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海溪谷2020-06-16 21:01:27

关于诗词创作(小议)

喜爱写古诗词者,多半会接触到王国维的《人间词话》。那是一部关于词作的美学论述。王国维在接受了西洋美学观点之后,在当时中国旧学氛围中,以一种鹤立鸡群的姿态傲视群儒,领一代风骚。但他的具体论述及观点的表达,依然囿于传统表述的笼统与模糊的夸张语境中,需要读者依靠实例、比较及对照才能有所意会。所谓朦胧之美,美在不可言表与言传。不失为一种中国特色。

 

后人谈诗,谈诗词的创作,似难以绕开王国维的《人间词话》,除了其美学表述外,还在于王氏举出的诸多实例。即便无法一一对照审美,便只多读几遍例诗,也对个人创作有益。

 

王国维在美学方面的观点基本建立于叔本华哲学基础之上。人的苦痛来自意欲,而对美的体验是在不受意欲影响的状态下发生的,所以,审美就会给人带来愉悦感。

 

在《红楼梦评论》中,王国维基于叔本华关于生活之本质即苦痛的观点,提出“兹有一物焉,使吾人超然于厉害之外,而忘物与我之关系。。。非美术何之于当之乎?”意思是:只有艺术,才会令人物我两忘,进入纯粹美的境界。

 

艺术带来的愉悦感不是为了满足实际需要,而是帮助人从生活之欲中解脱出来。

 

这当然走了极端,或者说是孤立、静止、割裂地看待生活与艺术间的动态关系。实际上,只能是暂时的分离。因为艺术审美终究不可能脱离实在的生活,而且也始终受生活的体验所左右。

 

审美可以是系统训练的结果,也可以是生活体验的结果。专业训练为我们提供一套审美的具体话语表述方式,生活体验则为我们带来整体的直觉反应。

 

诗既是文学创作,也是艺术创作。了解诗,进而欣赏诗,就是从事审美活动。

 

审美活动不是艺术家、评论家的专利,每个人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审美时刻。审美可以是刻意的,也可以是随意的,甚至是无意的。审美可以是一个悠然缓慢的过程,也可以发生在一瞬之间。

 

一打开后院门,看到的是满园春色。那一刻进入眼里的就是审美的结果,感受到的就是审美带来的愉悦。

 

对面走来的女孩一个俏皮的动作,很可能就是瞬间伫立于我们眼中的一个美景。

 

就生活体验而言,假如我们习惯了前庭后院整齐划一的草坪,就会对杂草丛生的院落产生美的落差。反之,假如我们享受惯了自己庭院茂盛的草丛,多彩的花卉,就会对只有鲜绿一片的草坪感到单调。

 

另一种反差是,从记事起就是满眼的欧式建筑,很可能更喜欢东方的建筑风格。反之,从小到大就在红砖黑瓦横平竖直的木梁房子里住着,可能更会喜欢欧式的白墙绿顶与石柱圆拱。

 

假如我们喜欢上了一个男孩宛如波浪随风起伏的长发,就会在他带着小平头出现时感到陌生,甚或怅然失落。

 

打开微信,读到一首让自己心动的小诗,就是美的感受,不论那美来自整首诗,还是其中的一个句子,或者只是一个闪亮的字眼。

 

(20200617)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