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说到从欧洲自驾游回到温哥华,王闹就准备彻底移居泰国了。写到这第45会,才第一次开始详细讲述王闹的故事,是因为他的故事完全可以另外写一本书——离奇得任何好莱坞编剧都编不出来。他现在过着半退休的生活,在芭堤雅家中养花种草,闲暇时间还在继续写他那部永远写不完的自传,曾用名《午夜牛郎》,此名源于他曾经长达数年当“午夜牛郎”的经历。他曾经去香港找过香港的出版社要出版,孰知对方看了几章后就断然谢绝了,道:“你这写的也太黄了,《金瓶梅》都会自愧弗如啊!”
王闹1957年生于北京的一个艺术家家庭,自幼习舞。舞蹈演员职业寿命短,所以后改行做时装行业。他总感觉自己昨天还是阳光灿烂的小帅哥,突然间就成了一个即将领取加拿大养老金的老者。我问过他,对于时光流逝、年龄老化,他是否经历过心理危机。他倒是没有,因为他走的这条人生之路不是常人走的路,那就是该到做什么的年龄就该做什么,所以没有什么事情会时刻提醒他什么年龄应该如何。因此年龄最他来说就是一个数字而已,不影响他及时享乐、潇洒人生。
初次认识王闹还是在北京三里屯的一个酒吧里。一个叫韩峰的电影爱好者与人合作,盘了一家倒闭的酒吧,稍微改装一下,变成了“燕尾蝶电影吧”。《燕尾蝶》本是一部日本电影,这位韩峰,据说在东京学了电影制作,回国后虽然壮志未酬,没能拍上电影,但是开了这么一家供京城电影圈人士聚会的场所。
一天晚上,韩峰来电话通知众人当晚会有一位“加拿大著名华人时装设计师”来率众业余模特表演他设计制作的中年妇女的时装。设计师名叫王闹,据说在多伦多、蒙特利尔学了时装设计,一心要“报效祖国”,于是“毅然决然”抛弃了加拿大的荣华富贵,回到贫穷但慈爱的祖国母亲怀抱。他认为,国际国内时装行业为全是年轻人的天下,鲜有为中老年妇女设计的作品,因此他立志服务于中国中老年妇女。
当晚酒吧里灯火通明,人头攒动。一群业余女模特穿着靓丽的服装穿梭在人群之中,多次博得热烈的掌声。最后主持人请上来设计师王闹,只见此人约35岁上下,穿着紧身且闪亮的短袖衬衫,下身是一条包腿的白色西裤;精心修剪过的发型,不知打了多少发胶。左耳悬挂着一个不停摇曳闪烁的耳坠,更显眼的是那一副宽大的黑框眼镜,后来才知道那是纯装饰用的,他并不近视,也不远视,只是公众场合讲话他会怯场,所以总是用黑边眼镜遮挡一下那总是顾左右而言他的双眼。
缺失他不善于公众演讲,有些词不达意、语无伦次。但是下台后和人们交流,又滔滔不绝、笑容可掬。我们这一桌子正好坐着两位女士,一个已经50多岁,是个时尚编辑,正好对王闹充满兴趣。另一个是当时一位知名演员的秘密女朋友,所谓秘密,也就是说两人同居在回龙观的别墅,但是那男演员对外从不公开他们的关系,逢人边说自己还是单身贵族。
就这样我们认识了王闹。这个人是在有意思,和我们几个人第一次见面就掏了心窝子——
他的父母、哥哥都已癌症去世。一家四口只剩他一人。他从小喜欢唱歌跳舞、绣花、针织,五岁的时候就觉得自己生错了,应该是个女孩。打雷下雨时候总要望着天空,希望一到闪电下来,一下子把他劈成一个女孩。上中学的时候,有邻居家孩子对他哥哥说:“你弟弟是个娘娘腔!” 结果他哥哥给人一顿拳打脚踢,以至于人家家长告到王闹父母那里去。
到了青春期,他的性别认同更是模糊不清。他参军了,成了一名光荣的文艺兵,住在夏季清凉但冬季寒风刺骨的山西大同。连队里排练舞蹈,不是《红色娘子军》就是《白毛女》。领导让他跳洪常青,他也能跳出阳刚劲,但是骨子里却一心想跳吴清华;让他跳大春,他也跳得满堂彩,但是他特别有想跳白毛女的冲动。
“我不知道为什么,反正我对表现男人的东西有种先天的排斥,” 他总是那么说。
在部队里,还有两个文艺兵战友跟他特别要好,一个叫路星,一个小名叫丫丫(均为化名)。那丫丫,后来可不得了,留学美国,又因为一部电视连续剧一跃而成为中国一线女星。王闹总说,丫丫是他的初恋。说来奇怪,按说他认为自己的灵魂是女性,却说不清道不明对丫丫能有懵懂的感觉,也可能因为丫丫骨子里有种男人的刚毅,二人能起到化学反应?但是丫丫最终跟路星好上了,偶来一波三折在美国成了家h。青年时代路星的帅是众人皆知的,走到哪里都有很高的回头率;高个长腿,浓眉大眼,正是那个年代的俊男标准。
在连队里,王闹和路星一个宿舍。一次去集体澡堂,路星让王闹帮着搓背,突然一刹那,王闹脑子里跟充血了一般,脸红到了脖子根。他帮路星搓完,路星又给他搓背。人家大大咧咧的,可是王闹心里却又一百只小鹿在乱蹦。冬天到了,宿舍里没来暖气,王闹以冷为借口,要跟路星挤一张床。路星完全把王闹当成一个哥们,毫不介意。一天晚上,宿舍里所有的战士都睡着了,只有王闹一人辗转反侧。他又从上铺爬到下铺,轻轻拍怕路星,打个招呼,又钻到了路星的被窝里。路星似醒非醒,拍拍床板,示意“来吧”,然后扭头继续呼呼大睡了。
这夜里王闹做了出格的举动——他面朝路星的后背,竟然在路星的背上亲了一口。路星顿时惊醒,回头悄声道:“干嘛呢你?”
王闹笑嘻嘻道:“人家喜欢你呗。”
路星笑道:“你又不是女的。喜欢我干嘛?”
王闹道:“那我要是变成了女的呢?”
路星开玩笑道:“你要是变成女的,我就找你!”
王闹记住了那句话。但是后来他一直没有变成女的。他每次电视节目上看到金星,总会想起曾经的自己。不过不是每个有跨性别倾向的人都有金星那样持之以恒、坚如磐石的变性决心。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是此一时彼一时,人生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感受。以王闹现在的话来说:“我觉得自己身上有个那家伙(即男性器官)甩来甩去的挺精神的,干么要一剪梅啊?”
如今年过六十的他从温哥华移居到了泰国芭堤雅,朋友们都开玩笑以为他要去泰国做人妖呢。他会自我解嘲道:“人岁数大了,就没那个资格了。就这么过吧。”
按说王闹如何从温哥华去了芭堤雅,如何又从北京到了温哥华,这里的故事可以单写成一本书。他在北京三里屯燕尾蝶酒吧举办时装秀的时候,早已经去加拿大一二十年了。前面章节曾经提到,改革开放初期,蔡京在女朋友家中遇到一个来学习英语的青年,模样俊秀,身材苗条,虽然穿着是千篇一律的中山装,但是他的中山装明显与众不同,那是的确良面料,当时的稀罕之物,而且腰身是收过的,显得人玉树临风、精干挺拔。那个学英语的青年就是当时一门心思要出国的王闹。
话说文艺兵复员以后,回到北京,街道给他安排的工作是在王府井东风市场看守仓库。他向往着大舞台、大银幕,要当明星,哪里肯在那种地方待下去?所以他时时刻刻都不安分,只有有机会就唱唱跳跳,别人甚至都以为他有精神病。一次,有人从广州带来几块电子表,让他垂涎三尺,于是跟人干起来倒卖走私手表的生意,不料被人告发,在派出所被关了十天。即便在关禁闭的时候,他也带领狱友们唱歌跳舞,甚至还操练起了英语:“我爱北京天安门!”“毛主席万岁!”等等。别人都羡慕他身陷囹圄也能那么心情愉悦。他跟人说道:“你们知道吗?我要出国了!”
众人问道:“去哪儿啊?你小子有这本事?”
王闹道:“当然去美国了!”
“嘿,真行。去了国外别忘了咱哥们!也给咱找个出路啊!” 一狱友道。
王闹吹嘘道:“没问题,到时候我就把你塞到我行李箱里,给你托运出国,哈哈!”
关了十天以后放了出来,王闹更是铁了心要出国。他母亲更是心急如焚。
那年头,邓小平上台搞改革开放,全国大城市都掀起了出国热,先是由海外亲戚的,只有有能耐都出去了,好一些的去美国、欧洲,即便差点的也去了香港、南洋。再接着就是大量的公派留学,然后又开始了自费留学和自费公派留学。别说老百姓,全国人家喻户晓的影星歌星出去的就有陈冲、张瑜、朱明瑛,嫁出去的有龚雪、郑绪岚,还有小有名气的娜仁花、张铁林、王伯昭、麦文燕、邬君梅......。出国是一件极为光彩的事情,甚至比上北大清华还光宗耀祖。一看到有路子的人都坐飞机远走高飞了,王闹心里总是痒痒的。他的父亲已经在文革末期因为癌症去世了,只剩下母亲和哥哥。他让母亲问遍了他们知道的所有近亲远亲,七大姑八大姨,打听有无海外关系,却都没有听说有海外血脉。他母亲爱子心切,心想,没有海外关系,可以创造海外关系,于是凭借自己的一番风韵和姿色,先后嫁了两个中央高干,条件就是:你得把我儿子办出国。
王闹的母亲那是已经五十开外,是京剧团小有名气的程派青衣,举手投足、一颦一笑都有着旦角演员独有的魅力。对她来说,生活就是演戏,演戏就是生活,为了儿子,逢场作戏也未尝不可。
可是,这两位“中央高干”最终都没有能手履行诺言,压根儿没有把王闹办出国,所以以两次离婚而告终。
第三次婚姻则是跟一个海外华侨胡先生,此人是京剧名票,来北京看过几次王闹母亲演出的《锁灵囊》,当即拜倒在王闹母亲的石榴裙下,经人介绍二人认识并闪婚。老胡妹妹住在加拿大多伦多,好歹也是个经营着酒店餐厅的百万富婆,答应可以帮助联系王闹去蒙特利尔学习时装,并给予一定资助。王闹心想,虽然没去成美国有点小失望,但是加拿大也不错,满是欢喜,学英语的劲头更足了。
凭着继父的海外关系,终于有一天,王闹怀揣东借西凑的1500元港币和100美元,从北京坐火车到深圳罗湖口岸,再去香港坐飞机前往多伦多。不料在罗湖口岸通关的时候,身上带的1500元港元还叫小偷给摸走了。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