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瓜园2019-11-14 15:37:10

诗曰:

垦植收割农人忙,

物进人退神仙帮。

出离烦恼不着相,

空明自省自成佛。

 

按下南天门暂且不表。且说西北之地、天山以北,有一座乌孙山,在伊犁河与特克斯河之间。山南有一片山岭,名叫荆棘岭,是前文书中提到过的。此地冬长无夏、春秋相连,不同于四周,没有干旱的沙漠戈壁。

原本,这一片荆棘岭绵延八百里,荆生得坚韧盘转、棘生得利刺坚硬,人不能开垦,是这一带草木昆虫、蛇鼠鸟兽的一个乐园。

岭中幽静之处,有一座木仙庵,庵中住着八位树仙。庵前原本有八棵参天的古树,便是这八位树仙的原身,分别是松树、柏树、桧树、竹、枫树、杏树、丹桂和腊梅。

这八位树仙,自混沌开辟之后,便落在此处,早已修得真气满满,可以脱身成仙。但这八位自我修行的精灵,全都秉性清高、孤芳自赏,又不舍得脱去原身,因此一直留在此地,几乎不与外界交往,也从不与人接触,更不要说做什么吃人害人的恶事了。

八位树仙,品行端正,修为颇高,又不多事。仙界的各路神仙们,对他们都没有什么负面的评价。王母娘娘曾邀请他们赴蟠桃会,他们不愿意凑热闹,婉言谢绝了。如来在灵山上授课,也曾邀请他们旁听,他们也没有去。这八位树仙唯一有招必去的地方,是太上老君的太虚镜。他们喜爱老君丹炉中的炉灰。每当老君炼丹熄炉之时,他们便上去打扫炉膛,将炉灰小心翼翼地清扫干净,带回木仙庵,铺在树根附近,既做肥料,也做美化的装饰。

前一段时间,清静祥和的荆棘岭,遭了一场大难。那唐僧西行取经的队伍,原本可以不走乌孙山,在天山南麓的大道上行走,却不知何故,偏偏转来此处,寻衅搬倒了八位树仙的原身。八位树仙不愿争执,索性脱了原身,在残根中栖身。他们的残根在地下延伸方圆百里,却也不乏栖身之所。那孙悟空临去之时,纵起一场大火,将荆棘岭烧成了一片灰烬。

那山岭上原本都是沃土。荆棘燃尽后,周围的百姓们便来开垦种植,收获颇丰,迁来此处定居的人口也逐渐增加。

好在木仙庵所在之地,是岭中一处隐秘的小盆地,四周又有许多棱角锋利的岩石,既不便耕种,也不便放牧,因而得以保存下来。大火过后,荆棘岭中幸存的生灵们,陆陆续续地会集到木仙庵附近。人类开垦种植之后,又逃来了一些残留在岭上,实在活不下去的生灵们。木仙庵成了他们最后的避难所,也是他们生存下去的希望。荆棘们将木仙庵紧紧地包裹起来;花草树木、鸟兽昆虫,紧紧地团结在一起,守护着这块地方。

八位树仙虽然脱了本身,但仍然以树为家,闭门自修,又从那旧根上长出了新枝。除了不久之前,蓬莱岛的福禄寿三星前来求助,树仙们为他们做了些堵泉眼的木塞子之外,八位树仙再没有踏出过木仙庵半步。

这一日,太虚镜中下来一个童儿,告诉树仙们丹炉熄火了,可以上去打扫炉灰了。树仙们收拾停当,正要启程,一只马鹿来到庵前。因为吃不到足够的草,她看起来又瘦又弱,口中衔着一把扫帚,交到松仙手中,言道:“这岭上,原本是我等的快乐家园。自那一场大火之后,惹得人来农耕,使我等失了栖身之地。如今,度日艰难,觅不到食物,每日里饥肠辘辘。这扫帚是我寻了些岩兰草的草根编制的。它是我从食物中省出来的。你暂且拿去用吧。用罢还给我,我还要指望它充饥呢。”

松仙谢过马鹿,便领着其余几位树仙,一同前往太虚镜。

太虚镜十分简朴,是老君自己盖的,所用的材料都是青石、竹木、茅草和枯树根,前面一个大殿空空荡荡的,殿后是一个院子,也是空空荡荡的。院子两侧有两间大屋,一间是丹房,一间是书房。树仙们在丹房中清扫丹炉。太上老君正盘腿坐在院中,给两个童儿授课。

只听太上老君讲道:“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八位树仙打扫完丹炉,将炉灰装了一布袋,出得房来与老君告辞。老君正起身相送,一位童儿说道:“松仙,你这扫帚编得不错,我平时干活也用的着,不如就留给我用吧。”

松仙道:“小哥呀,这扫帚是我岭中一只马鹿的食物。我若给了你,她就没得吃了。”  那童儿道:“这扫帚是草根编的。我只听说鹿吃草、树叶和树皮,没听说过吃草根的呀。”  松仙道:“小哥呀,自我岭上遭了大难,人进物退,岭上万物度日艰难。她能吃到草根,也算是有口福了呢。”

太上老君听罢,作诗感叹道:

“人吃粮食果空腹,

鹿食草根充肚饥。

同是生间匆匆客,

相争不如相补济。

浑浑噩噩来与去,

 枯草落叶都化泥。”

 

老君又转身对童儿道:“我那些炼丹的材料,已磨成粉的,尚剩得一些,只是各种成分已失了比例,功效也参差不齐,不过多少都有些助长、强生的功用。你去取来,赠与松仙,与这些炉灰混在一起,全做那些花草树木的肥料吧。”

那童儿应命,进到丹房取来一个布袋,交予松仙。松仙道:“我得了你的馈赠,就将这扫帚留给你,也算是个报答吧。”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