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与合2020-06-07 14:04:27

致读者

记得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我的启蒙老师,问班上每一个同学
长大后的理想是什么?很多孩子开始乱七八糟的回答。我不知道
什么是理想,但我记得三个男生的三种答案:一个说当大学生、
一个说想做科学家、另一个想当牧羊人。当那个男孩说想当牧羊
人的时候,全班同学都爆笑了起来,老师当众指责他没有出息。
牧羊人很倔,上课时我们学习了一首柳宗元的诗《江雪》,
大家跟着老师读: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当读到“孤舟蓑笠翁”的时候,“牧羊人”站起来纠正老师说:
“老师您读错了,这个字念“Dan”。
全场同学爆笑,他被老师揪出来站在讲台前,并喝令他伸出
手背平放在桌面上。老师用戒尺狠狠打他的手背。然后老师对他
说:“跟我读:孤舟蓑笠翁!”。
“牧羊人”读道:“孤 Dan 蓑笠翁!”
全场同学再爆笑。老师再打,再纠正他,他依然读错。反复
几次,“牧羊人”铁定了心就是不肯改又。老师有点气急败坏了,
一脚把他踹下讲台,责令他明天不用来上学了。
从此他真的就没再来上学。我那时候也不理解,这个男孩为
什么这么倔,为什么不跟着老师读:孤舟蓑笠翁。现在我明白
了,他心里不服这样的老师。
后来,想当大学生的男孩只念完了小学;想做科学家的男孩
后来去窑厂搬砖了;只有想做牧羊人的那个男孩,过早实现了他
的梦想,成了一个真正的牧羊人。他没有再回去上学,也不必在
老师的胁迫下读他认为不对的字了,他读了一辈子的孤丹蓑笠
翁。而我,算是极其幸运地踉踉跄跄上完了初中。
说起牧羊人的故事,你也许会会心一笑,但在那些远离繁华
和不发达的农村,牧羊人通常都是十几岁的男孩。他们开始成为
一个牧羊人的时候需要对羊群有高度的负责,有点像现在美国18
岁的成年礼:你可以做一个牧羊人了!然后,他们会得到一群
羊, 羊群中的羊不仅来自自己的家庭,还有村子里的其他人家。
对于牧羊人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责任,在某种程度上,他
们的骄傲就在他们手里握着的皮鞭上。 如果是在草原上或者深山
老林中,那牧羊人的责任就更大了,他们通过对抗狼虫虎豹等凶
猛的动物,来保护无助的羊羔,并在社会中赢得自己的地位。
每一个牧羊人对自己的羊群都了如指掌,每只羊都有一个属
于自己的名字。 因此,当他的一只羊羔失踪时,他会喊它的名
字,即使他不得不整夜搜索。一旦牧羊人找到了他丢失的羔羊,
他就会跑进村里告诉大家,他找回了迷途的羔羊,羊群再次完
整。 一听到这个消息,村里的人就会像他一样快乐 ,这是一件大
事!
多年以后,我的一个住在湖边别墅里的邻居亲手杀了养育他
多年的父亲母亲。震惊之余,我的心久久的不能平静,我知道这
也是一只迷途的羔羊...当我作为一个记者追踪新闻线索了解了前
因后果,并看到那个“十恶不赦”的男子在监狱里接受心理疏导和
教堂里所有的人为他祷告的时候,我的眼泪磅礴而下。虽然,他
将被终身监禁,他的父母再也不可能活着回来......
谁是这个世界上迷途的羔羊?谁又是寻找那些远离羊群的牧
羊人?那些被找回来的羊羔啊!你可知道,你可能是唯一被找回
来的羊羔,你可能,是千万迷途的羔羊中,唯一被带回来的人!


这是一本为那些“迷途的羔羊”而写的一本书,也是为那些心
碎的人而写的一本书。在这本半自传体小说中,活灵活现地展现
了三个角色,一是我本人,一个外强中干,想要爱与被爱,内心
却充满迷茫的反叛者;二是我死去的爱人杰森,一个内心善良,
勇敢乐观的美国退伍军人,如何一步步成为了一个罪人和无言的
忏悔者;三是小说刚开头的男主人公杰夫(他后来成了我的第三
任丈夫),如何在命运的洪流中挣扎,奋斗,复兴和挫败后豁然
醒悟,开始探索活着的终极意义,最终成了一个“牧羊人”的人。
阅读《迷途的羔羊》,会让人产生人生酸甜苦辣多重体验,
冥冥之中,也会感受到有人正在为你加持气场。无论你深处何种
境地,你内在的能量都会变得高昂,脑子也会变得更加清醒,在
这个故事中,你们将于作者一起思考,一起展开心智与心灵的神
秘探索,由此你的过去是伟大的,由此,他人也是伟大的,不要
谴责他们,向他们学习,他们将节省你的时间,他们将向你展示
你可能犯的一切错误,你将看到它,但你不必经历它,从而正确
认识自我和原生家庭,最终与过去和解......
在2020年新年到来之际,这部书的上半部分《迷途的羔羊》
终于出版了,在此祝愿大家新年快乐!此书若能给我的读者一些
正面的力量和祝福,让你们在泥泞中不断坚持和看到希望,则我
的目的已经达到。
本书的完成,曾获美国华兴报社社长程汝钊先生和美国马拉
松參场姜铭涛博士,中国哈尔滨将军牛排餐饮有限公司的杨学东
先生,美国明尼苏达北美曲苑的耿庆璜团长及太太尹丽芳,贺继
军先生及太太李滢女士,郑伟民先生和陈桂芳女士,吴玮女士,
顾青女士,艾米李女士,何之霓女士,乔治曹先生,张紫君先生
的支持,杰森.周先生对大量错别字的改正和校对,未曾谋面的两
位笔友“ 叶西卡” 女士 、“挹江斟斗”先生替本书写序,还有我的敬
爱的丈夫Jeff Alvord 先生精心排版和封面设计在此一并感谢!
但闻:
一指心脉梵天乐,两厢情愿海潮音!
你的朋友:张美琪
2019年冬/于美国明尼苏达儿童医院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