心图快,所以字就越写越歪扭。这完全违背了作业的本意,也和老师的初衷背道而驰。

 

想起童年的美好,竟全是那些对正统的背叛和学业的疏离所留下来的。那些微风中飘散着幽香的汩汩清流,夕阳下遍山红彻、风吹鸟鸣的烂漫油彩,冬日里冰场上忍着小手皴裂的嬉笑追逐,还有捉鱼,摘野菜,自制弹弓和火枪。很显然,童年时对于书法的沉静内敛之美,丝弦的悠扬壮阔之声,并不十分懂得,也没心情了解。

 

一双善于欣赏和发现美丽的眼睛,是否可以通过训练得到?一颗善于感知美好和回馈世界的内心,是否能被逼出来?看那么多的年少成名的音乐和美术天才,答案似乎是肯定的。但是,如果没有外界揠苗助长式的粗暴干预,这些天才们可能会做得比现在看到的更好,只不过人们永远也不会知道。我觉得,美是欣赏和懂得,包括人与自然之间的契合,人与人之间的体察。美不应是被逼出来的,而是在合适时间的浑然天成。父母可以悉心在孩子的心里种下美的种子,这颗种子可能等孩子成年才会发芽,也可能永远不发。而这些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涓涓细流的代代心意,和年年生生不息的绿草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