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Mu2021-03-03 03:22:27

托马斯•品钦(Thomas Pynchon, Jr,1937年3月8日),美国著名作家。主要作品:《V.》(1963年),《拍卖第四十九批》(1966年),《万有引力之虹》(1973年)等。

1973年《万有引力之虹》出版, 1974年普利策文学奖的三位评委都决定把奖项授予品钦,但被11 位理事推翻,他们裁定此书“无法卒读,浮夸,滥用笔墨,淫亵”;因为没有作品可替代,当年的普利策奖小说奖空缺。同年,《万有引力之虹》获美国全国图书奖,但品钦拒绝受奖,最后由别人代领。

《尤利西斯》是现代主义小说的经典之作,深刻影响着20世纪上半叶,有评论家说《万有引力之虹》是后现代主义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在美国乃至世界20世纪文学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其大胆、离奇、晦涩堪比《尤利西斯》,深刻影响着20世纪下半叶。影响之大,甚至通俗作家刘慈欣也将《万有引力之虹》列入自己的推荐的“明星级”科幻书单。同是文学巅峰,同样引起广泛争议,但《尤利西斯》的地位牢不可破,后者则存在巨大争议,有评论家认为它是一部“预告世界末日”的呓语。两部作品同样精深到无法卒读,但也是公认的不可不读的奇书。《万有引力之虹》像百科全书那样庞杂,品钦有意为它营造的各种不确定性增加了阅读的障碍。此书涉猎各种门类的知识:巴甫洛夫心理学、性心理学、文学、哲学、人类学、统计学、控制论、空气动力学、物理学、化学、材料学、历史、宗教、军事、音乐、打油诗、占星术、甚至易经的蒙卦等等,几乎无所不包,是后现代文学的大杂烩,营造出一种神秘、荒诞而怪异的艺术效果。

《万有引力之虹》小说里出场的人物达400多位,很少能贯穿全书,大多像道具一样走过场,匆匆出现,又匆匆消失。

有别于传统小说,《万有引力之虹》是一部非线性化和去中心化的作品,这也正是后现代文学的叙事特色。它承载了作者对战争、科学、社会、历史、人类文明的深刻思考,披着谍战小说的外衣,风格独特,故事怪诞,情节错综复杂,或没什么情节,看你怎么理解。全书由许多零散插曲、小故事和作者似是而非的议论构成。小说故事通过许多不同人物来叙述,有多条相互交织的叙事线。不同叙事者有不同的叙述风格和语气,有的用意识流,有的用通俗的语言,五花八门,古怪零乱。小说梦境般的幻想中充满了扑朔迷离、错综复杂的关系。

故事发生在二战时的欧洲,小说的线索围绕着德国军队设计、生产和调度V2火箭的过程展开。品钦在创作中引用了大量关于V2火箭的历史文档。二战中伦敦频频受到德军一种威力强大的火箭弹袭击。这种火箭让人闻风丧胆,盟军各种机构都想破解它的轰炸规律,预测它的下一个轰炸目标。一个奇怪的巧合令盟军大惑不解:在盟军情报交换站工作的美军中尉斯洛索普,习惯把他性虐他人的地点用各种颜色的星形贴纸标在一张地图上,而这些地点随后无一例外地成为德军火箭袭击的下一个目标。作者这样描写轰炸令人匪夷所思,彰显了战争的荒诞,也使小说披上超现实的色彩。在科学理论无法解释的情况下,盟军一方的官员与科学家,竭尽全力试图找到火箭基地。

小说主线围绕着斯洛索普张开,他被盟军委以重任,为追寻导弹的秘密,开始了一连串奇异的旅程,而且吸引和牵连了各式各样的人,几乎所有出场的人物都不同程度地卷入这场侦查与反侦查的争斗中。

随后小说描写了德国军官的性虐待和性变态,论述了科技和性欲总是结合在一起并走向死亡的荒谬理论。小说还提出了社会学的“热寂说”,主人公的名字斯洛索普Slothrop中的s l o t h由second law of thermodynamics 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增定律)的首个字母组成。热力学中热寂说指出随着“熵”的单向增加,宇宙中的热能散发完后会冷寂下来,达到完全均衡,宇宙即成为死寂世界。作者认为人类社会中的一切活动也能用“热寂”法则来解释,当各种狂热在热能耗光之后也会冷寂,趋向死亡,借此隐喻科学技术造就的现代世界终将走向灭亡。

在以苏联流亡生理学家波因茨曼为主的各方人物谋划下,斯洛索普被送到一个赌场宾馆,在海边从章鱼嘴里救下了荷兰美女双面间谍卡捷,与其厮混。他开始学习语言和导弹知识。在此期间,他了解到商界,政界和敌国勾结的内幕,英国政界和德国导弹的牵连,他发现了用于火箭G型仿聚合物的一些情况,以及G型仿聚合物作为刺激物和产生条件反射式勃起的关系。

斯洛索普甚至发现了关于自己的身世秘密:大萧条时期,他还是个婴儿,在哈佛大学读书的父亲因为交不起学费,竟把他卖到雅夫博士的实验室做婴儿勃起条件反射实验。雅夫博士从年轻时就一心想超越人类的碳基局限,合成一种不死的硅基物质。这次他用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原理,在小斯洛索普的身上做儿童性反应试验,用一种化学物质,不断激发男婴的勃起。他试图合成一种仿生塑料,这种塑料就是G型仿聚合物的前身。后来这种化合物用在了火箭上被叫做“黑色装置” 的绝缘装置。这一点似乎解释了在火箭降落于某个地点之前,为什么他会产生强烈的欲望,以及他性虐行为地点同火箭落点之间某种神秘的感应。

后来斯洛索普辗转来到德国火箭制造基地,此地已属盟军占领区了。他邂逅了贯穿小说的副线,来寻找导弹部件的黑人支队领袖恩赞。恩赞是德国在非洲殖民地一个黑人部落的女人和一个德国士兵生下的孩子,被一个同性恋和施虐狂的德国军官带回欧洲,做自己的副官,控制着他的思想和行动。

恩赞始终带着原始思维,后来他慢慢有了自由意志,带领占领区的赫雷罗难民一起组成黑人支队,在火箭基地的废墟中寻找火箭碎片和神秘的“黑色装置”。赫雷罗人不相信单向度的时间,希望重新装配一枚带有“黑色装置”的火箭,他们相信通过某种方式发射这样一枚火箭,就能够回到时间的原点,就能拯救濒临灭绝的部落。

制造导弹的中心工厂很热闹,英,美,苏各国还有黑人支队都在抢导弹部件。斯洛索普混进中心工厂的隧道里,却遭到追杀。斯洛索普寻找导弹的计划一路历经艰险,每每逢凶化吉,死里逃生,但最后莫名其妙的“碎裂”了。他躺在占领区的废墟中,变成了一个有生命的十字路口,成为十字架本身。随后,他看到天边“一根粗大的彩虹阳具,从云朵的阴部戳出来,插入大地,谷地里湿乎乎的绿色大地。”他喜极而泣,他的身体竟然奇迹般地消解并飘散。品钦没有写斯洛索普的死,而是让他的生命发生了由三维向二维的变形、转化。这正呼应了全书第一章的引语,“大自然不解消亡,只解演变。”

《万有引力之虹》这部充满了性器和武器的小说,通过“反英雄”式的主人公斯洛索普的命运,揭露了现代社会的病态、荒诞和疯狂。《发条橙》作者,英国著名作家安东尼·伯吉斯说《万有引力之虹》是“一部为了结束一切战争而写战争的书。”

《万有引力之虹》是一部百科全书似的作品,每章自成一体,每一章都可以作为阅读入口。第一个写出这样作品的作家是开创者,即使有很多读者批评品钦的这部宇宙之书不连贯、可憎、杂乱、臃肿、虚夸、无聊、支离破碎、胡言乱语和难以理解等等,也会肯定他的原创性。后来者模仿借鉴的作品,一定要有质的飞跃,正如马尔克斯模仿鲁尔福的魔幻现实主义,他的《百年孤独》远远超越了《佩德罗•帕拉莫》。

此书出版后,获得极大成功,品钦却从“人间蒸发”了,近四十多年里见不到一张照片,没人知道他在哪里,只能通过在报纸上“留言” 和他联系,以至于有媒体认为品钦是《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作者塞林格。而寻找品钦,也成了美国传媒界几十年里从不放弃的一场追逐。不可思议的是,2004年品钦居然出现在动画片《辛普森一家》里。他的隐居,给这本神奇的书平添了一抹神秘的色彩。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拥抱哥2021-03-03 19:58:07
这部作品我读了,但是没能读完。书写得真好,就是太长了。
星如雨862021-03-03 21:00:49
哈哈哈,大实话。这样的书跟尤利西斯一样,没人能读完。
LinMu2021-03-03 23:58:34
拥抱哥有心,悦读面广。后现代小说的问题是支离破碎,故事性弱,不容易把读者带入小说里,是更适合写成中篇或小长篇。
LinMu2021-03-04 00:01:30
同样是长篇巨制,相对而言还是追忆似水年华容易读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