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夫2020-05-12 04:52:47

我想介绍读者去探视一下人类思想史话中曾有过的一座五星级冤狱,它坐落在此去不远却也有着二千三百年历程的古希腊的雅典,那里的人们将会告诉你那里曾经有过这样一个奇怪的沉思者:他通过自己丰产的著作、自办的学校、众多的追随者,极力宣扬感官肉体享受,主张人生无需担负社会责任,认为人生应该是除了寻找感官快乐外别无他求的享受型人生。在这样的介绍之下用我们的目光去打量这样的人-----除了秃废一词外,还能用什么词可以来概括他呢?当然了,他也确实为此而顶着“感官享受宗师”的千古恶名,在一座既充斥着诽谤和污蔑却又受着人们顶礼膜拜的五星级文字狱里关了二千多年。不仅如此的是,他的名字还被作为了一个贬义的代名词而出现在了各种的文章、演讲的场合中。此人就是公元前三世纪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伊比鸠鲁。

事情还没有讲完,我还不得不交代的是:还不“仅仅如此”的另一面是,他透过他的感官享受论为后人揭示了他由此推断出来的检验逻辑论断真实性的标准这一具有人类认知新高度的里程碑意义的瑰宝,并进而为世界带来了一套成体系的反宗教、反神化的自由思想理论;还有必要一提的是与我们近代大名鼎鼎的名言“大胆地假设、小心地求证”有关联的、他在人类历史上首次提出的有意识地假设、这样的假设在认识论上的意义和如何验证这样的假设的理论。在他身后的几个世纪里,他的哲学成了引导和推动欧洲哲学界理论研究的主流动力,他也因此成了欧洲中世纪蓬勃发展的唯名论和近代经验主义当之无愧的先驱。到此,我们是不是该为他所遭遇的不公待遇而掩卷感叹了?如此重要的人物,如此重要的贡献,差一点就被片面的描绘、断章取义的引述给埋没在了历史的尘埃里了。更让人愤慨的是,如此杰出的人物却被历史长期地污名化了!污名化使人产生偏见,污名化使人误读事实,污名化使人的认识能力碎片化。这样地对待事物的本质,如此地观察关系的发展,那样地处理存在的事实,实在是让人不敢恭维的态度,因为污名化只能给他人造成一个思想和认识的误区。

遗憾的是,我可以说的还没有说完。现在无论是在严肃或不那么严肃的文字里,都存在着一种被称为高德温法则的现象。当然,我在这里借鉴的不是它所具体规范的列举对象,只是它的寓意。这个法则的寓意是当叙事人打算把叙事对象丑化的时候,就会笼统地将它与众所周知的已经概念化了的丑物联系在一起,并用移花接木的手法将它们的关系有机化,这样一来就很容易达到将对方污名化的目的。本来,我们讨论或论证一个事物是要就其事实或本质探讨它的个性表现和从中探析出可以利用的真理来,但如果被叙事者这样先入为主地一联系,讨论就由论事分析变成了对错判断,文章叙述的概念就会被偷梁换柱、问题的性质也就截然不同了-------一座文字狱就被悄悄地已然造成了。

由此看来重要的是,我们在阐述一个观点或事实的时候,应该采用带有普遍性的概念去概括事物主要的、本来的面貌,而不宜使用早已带有结论的特殊性事例来作理据去涵盖讨论对象的全部面貌,即使要作类比,也应该采用具体对具体的实事求是的态度来作可以相对应的联系比较,而不是有意无意地通过蒙太奇的手法张冠李戴地去实现污名化的目的,不然就很容易地会滑落到高德温法则的陷阱里去了。在人类高度文明的今天,这样的文字狱实在不应该再出现在人们花俏的笔下或凌厉的舌尖上了,不是吗?读者朋友,现在,该你说了。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