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十岁的时候赶上文革。“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嗨,就是好,就是好呀就是好呀就是好”,全民都挨刀。小小少年,就整天流浪。大人都被弄去革命。革命不是干活,不是创造财富,而是学习扯淡,扯耄淡;扯凼淡。日子过得非常淡。
我二十岁的时候,中国的耄太阳终于落山了。“你办事,我放心”,“交城山交城水在耄尸骨没凉,就把传江山给他的耄婆抓了。红色江山传,叫人心惊胆颤。
我三十岁的时候,按理说也算有了点功名。但日子依然淡。听凼话:教书育人。教书教得行,育人完全没有功能。育人得喂奶。日子过得还算拉倒,每天抽包破烟,吃个半饱,下午练练肌肉。一个人在北京“北京啊北京”。未婚老婆对我好,差不多两个星期给我写封信。
大学毕业三年,我结婚了。我们天各一方。虽说“有情若是久长时”,不在乎朝朝暮暮。但是,就像《高山下的花环》里靳开来说的:旱的时候旱死,涝的时候涝死。哪个结了婚的男人不想和老婆热热炕头。人家当兵的人,旱涝间隔时间更长。但是“咱当兵的人”,阎维文。为了谁(升调),为了谁(降调)?
我一“堂堂的知识分子(《苦菜花》里王柬之语)每月的工资,除去吃喝,就是半年攒一张北京到西安的火车票钱。虽说四人帮到了,淡还是照样扯。
一九八六年A,一个冷冬天开年,中国执政凼总书记胡耀邦去球了。没有人知道他为什麼去球,报说是他不管“资产阶级自由化”。不久方励之,刘宾雁,王若望也去球了。开除出凼。
难道说执政凼又要领导中国又要去球?难道说,火车跑,没领导?还好,城头变换大王旗,扛旗的人是“要吃粮”。
我不会打桥牌。感觉中国就是一副牌。那年初,领导吩咐我写批判胡耀帮的批判文章,我不写。写什么写,批什么批?就是那一年,我决定去球。
在中国,人是个球,不想成天被臭球凼踢。就得主动去球,毕竟小胳膊拧不过大腿。去球并不容易。凼领导一切,包括你能否去球。凼不叫你去球,你就去不了球。更何况想去球去到“日薄西山,气息奄奄”的美国。
去球美国,考托福,考GRE,还得人家美国大学的研究生院同意。先不说那些“洋犸”背着有多烦,光是攒那点考钱都很难。三十多的人了,总不能问妈要钱。一身嘎达肉,半夜想出去找个地方扛大包凭力气挣点钱,也找不着地方。还是经过四年的“一天等于二十年”苦读的“气气”级的国家281还是9什么9的大学的“天之骄子”。想着上大学时怀着“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阕”的气概读书,到头还得美国决定你能不能从自家锅去球。,跑人家锅里找机会进球。我生气,真生气。你跟谁生气?(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