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上的光2020-05-13 18:54:11

爱是什么?爱是恒久的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

看完第一句我就在心里告诉自己,这个做不到。读完之后,更是告诉自己,这是神的爱啊,人怎么能做得到?忍耐可以,恒久不行,我们不是常说,忍耐是有限度的吗?问这话的时候,大多是忍无可忍了,忍无可忍还要忍,那不是没有原则了吗?

有这原则就不叫爱了,因为爱是无条件的。爱什么人才无条件呢?不是说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吗?我想了想,在这个世上,有一种人我是可以无条件的,我只对这一种人可以做到上面的一切,那就是我的孩子,我可以为他们舍命。这当然也算是有条件的,他们必须是我生的。这样看来,为他们舍命,也只是人性使然。

爱情中的爱,更是有条件的。”她多么可爱,一举一动都让我心,所以我很爱她”。“他对我很好,什么事情都依着我,给我好吃的好玩的,所以我爱他”。看看,这些爱情中的爱是多么廉价。也有人说 “说不出来为什么,就是莫名地喜欢她” ,这已经算是到了另一个境界,但仍然不够。有没有人说,她残废了,需要帮助,所以我爱她?我无数次地问爱我的人“你为什么爱我呢?”,回答总是“你单纯,善良,温柔,美丽,有气质,很可爱” 我在想,全是因为我好,我有些沾沾自喜,可我回头一想,如果我很落魄,很没气质,很不可爱,岂不是要遭到嫌弃?

“她可爱,我爱她。” 是因为她可爱,可以取悦自己,那还是因为先爱自己的感受,为了获得自己美好的感受,才去做出的一些行动,这种爱与恒久的忍耐是多么的遥远。很多人在爱情中的爱其实是更爱自己。

这么说,爱真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情,可世人都还是那么渴望得到爱。也许正是因为艰难,才会那么渴望,轻而易举可以得到的东西谁还会渴望呢?既然是渴望,为什么不先去付出去呢?每个人都想到先付出去,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得到这样珍贵的爱了吗?可是,人,都不愿意首先付出,所以,爱才变得这样艰难。有没有舍己的爱呢?好像没有,也好像有,这个世上曾经有过一个人,为众人舍命,他叫耶稣。事实上,我们无条件地先得到过许多,我们每天所需要的水,空气,阳光,宇宙,这一切不都是无条件地给了我们吗?可我们并没有在意,我们也从来不去想是谁给了这一切。即便是想了,也会觉得太渺茫,太神奇,离我们太遥远,只好放下不想。

自由,什么是自由呢?由着自己,就叫自由。记得刘富理牧师说过,凡带有“自”的都带有罪性,自高,自大,自信,自强,自傲,自爱,自尊,自立、自恋,自私。无一不是把自己放在首位,处处关爱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就算是自尊、自立,也是想靠着自己的本能立起来,若不以神为大,谁能立得住呢? 当然,那种挣脱压制,获得“解放”的自由,则是另当别论的,它带有哲学和政治的意味。

由着自己的自由,就是由自己做主,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选择事物的自由。上帝造人时,是按照上帝自己的形象创造的,并且给人吹了一口气,让他成为有灵的活物,因此,人就具有了上帝的一切美好的道德本质,这种美好的道德本质在人身上的体现叫“良心”,同时,神把自由赐给了人,让人有了自由意志,而不是机器。在伊甸园中时,神对人说“园中树上的果子你可以随意吃”,这是真自由。神又说﹕“只是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你不可以吃”,这是约束。这样看来,自由是相对的,相对于约束,相对于真理,相对于美善,循着神赐的道德本质追求的自由,才可能是真自由。

爱与自由本来是没有任何关系的,当自己所追求的自由影响到其他人的时候,这样的自由就变成了个人主义,强调个人的自由和个人的重要性,就会忽视了周围人的整体利益。太爱自己,就拿不出爱来去温暖别人。瘟疫时期,自由主义思想,就好像那看不见的病毒,大摇大摆地扫过空荡的街区,成千上万的人死去了,成千上万的人痛苦着,还是有人没戴上口罩,当灾难没有临到自己时,依然看中的是自我享受、自己的益处,拿不出恩慈和悲悯,更不要说责任和忍耐。不知道为什么,为了别人也为了自己

爱也好,自由也罢,我并不想得到答案,这个答案可能要用几代人去寻找。一代去了,一代又来,在历史的长河里我们都是一瞬,但我们知道,密歇根大道会永远长存,纽约的自由女神也一定会屹然站立在那里。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