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想写“致现在”。发现“现在”,都在《一 一》里。
那么,看图说话即可。
图呢,都来自电影《一 一》。
有几个画面,先挑出来,来下观后感。
(1)男主演在运送小舅子婚礼上用的照片,那照片是倒放在架子上的。看似无心,实则有意?
家人或同学多多少少对这场婚事有自己的看法流露。
所有被修饰过的美丽,不过是实际上的颠倒错乱,是这意思不?
或者说洞房花烛此类的人生四美,有时其实并不那么重要,偶尔甚至谈不上正眼瞧一瞧?
新娘是挺着大肚子举行婚礼的,不管是鼓肚子还是平肚子,婚礼的正式举行就算成了正果吧。
在婚礼上又来了个新郎曾经、也是一直的追求者,妄图现身说法,用“我比她更爱你”闹场。
单身闹婚女,没人可以倾诉,就找新郎的妈妈去跪。
在婚礼出异变之前被请走了。后来在吃孩子满月酒的时候,混在一帮旧日同学中,又出现了。
新爸爸新妈妈心里堵得慌,跑到一边。老同学越劝,新妈妈越生气。因为老同学先顾到的是曾经的同学单身闹婚女,然后才是新妈妈。最后满月酒大打一团。
新婚之喜,孩子满月,总夹杂着这样那样的不愉快,使得到最后,人人在处于应该笑的场合时,却忘了笑是怎么回事。
这部电影里,没什么人开怀大笑,甚至没有什么角色在真正地笑。这可能也就是我们人生的真实写照。
(2) 一个画面同时说多件事情。从这部电梯说起。它带来了很多很多。
旧日的恋人正要痛说委屈,电梯门打开,出来的是老同学。
老同学记不清自己的光荣情史,却把男主演那一段倒背如流。
然后跟着男主演重回电梯,自言自语,我下来是要干什么来着?
细节的真实,比比皆是。
镜头往回推,男主演是怎样到电梯前的呢?
孩子受了来自同龄人的捉弄,婚宴上的吃食也不太对胃口。
下一秒的镜头就是男主演父子俩在麦当劳。
这是一个心疼孩子的父亲,就这么一个画面。什么都不用说了。
带着孩子重回饭店,婚礼还没有结束。
于是父子俩等电梯。
电梯一开,便是旧日恋人的邂逅。
这里的镜头一直是男主演的背影。而含蓄的背影,就足够了。
给了一段旧日恋人走向饭店大堂某个男子的镜头,说明男主演一直就是在背后那样看着她。
男主演还站在电梯那里,几秒之后,旧日恋人终于绷不住了,跑回电梯前面来直言不讳,当年等他为什么不来。
正在说时,电梯一开,老同学从里面出来。
这一切的一切,发展的脉络清晰温润,过去和现在浑然一体。
与过去突然接壤,恐怕任何人都会有所触动。
在喜气洋洋的大红背景里,是孤寂落寞的惆怅和无语。谁和旧爱重逢过吗?
孩子在把玩新得到的相机礼物。他后面会照一些平时没有人去注意过的视角,那也是导演想要说的话。
另一个讲说不同故事的同一画面是在医院的走廊。
婆婆婚礼后回家,突发中风被送医院,家人从婚礼现场或从家中纷纷前往看望。
画面里,新郎 - 男主演的小舅子,婆婆的儿子,在医院的过道里和男主演说借他钱马上就能还他钱的事,旁边背景里是和他坐同一辆车来的参加婚宴的朋友,酒疯从婚宴持续到了医院。
这一切都是从镜子里反射出来的。
而镜子里照的,都是反的。
所以说,话也是反的。
那么,人,也是反的吗?
婆婆出院后,没清醒,在家卧床。家人轮流每天跟她讲话。
这里并不是要嘲讽新郎满心满眼就惦记赚钱,整天满嘴跑火车。年轻时意气风发想这想那,也是我们都见过的形象。
这里要说的,是每个人提起自己在做的事,或曾经做过的事,都用短短几句话就可以概括了。
每天和婆婆禀告类似的事情一遍又一遍,每天用几句话来描述自己的一天,而这一天其实和自己的一生没什么两样。
这一生就是流水一般地过去了,没有改变地过去了。这对讲话的人才是最残忍的地方。谁愿意承认自己庸庸碌碌,谁愿意用几句话就总结自己?
到这里,电影到了三分之一吧。
一气呵成。
对了,婆婆为什么急病?是因为出门倒了垃圾,干家务活引发的。
倒垃圾本来是小姐姐的工作。她在阳台收拾好,但被打岔,临走时忘了拿垃圾袋。
她被什么打岔?
旁边刚搬进新邻居,有母女二人。当妈的一边把窗户打开,一边告诉朋友自己正搬家。
从小姐姐收拾垃圾的视角,可以看见新邻居女儿,正在楼下和男朋友见面。
从打电话妈妈的视角,一定也能看得到,对吧。
小姐姐看见年少的那一对,肯定心里很好奇。就这样走时才忘了垃圾的事。
这以后的小姐姐也背上了心理负担,唯恐婆婆的病卧,自己的粗心大意是直接的罪魁。
好了,不讲了。
这后面有很多故事,也有很多后续。
有爱人之间的,有亲人之间的,有中年的,有少年的。
有生意场合伙人,有办公室你我他。
这部电影不到三个小时,如果你愿意慢慢地看,你会慢慢地解读那种镜头语言。
好吧,现在你喝酒,我喝茶。咱们干一杯。致我们的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